白居易谒顾况文言文翻译

如题所述

白居易谒顾况文言文翻译如下:

贞元三年,十六岁的白居易从江南来到京都长安,带着自己的诗稿去拜会名士顾况。顾况看到诗稿上白居易的名字,便开玩笑说:“长安米贵,居住不容易啊!”

等到翻看诗稿,读到“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句子时,马上连声叫好,并说:“好诗!文采如此,住下去又有什么难的!”后来,顾况经常向别人谈起白居易的诗才,盛加夸赞,白居易的诗名就传开了。

白居易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生于郑州新郑(今属河南),祖籍太原(今属山西),唐代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少年时经历藩镇战乱,立志苦读。唐贞元十六年(800年),进士及第。

802年,与元稹同时考中“书判拔萃科”,授秘书省校书郎。后又罢校书郎试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及第,授盩庢县(今西安周至县)尉。历任进士考官、集贤校理,授翰林学士等职,在任期间,除草拟诏书外,经常上书论事,积极参政,直陈时弊。

815年,宰相武元衡遇刺身亡,白居易上表主张严缉凶手,被认为是越职言事,遭诽谤贬为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

822年,出为杭州刺史,后又做过短期的苏州刺史。827年,拜秘书监,次年转刑部侍郎。晚期的白居易在洛阳度过了生命的最后阶段,于846年8月去世,赠尚书右仆射。

知识拓展:

白居易是唐代最高产的诗人之一,其诗歌题材广泛,语言平易通俗,富有情味,现存有3000首。代表作《琵琶行》《长恨歌》等经典作品得到了广泛传播和流传,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白居易在政治领域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任职期间,表现出了卓越才干和良好的治国思想,为唐朝政治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同时,白居易在文学上从理论和创作实践中倡导了新乐府运动,强调了诗歌的美刺作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