妖书案是明朝第一大冤案,它的结束为何却导致党争愈演愈烈?

明朝的冤案为何会导致明朝党争不断?

妖书案是发生于晚明的一桩疑案,这场案件所造成的影响十分深远,一时间造成了混乱的场面。

事情发生于万历9年,当时的明神宗在去母后宫中请安回来的路上,发现了一位十分美貌的宫女,明神宗没忍住,临幸她,可没曾想到,这位宫女后来居然怀孕了,无奈之下,明神宗只好将其封为皇恭妃,并顺利生下皇子,也就是后来的明光宗朱常洛。

毕竟是心血来潮,临时宠幸,明神宗打心底并不喜欢这个宫女,他真正喜欢的是郑贵妃,以及他所生的儿子朱常洵,但毕竟朱常洛是太子,虽然明神宗一心想立朱常洵为太子,可不断遭到群臣的拒绝,必须立王恭妃之子,也就是皇长子朱常洛为太子。

迫于无奈,明神宗正式册立皇长子常洛为太子,而朱常洵被封为福王。两年后,“妖书案”发生,京城每户人家门前都发现一本有300字的小书。这本小书上以二人对话的形式,讲述了太子之争,引起了轩然大波,文章说断言明神宗会在不久之后,立福王为太子。

明神宗知道此事后,异常愤怒,立即派东厂和锦衣卫等特务组织彻查此事,查来查去,最终将罪名落在了一个书生身上,后来所有人都知道,此人不过是个替罪羊。因为“妖书案”,朝廷开始越来越混乱,各党派借机相互构陷,一发而不可收拾。因此必须找个替罪羊,来结束这件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0-20
明神宗万历帝20岁时,妃子王氏生下了长子朱常洛。神宗24岁时,宠妃郑氏生下了朱常洵,神宗便加封郑氏为皇贵妃。当时的皇后王氏却没有生儿子。
因此满朝上下、前宫后院都在争论太子之位的归属。这场争论持续了数十年,使得神宗年间的后宫、前朝鸡犬不宁。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万历年间的“国本之争”。这场国本之争的中心是郑贵妃和她的儿子朱常洵,而《忧危竑议》案则把争论推向顶峰。
郑氏在万历初年进入后宫的。那时的她风华绝代,神宗当即为之倾倒,并封她为贵妃。万历十四年,郑氏生了皇三子朱常洵,晋封皇贵妃。国本之争便是从朱常洵出生后第二个月开始的。当时,神宗宠爱郑贵妃,而把朱常洛的母亲撇在一边。
贵妃,一谈立太子的事他就转移话题,长子已经5岁,还没有一丝册立的意思。朝臣们便难免犯嘀咕:皇上是不是有意立郑贵妃的儿子,郑贵妃是不是因集三千宠爱于一身,就谋划着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
神宗屡屡以皇长子年幼为名,一再拖延太子册立时间,国本之争也日益明显。神宗为了爱妃和爱子,竟然与满朝的文武百官对抗。而忠君爱国的百官们宁愿被贬、被削、被打,也决不能容忍皇上以私害公。
万历二十六年五月,《闺范图志》案使国本之争进入白热化阶段。吕坤是山西按察使,他编辑了一部《闺范图志》。
郑国泰看到后,觉得可以用来迎合皇上和郑贵妃。于是,郑国泰在原来基础上补上了后妃部分,汉明德皇后居第一位,最后是当今的郑贵妃。新版《闺范图志》的问世,无疑为国本之争火上浇油。
不久一部书名为《忧危竑议》的书传入后宫,将历代嫡庶废立的事都写在里面。书中引用历史故事痛斥废长立幼行为。
很显然,这本书的矛头是指向郑贵妃及其爱子的。《忧危竑议》在京师引起如此大的轰动之后,也把后宫、朝廷搅得鸡犬不宁。神宗十分恼怒,不假思索便下了圣旨:都察院右都御史徐作、礼部右侍郎刘楚先罢职;国子祭酒刘应秋降调。
万历三十一年十一月,京师又突然出现一本名为《续忧危竑议》的书,全书共三百余言,说的是神宗准备重立太子,动摇国本,书中怒斥郑贵妃。
一夜之间,这本书的内容贴遍了宫门、巷衢,立刻就惊动了后宫。这本书出现后,满朝震惊,神宗龙颜大怒,吩咐厂卫严加搜捕,务必查出造书主谋。这场《忧危竑议》案把众多拥立太子的朝官害得苦不堪言。
第2个回答  2019-10-18
万历年间为了让朱常洛当太子引起的,万历偏向郑贵妃所以想立朱常洵,包括申时行等大臣参与,下马很多高官,沈一贯党政时万历被迫立朱常洛,于是就民间到处传了一篇文章,说皇帝怎么了,郑贵妃怎么了,署名两个,四川的什么官,东林党就此打垮沈一贯浙党
第3个回答  2019-10-18
妖书案是明代万历年间的一桩疑案。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妖书第一次出现,题为《忧危竑议》;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妖书第二次出现,题为《续忧危竑议》。妖书案其实是发生于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由国本之争引起的党争。
这一案件虽然不了了之﹐却充分暴露出明末朝廷中党争的激烈。第二次妖书案与伪楚王案、劫杠案共称“楚宗之乱”或“楚宗之争”。
妖书案以皦生光受冤而死结案,一方面暂时结束了人人自危的混乱局面,另一方面也使门户之争愈演愈烈,党争在此后很长时间内成为明代政治的一大顽疾。
第4个回答  2019-10-18

因为是冤案,而且是不了了之的冤案才能被人用来成为斗争的武器,如果都拨开乌云见青天了那还有什么争论的必要喃?明朝末期的党政不过是以此案为借口罢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