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回答问题。行行重行行《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回答问题。行行重行行《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弃捐 ① 勿复道,努力加餐饭。【注】①弃捐:抛弃,抛开。小题1:“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请简析其表达效果。(5分)小题2:请结合诗中语句简析本诗抒发了主人公哪些情感。(8分)


小题1:这两句运用了比兴的手法(2分)。胡马在北风中嘶鸣,越鸟在朝南的枝头上筑巢。凡物都有眷恋乡土的本性,可是远游的人啊,你还不归来啊!表面上喻远行君子,说明物尚有情,人岂无思的道理,实则暗喻思妇对远行君子深婉的恋情和热烈的相思。(3分)
小题2:①初叙离别之苦路远会难,以及别后日渐消瘦,衣带宽松,表达思妇相思之苦。
②以胡马、越鸟眷恋故土起兴,进而想象他乡游子心灵蒙蔽不想回归,流露出女主人公因思念而产生对游子的猜测、怀疑。
③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暗喻女主人公因相思而产生对青春流逝、红颜衰老之感慨。
④最后以期待和宽慰结束。坐愁相思无益,与其憔悴自弃,不如努力加餐,保重身体,留得青春容光,以待来日相会。(每点2分 )


小题1:试题分析:诗人在极度思念中展开了丰富的联想:凡物都有眷恋乡土的本性:“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飞禽走兽尚且如此,何况人。本来是想表达人的感情,现在却以“胡马”和“越鸟”比人,以彼物比此物,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正是比兴的手法。这种手法,突如其来,效果远比直说更强烈感人。表面上喻远行君子,说明物尚有情,人岂无思的道理,同时兼暗喻思妇对远行君子深婉的恋情和热烈的相思:胡马在北风中嘶鸣了,越鸟在朝南的枝头上筑巢了,游子啊,你还不归来啊!
点评:表现技巧是诗人用来抒发情感、表达题旨的一种手段方法,要准确回答就要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方法。①修辞手法:比喻、对偶、夸张、对比、拟人、双关等。②描写手法:A.衬托手法,又分正衬和反衬,反衬又有动静衬、声寂衬、乐哀衬等;B.侧面描写;C.虚实结合;D.象征手法等。③抒情手法: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又有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和托物寓理三种。
小题2:试题分析:“与君生别离”,这是思妇“送君南浦,伤如之何”的回忆,更是相思之情再也压抑不住发出的直白的呼喊。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思妇说:自别后,我容颜憔悴,首如飞蓬,自别后,我日渐消瘦,衣带宽松,游子啊,你还不归来啊!正是这种心灵上无声的呼唤,才越过千百年,赢得了人们的旷世同情和深深的惋叹。猜测、怀疑,当然毫无结果;极度相思,只能使形容枯槁。这就是“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老”,并非实指年龄,而指消瘦的体貌和忧伤的心情,是说心身憔悴,有似衰老而已。“晚”,指行人未归,岁月已晚,表明春秋忽代谢,相思又一年,暗喻女主人公青春易逝,坐愁红颜老的迟暮之感。坐愁相思了无益,与其憔悴自弃,不如努力加餐,保重身体,留得青春容光,以待来日相会。故诗最后说:“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至此,诗人以期待和聊以自慰的口吻,结束了她相思离乱的歌唱。
点评:诗歌借助具体的语言描写,来表现诗人的感情,传达诗人的思想,这些感情和思想就是我们所说的“思想内容”。无论是忧国忧民之情、国破家亡之痛,还是游子逐客之悲、征夫思妇之怨,无不感人至深。对于古典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果稍微细致地加以归类,我们不难发现,有忧愁、寂寞、伤感、孤独、恬淡、闲适、热爱、赞美、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各种类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