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秦孝公<求贤令>

秦孝公的<<求贤令 >>"昔我缪公自歧雍之间,修德行武。东平晋乱,以河为界。西霸戎翟,广地千里。天子致伯,诸侯毕贺,为后世开业,甚光美。会往者厉、躁、简公、出子之不宁,国家内忧,未遑外事,三晋攻夺我先君河西地,诸侯卑秦,丑莫大焉。献公即位,镇抚边境,徒治栎阳,且欲东伐,复缪公之故地,修缪公之政令。寡人思念先君之意,常痛于心。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
是原文的翻译.谢谢.不是历史背景

原文出自《资治通鉴卷第二》;

译文:往日秦国自穆公管理期间,修德行武。东边平乱了晋国,以黄河为界限。西边霸占戎翟,开地千里。天子向秦穆公致伯。诸侯前来祝贺,为后人打下了基础,大业有望。其后君历公,躁公,简公,出子四世昏政,内乱频出,外患交迫,三晋攻夺我河西,诸侯都蔑视我秦国,再没有比这更让我感到羞辱的事了。

献公即位,镇抚边境,徒治栎阳,想收复穆公打下来的土地,振兴秦国。我想起先君的作为,痛恨在心。各位贤士群臣有能出长策奇计让秦国强大者,我则封他为官,与他一起分享秦国。

扩展资料

求贤令

释义为颁布寻求贤能的人的法令,出自《资治通鉴卷第二》——秦孝公。

《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简称“通鉴”,是北宋司马光所主编的一本长篇编年体史书,共294卷,三百万字,耗时19年。记载的历史由周威烈王二十三年(西元前403年)写起,一直到五代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西元959年)征淮南,计跨16个朝代,包括秦、汉、晋、隋、唐统一王朝和战国七雄、魏蜀吴三国、五胡十六国、南北朝、五代十国等等其他政权,共1362年的逐年记载详细历史。

它是中国的一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国史书中有极重要的地位。

参考资料

求贤令 (秦孝公所作古文)——百度百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11-12

译文:

往日秦国自穆公管理期间,修德行武。东边平乱了晋国,以黄河为界限。西边霸占戎翟,开地千里。天子向秦穆公致伯。诸侯前来祝贺,为后人打下了基础,大业有望。其后君历公,躁公,简公,出子四世昏政,内乱频出,外患交迫。
三晋攻夺我河西,诸侯都蔑视我秦国,再没有比这更让我感到羞辱的事了。献公即位,镇抚边境, 徒治栎阳, 想收复穆公打下来的土地,振兴秦国。我想起先君的作为 ,痛恨在心。各位贤士群臣有能出长策奇计让秦国强大者, 我则封他为官, 与他一起分享秦国。

资料拓展:

求贤令,汉语词语,读音为qíu xíanlìng,释义为颁布寻求贤能的人的法令,出自《资治通鉴卷第二》--秦孝公。

秦孝公(公元前381年12月6日—公元前338年),嬴姓,赵氏,《越绝书》作秦平王,《史记索隐》记载名渠梁。秦献公之子,战国时期秦国国君,公元前361年—公元前338年在位。

秦孝公重用卫鞅(即商鞅)实行变法,奖励耕战,并迁都咸阳(今陕西咸阳东北),建立县制行政,开阡陌,在加强中央集权的同时,不断增进农业生产。对外,秦与楚和亲,与韩订约,联齐、赵攻魏国都城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拓地至洛水以东,自此国力日强,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9-09-12

翻译:

往日秦国自穆公管理期间,修德行武。东边平乱了晋国,以黄河为界限。西边霸占戎翟,开地千里。天子向秦穆公致伯。

诸侯前来祝贺,为后人打下了基础,大业有望。其后君历公,躁公,简公,出子四世昏政,内乱频出,外患交迫,三晋攻夺我河西,诸侯都蔑视我秦国,再没有比这更让我感到羞辱的事了。

献公即位,镇抚边境,徒治栎阳,想收复穆公打下来的土地,振兴秦国。我想起先君的作为,痛恨在心。

各位贤士群臣有能出长策奇计让秦国强大者,我则封他为官,与他一起分享秦国。

扩展资料:

《求贤令》是秦孝公作的一篇散文。文中连用史实和典故,使得求贤标准形象地表达出来,突出“唯才是举”。

这篇文章,写得起伏交幻,感情如层峦叠嶂,行文似游龙戏水。语言简明、洗练,要言不烦,颇具说服力。

秦孝公招揽人才的智慧:

秦孝公,春秋战国时期秦国的君主。

秦孝公当政时期,黄河、崤山以东有六个强国,淮水、泗水之间有十余个小国。周朝王室衰微,各诸侯国之间相互征讨,战争不断。秦国地处偏僻的西部,不参与中原各诸侯国的会盟,中原的各诸侯国都用对待夷狄(少数民族)的态度对待秦国。

秦孝公为了使秦国发展壮大,决心广泛招揽人才。秦孝公发出了招贤令,许诺凡有能够献计献策使秦国强大的人,秦国将授予其高级官职,并赐给土地。

卫国人商鞅(本名卫鞅)得知秦孝公下达招贤令的消息,来到秦国。

商鞅向秦孝公献计献策,建议秦国变更法制,秦孝公认为商鞅的建议很好。甘龙、杜挚等官员不同意商鞅的变法主张,他们与商鞅展开了激烈的辩论,双方争执不下。秦孝公经过慎重思考,最终决定在秦国推行商鞅制定的新法。

新发刚刚施行时,百姓们认为新法不适当;三年以后,新法逐渐被百姓接受,百姓普遍认为新法很适当。于是,秦孝公任命卫鞅为左庶长,让他辅助自己治理国家。

商鞅变法给秦国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使秦国的国力迅速增强。

秦孝公任用卫国人商鞅帮助秦国变法,显示了非凡的用人智慧。

对于秦国而言,商鞅是一个外国人。任用一个外国人帮助本国进行根本性的变法,是一个关乎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

秦孝公虚心听取商鞅的建议,从商鞅的建议中认识了商鞅的才能和商鞅变法建议的价值。基于对商鞅本人极其变法主张的深刻认识,秦孝公“只认才能,不认国别,”力排众议,坚定地支持商鞅进行变法,终于获得了变化的成功,使秦国迅速发展成强大的国家。

用一人而强一国,秦孝公的用人智慧实在是发人深思。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6
大概意思是:往日秦国自穆公管理期间,修德行武.东边平乱了晋国,以黄河为界限.西边霸占戎翟,开地千里.天子向秦穆公致伯.诸侯前来祝贺,为后人打下了基础,大业有望.其后君历公,躁公,简公,出子四世昏政,内乱频出,外患交迫,
三晋攻夺我河西,诸侯都蔑视我秦国,再没有比这更让我感到羞辱的事了.献公即位,镇抚边境,徒治栎阳,想收复穆公打下来的土地,振兴秦国.我想起先君的作为,痛恨在心.各位贤士群臣有能出长策奇计让秦国强大者,我则封他为官,与他一起分享秦国.

加点分吧.自个翻译的.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4个回答  推荐于2019-10-13

翻译如下:

往日秦国自穆公管理期间,修德行武。东边平乱了晋国,以黄河为界限。西边霸占戎翟,开地千里。天子向秦穆公致伯。

诸侯前来祝贺,为后人打下了基础,大业有望。其后君历公,躁公,简公,出子四世昏政,内乱频出,外患交迫,三晋攻夺我河西,诸侯都蔑视我秦国,再没有比这更让我感到羞辱的事了。

献公即位,镇抚边境,徒治栎阳,想收复穆公打下来的土地,振兴秦国。我想起先君的作为,痛恨在心。各位贤士群臣有能出长策奇计让秦国强大者,我则封他为官,与他一起分享秦国。

拓展内容:

昔我缪公自歧雍之间,修德行武。东平晋乱,以河为界。

西霸戎翟,广地千里。天子致伯,诸侯毕贺,为后世开业,甚光美。会往者厉、躁、简公、出子之不宁,国家内忧,未遑外事,三晋攻夺我先君河西地,诸侯卑秦,丑莫大焉。献公即位,镇抚边境,徒治栎阳,且欲东伐,复缪公之故地,修缪公之政令。

秦孝公(公元前381年12月6日—公元前338年),嬴姓,赵氏,《越绝书》作秦平王,《史记索隐》记载名渠梁。秦献公之子,战国秦国国君 ,公元前361年—公元前338年在位。

秦孝公重用卫鞅(即商鞅)实行变法,奖励耕战,并迁都咸阳(今陕西咸阳东北),建立县制行政,开阡陌,在加强中央集权的同时,不断增进农业生产。对外,秦与楚和亲,与韩订约,联齐、赵攻魏国都城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拓地至洛水以东,自此国力日强,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参考资料:秦孝公-百度百科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