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中的还俗有什么规定

如题所述

还俗,佛教用语。原本是指僧尼因为破戒,依律被遂出僧团而返回俗家,恢复世俗人士的身份,故称还俗。若因个人诸多因素,自愿舍戒离开僧团而返回俗家,恢复世俗人士的身份,则称为归俗,也称反俗。但到了后来,还俗也包含有归俗的意思在内了,不一定是指负面的意思。另外还有一种情况是,因为历代的禁佛、废佛活动等政治因素,下令全国的僧尼还俗,例如三武灭佛。反之,也有因非自愿的情况下出家,直到获得准允后才得以还俗,例如后宫的嫔妃、随侍的奴婢,以及年幼的子女(送去佛寺当小沙弥)等。
至于佛教允许比丘还俗的次数,可以有三次机会,一说是七次;但比丘尼则仅能还俗一次。
除了佛教,在道教中的道士、女冠也常有还俗的情况发生。另外,西方宗教的修道者如修士、修女等不再继续修道时,中文亦称为还俗。中外历史上,许多宗教皆有因受到政治力的介入,而遭到主政者下令拆毁宗教建筑物、禁止传教、强迫还俗的事况发生,造成宗教灾难(简称教难,佛教徒则多称为法难),是属于宗教迫害的其中一种形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4-04-28
“还俗”,佛教专业术语,原来是个贬义词,特指僧人因为破戒、依律被逐出僧团而返回俗家,恢复世俗人士的身份。如果是因个人诸多因素,自愿舍戒离开僧团而返回俗家,恢复世俗人士的身份,则称为“归俗”或“反俗”。但随着年代久远,“还俗”、“归俗”、“反俗”三合一了,变成一个中性词了,表示“离开修行生活,回到世俗生活”的意思,没有负面意味了。
在佛教出家人里面,男性僧人可以还俗七次,女性僧人则仅能还俗一次这不是重男轻女,这是佛祖对女性修行者的爱护,因为相对于男性,女人对家庭的依赖较重、情执也较重,意志没有男人坚定(用现代话来说,女性是“情绪动物”,男性是“理性动物”),所以佛祖特别针对女众的习气,规定只有一次出家机会,希望女众慎重决定三思而行,也能使女众珍惜出家的因缘。
世俗人士出家会很隆重,因为对于佛教而言,这属于大事,值得庆祝,所以有庄严的出家仪式;但是僧人还俗,这是佛教的损失,所以都私密的举行,只要跟它常住(僧人出家一般会选择两种方式:常住或散修。常住就是长期住在一家寺院里,由所在寺院负责食宿和发放生活费。散修则是一家寺院一家寺院住过去,无寺院发放生活费,甚至自己找个修行场所居住)的寺院住持(如果是散修,就去找最初出家的寺院的住持)说自己要还俗、做个简单的舍戒仪式、交还度牒与戒牒,就可以还俗了。
第2个回答  2017-05-07
有具体的次数限制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