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可以挟天子以令诸侯,为什么董卓却不行?

如题所述

董卓对比曹操。 董卓在前面曹操在后。董卓的失败使得曹操得到了经验。所以这点上曹操有了前车之鉴,避免了许多问题。董卓初期也知道拉隆世家,选举人才,可是那些名仕根本不买董卓的账。董卓推举的那些人名声太小,当时的一些名人对董卓递过来的橄榄枝全都是拒绝的。如 蔡邕(蔡文姬的父亲),荀家,卢植(卢植是打了胜仗被抓起来,动作打了败仗花钱买通宦官升官,卢植恨他也瞧不起董卓的出身)等等。所以造成了董卓在京城并没有太大的政治影响力,反而更多的是惧怕董卓手里的钢刀(武力)。董卓是西凉地区的军阀,马背上的民族能打,但是对文学等没有研究,与当时的文人说不到一起去。其次董卓的根基在西凉离京城太远了,占领京城后,需要的军费开销等,没有世家的支持,养活军队困难,几次招揽世家不成功最后只好开抢,进一步加剧了董卓的恶评,使得董卓更加不得民心。后期更使得董卓干脆破罐子破摔,一条路走到底,采取高压铁腕统治。所以在董卓还有能力的情况下,百姓,朝廷官员对他还畏惧,一旦他压制不住朝廷了,武力上不行了,那么他的末日也就到了。对比曹操,曹操充分吸取了董卓的失败教训,把朝廷设立在了许昌,这里是曹操得大本营,有了充足的钱粮支持。又有荀彧名仕的支持。谋士上也比董卓的人数多,曹操本人不仅文学修养高(三曹都有很高的文学修养)而且还有远大的政治眼光。曹操识英雄,知英雄,破格提拔了一大批人才,在当时的非常时期下,曹操用人别具一格(与后来蜀国的诸葛亮做对比,曹操比起德行更重才华,诸葛亮是更注重德行,然后才是才华),在当时已经算是走的比较前列了。曹操知错改错,这点必须当时的许多诸侯都要强(我们常说三国时期的三类人,诸葛亮,能提前预知,曹操我们学习的榜样,虽然不能预知,但是错了之后自己知道改正,袁绍,失败以后仍然不能汲取教训。)所以曹操的政权要比董卓的更加稳固。但是也正是我前面说的,曹操本人也是那个时代的人,所能借鉴的历史太少,所以曹操的政权也是几经波折,但是比起董卓来确实是好得太多太多。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2
挟天子以令诸侯一定会引起别的诸侯的反感。董卓换了皇帝,这就已经是挟天子以令诸侯了,由此引发了十八路诸侯联合起来攻打他,虽然他没有失败,但是他没有把皇帝放在眼里,而且也没想着扩大自己的根据地,一心想要当皇帝,自己手下的能臣又不多,旧臣对他很不满,他又不能把旧臣都给弄没了,旧臣就把他给弄死了。
而曹操,首先曹操对汉献帝比较好,并没有表现出要篡位的表现来,再加上他的能臣比较多,像郭嘉、荀彧等,不会出现内部冲突,可以比较轻松地排斥异己,这点董卓做不到。另外就是扩张性,董卓的地盘越来越小,最后就剩下洛阳周围,而曹操有军事实力顶着,地盘越来越大,在打败了袁绍后,已经没人阻止他了。
再就是董卓对百姓太差,不得民心,而曹操除了一次屠城以外,对百姓都很好,很得民心。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6-02-11
不得人心
第3个回答  2016-02-11
因为董卓没有曹操的谋略
第4个回答  2016-02-11
没挟持到天子。也和个人能力有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