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的治疗方法及注意事项?

治疗伤寒的方法?以及得伤寒后要注意的事项。

一般治疗 (1)休息 严格卧床休息。 (2)饮食 易消化高热量、高营养流质或无渣半流质饮食,防止暴饮暴食,避免引发和肠出血及肠穿孔。 (3)降体温和便秘处理 高热时可用温水或温水酒精擦身,必要时使用1/3 ~1/2解热剂,不宜大量应用,以免虚脱。便秘者以生理盐水低压灌肠或给开塞露 ,禁用泻药。 (4)腹胀处理 给予少糖低脂肪饮食,必要时用松节油涂腹部及肛管排气,禁用新斯的明。 (5)隔离 入院后即按肠道传染病隔离直至临床症状消失后,每隔5~7天作粪便培养,连续两次阴性后可解除隔离。 (6)严重毒血症患者在足量有效抗菌素配合下可少量应用糖皮质激素。一般用氢化可的松25~50加入葡萄糖液中静滴。 2、抗菌治疗 (1)氯霉素 成人剂量每日1.5g~2.0g,小儿每日30mg/kg~40mg/kg,分4次口服,或静脉滴注。体温下降至正常并稳定2~3d后,将剂量减半,继续给药10d~14d。间歇疗法的氯霉素每日剂量同上,体温降至正常后2~3d可考虑停药,间歇1周,再服药1周。应用氯霉素应注意血象,有骨髓抑制表现应立即停药改用其他抗菌素。 (2)复方新诺明 成人每次2片,每日2次,首次加倍,儿童酌情减量,疗程7~10d。 (3)氨苄青霉素 成人每次1g,每日3次口服,儿童每日40~80mg/kg口服14~21日为一疗程。 (4)头孢类抗生素 可用第三代,如头孢哌酮、头孢他啶等。 (5)喹诺酮类 氧氟沙星,200mg,每日3次。环丙沙星,0.25,每日3次。 3、并发症治疗 (1)肠出血 卧床休息,严密观察血压、脉搏、神态变化及便血情况。给予适当镇静剂及止血剂。适当输液并注意水电解质平衡。 (2)肠穿孔 早期诊断,早期处理。一旦确诊,应及早手术,加强抗菌药物治疗,控制腹膜炎。 (3)中毒性心肌炎 大量抗生素治疗及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加强心肌营养,心功不全时,可应用小剂量洋地黄制剂。 4、慢性带菌者治疗 (1)复方新诺明 每次2片,每日2次,连服21日。 (2)氨苄青霉素 每日6g,分次静滴或口服,并加用丙磺舒每日1.5g,疗程4周。 (3)氧氟沙星 300mg,每日2次,疗程6周。
求采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07-16
(一)一般治疗。 1.隔离与休息。 2.护理:注意皮肤及口腔的护理、注意观察体温、脉搏、血压、腹部、大便等变化。 3.饮食: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无渣饮食。 (二)对症治疗。 1.高热:适当应用物理降温,不宜用发汗退热药,以免虚脱。 2.便秘。 3.腹泻:可用收剑药,忌用鸦片制剂。 4.腹胀。 (三)病原治疗。 1.氯霉素仍是目前治疗伤寒的主要药物。 2.喹诺酮类抗菌剂:其抗菌谱广,杀菌作用强。 3.氨苄青霉素:①对氯霉素有耐药性的患者;②不能应用氯霉素的患者;③妊娠合并伤寒;④慢性带菌者。 4.头孢菌素 第三代头孢菌素疗效较好,如头孢哌酮,头孢三嗪、头孢塞肟等。 (四)并发症治疗。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