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高声自远 非是藉秋风说明了什么道理

如题所述

道理:立身品格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藉(例如权势地位、有力者的帮助),自能声名远播。

出处:唐初虞世南的《蝉》

全文: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译文:蝉垂下像帽缨一样的触角吸吮着清澈甘甜的露水,连续不断地鸣叫声从稀疏的梧桐树枝间传出。蝉正是因为在高处它的声音才能传得远,并非是凭借秋风的力量。

作品鉴赏

《蝉》插画这是一首咏物诗,咏物中尤多寄托,具有浓郁的象征性。句句写的是蝉的形体、习性和声音,而句句又暗示着诗人高洁清远的品行志趣,物我互释,咏物的深层意义是咏人。诗的关键是把握住了蝉的某些别有意味的具体特征,从中找到了艺术上的契合点。

首句表面上是写蝉的形状与食性,实际上处处含比兴象征。“垂緌”暗示显宦身份,因古人常以“冠缨”指代达官贵人。显宦的身份和地位在一般老百姓心目中,和“清客”是有矛盾甚至是不相容的,但在作者笔下,却把它们统一在“垂緌饮清露”的蝉的形象中了。这“贵(人)”与“清(客)”的统一,正是为三、四句的“清”无须借“贵”做反铺垫,用笔巧妙。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18

道理:立身品格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藉(例如权势地位、有力者的帮助),自能声名远播。

出处:唐初虞世南的《蝉》

全文: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译文:蝉垂下像帽缨一样的触角吸吮着清澈甘甜的露水,连续不断地鸣叫声从稀疏的梧桐树枝间传出。蝉正是因为在高处它的声音才能传得远,并非是凭借秋风的力量。

扩展资料:

《蝉》是唐代诗人虞世南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是首托物寓意的诗。作者托物寓意,一、二句以蝉的栖高饮露、蝉声远传暗喻人的清朗俊秀、高标逸韵;三、四句分别用一“自”字、“非”字,正反相生,充满张力,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和高度自信。全诗简练传神,比兴巧妙,以秋蝉高洁傲世的品格自况,耐人寻味。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蝉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5-04-30
意思是站在高的地方声音自然就传得远,但不是借助秋风之力。
说明品质高洁的人,并不需要借助什么外力(权势,官位),就可以获得很好传播很远的好名声。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8-02-24
立身品格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藉(例如权势地位、有力者的帮助),自能声名远播。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5-04-30
字面意思,站的位置高声音传的远,并不是借助了秋风。一个人实力强大了,位高权重了,财大气粗了,那么影响力自然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