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幸之志,朕志已决,此时尚可从缓。"
1860年9月9日,英法联军逼近京师,身在圆明园的咸丰帝六神无主,马上告诉王公大臣:我将巡幸木兰(内心OS:老子要逃)。
王公大臣强烈反对,苦苦哀求他坚守北京。醇郡王奕譞毛遂自荐,请求率军与联军决战,哭劝皇兄不要外逃。
咸丰帝听不进去。
9月21日,清军与英法联军在通州八里桥接仗,清军惨败。当晚咸丰帝得讯,惊惧不已,立即命令准备"秋弥"。
1860年9-11月,通州八里桥。菲利斯·比托摄影。
9月22日上午10点,咸丰帝从圆明园后门狼狈逃跑,《庚申英夷入寇大变纪略》记载了逃跑情形:
"圣驾遂于初八日巳刻偷走。及各衙门值日引见等官赴园,始知上已北行,銮舆不备,扈从无多。随行者惟惠王、怡王、端华、肃顺等,并军机穆荫、匡源、杜翰诸人,车马寥寥,宫眷后至,洵迫不及待也。是日,上仅咽鸡子两枚。次日上与诸宫眷食小米粥数碗,泣数行下。"
哭着鼻子、饿着肚子"偷走",寥寥数行的文字,将一个"熊包"皇帝的窘迫描述得很有画面感。
一、懿贵妃的阴谋
咸丰帝带着皇后钮钴禄氏、懿贵妃那拉氏以及5岁的儿子载淳,住进了承德避暑山庄的烟波致爽殿。
他们在行宫过起了太平日子,至于北京那个烂摊子,让六弟恭亲王奕欣去处理吧。
1860年9-11月,咸丰帝出逃期间的紫禁城午门。菲利斯·比托摄影。
不巧的是,刚在承德安顿下来,咸丰帝就得了肺病病倒了。生病后他不知节劳休养,反而沉迷于美酒美色之中,使得病情持续恶化。拖到1861年8月22日,终因医治无效驾崩,年仅31岁。
临死之前,他做了三项安排:
第一,立载淳为皇太子,为继皇帝位铺路。
第二,派载垣、端华、景寿、肃顺、穆荫、匡源、杜翰、焦祐瀛尽心辅弼载淳,赞襄一切政务。此即"顾命八大臣",其实是肃顺一个人说了算,其他七人随声附和罢了。
第三,授予皇后钮祜禄氏"御赏"印章,授予载淳"同道堂"印章(由懿贵妃掌管),谕旨同时加盖两枚印章方才有效。
咸丰帝的意图很明显,就是想保持政局风平浪静,皇权稳定过渡,既不希望八大臣一手遮天,又不希望两位后妃干预政事。
1860年9-11月,北京城墙东北角。菲利斯·比托摄影。
咸丰帝驾崩次日,八大臣以新皇帝的名义,尊钮钴禄氏为母后皇太后(第二年上徽号慈安);尊那拉氏为圣母皇太后(第二年上徽号慈禧)。载淳继位称帝,他的亲生母亲懿贵妃也实现跨越式晋级,由贵妃直接升为皇太后。
一切都按既定程序进行,似乎天衣无缝,朝廷可以一如既往地严密运作,应对纷至沓来的内忧外患。
风起于青萍之末,一场血雨腥风的阴谋正在悄然酝酿。这场阴谋的策划者,正是母以子贵的慈禧太后。
随夫逃难、不显山不露水的那拉氏,注定要在不久的将来一鸣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