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养护行业工资待遇,能否解决养老人才短缺问题?

我国现如今,养老从业人员数量偏少,层次偏低,缺口巨大。刘晓静建议,鼓励社会资本办养老服务类职业院校,通过国家财政补贴等方式缓解养老机构用人压力,并适当增加养老从业人员的工资收入。

金钱可以成为工作的动力,但是观念的改善也必须成为主流!
养老服务的水准和素质的提高是一个比较困难的事情,且不说要学到一定的程度,光是在这个专业报名的人就非常的少,辛苦外加有色眼镜再加工资低,那么不愿意选择这个行业也是有原因的~
先从薪资待遇来看看普通的护工的工资大约在2000-3000元左右,而面对很多一线城市,这个工资已然不高。而且近几年也没有明显的增长趋势,政府对此顾及的也并不多,没有补贴,只靠着一般的劳动力而言也只能够拿到这个档次的工资,虽然这个工作并没有很多的技术含量,但是对于老人的照顾来说也是比较困难的一个事情,既然只靠市场约定俗成的薪资不合理,引起这个岗位上的人的不满,最终结果也是稀缺这方面的人才。而另一个差不多工种的月嫂则可以拿到每月4000-6000的工资,沿海地区则高达上万。
所以在今年一月份的时候,网易新闻也就提出了设定养老护工工资最低标准,也提醒了广大民众重视这个职业!

然后再从社会评价说起,护工一般大约分为三类:养老护工,月嫂护工,病理护工。
这三类当中最不看重的似乎也就是第一种养老护工了!在很多人眼中,这是一类粗活,累活的管理者,没有技术含量,只需要“能干”就可以了,并且很多人对于老人的关系程度也不是很够,觉得很多老人其实都可以自己照顾自己,多来一个人不过是“备用”,而非真正的落到实处,因此看待养老护工也就随便了许多!
月嫂一般作为伺候月子的护工,面向的大多是产妇,婴儿,对此的要求比较高,属于高级家政人员,对待新生儿和产妇都需要付较大的责任,那么自然工资也就不低了~

再者就是病理护工,对于一些病人需要时刻照顾,但是工作只需要耐心和细心,技术含量并非要求很高,所以工资一般按天算,也大于100元/天,换算下来一个月也在3000-5000元。
所以工作性质的不同,也导致了薪资的不同,我们对于工作内容的认知不同,也导致了评价上有好有坏,显然养老护工不受重视!
其实呢,如果仔细去观察养老护工的话,也并非那么轻松,老人难伺候可能很多人都没有体会过吧,但是我深有感触,并且大多数老人也不是慈眉善目的,不少也都是非常计较和挑剔的,这也为难了不少小年轻了,再者说了,哪家父母愿意自己十几二十岁的孩子去伺候老人呢?报的少也只能怨这个工作太为难人了~
如果加薪估计也只能吸引到一些家庭比较困难的孩子去选择这个专业,对于很多更追求精神上的工作的人来说,可能还是更愿意选择其他更舒适的工作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3-06

是需要保护和提升护工的工资和待遇了!但是,这并不能解决养老的根本性的问题。

首先看目前我国养老的体制和现状:

1、社会养老体制不成熟。而老龄化问题严重。

社会群体不一样,家庭和个人的经济收入差别很大,如果实现某种单一的养老政策,肯定是无法解决整体社会的养老问题的。

一直在关注“社会养老”的政策,以及退休工资方面的改革信息。总担心会出现现行的“医疗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国家的政策一直在优化,国家的财政补贴一直在提高,但是我们就医往往不是受到各种“门槛”的限制,就是“高补贴”却看病花的钱越来越高!“补贴”只注入了医疗的过程中,我们就医者没有享受到“实惠”和政策的“优越”!

个人认为,在这种大体制下,山东代表提出的“医养结合”也并不一定能解决真正的养老难问题!


所以,首先应该建立科学、可靠的保障体制,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2、养老的管理部门和措施单一。

养老部门少,而且养老政策都在试行过程中,所以这些都不可能解决养老本质问题。


3、养老的实施部门少,员工少,工资和社会待遇低。

最多的是政府财政支持的养老院。

二是社会营利发生的福利院等等。

三是家庭私人护工。

大部分地方养老的部门很少,而且我了解到的大部分的护工工资大部分在二千左右,而且很一大部分是钟点工。更像是打扫卫士的和快递送餐的。


至于,代表们提出的人才培养问题,个人觉得根本就不困难!一是我们的教育分成等级成熟,只要招生,三四年就有成熟的人才,而且现在的好多专业培养的人才应该和护式比较相近。比如医学、护理等等。关键是现行的体制和工资待遇,就是有了大量的人才,也会工资待遇低而从事了其他的行业。


所以,解决养老,是社会国家要亟需解决的问题,是社会服务的问题,不可直接推向社会,实现企业和商业化。最关键的是经济承受能力的问题。比如低收入的家庭和老人,还有农村的家庭和老人根本不可能承担“商业化”的养老“服务”!

第2个回答  2017-03-05
中国的养老问题是一个综合的问题,需要全社会展开行动。因为现在的中国老年人的数量在逐步增加,老龄化是中国的一个巨大的问题,我国的老年人已经占到全国人口的15%左右,这对于社会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压力,而养护行业的就业人员数量却相对较少,这和中国的老年人数量也有一定关系。

如果中国政府现在提高养护行业的工作人员的薪资待遇的话,我觉得对于养护行业就业人数来说有一定的帮助,因为中国有一句话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如果工资提高以后,我相信会有一些原因参与到养护工资之中,毕竟工资比较高,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还是有一定的吸引力。

现在的养护行业的工作人员收入比较低一些,当然有些比较发达的一线城市是一个例外,但是在二三线城市来说,养护行业的工资就不是很高了,因为这里的市场比较小,很多老人不愿意进入养老院,特别是一些县级地区,更是老人参与的少之又少,这样的情况下很多养老院实际收入就会减少很多。

因此我觉得一线城市的养护行业工资已经很高,二三线城市相对要差很多。所以提高养护行业工资方面要有轻有重,提高的应该是一些二三线城市和乡村地区的养护行业人员的工资,提高那里的养老意识,逐步的将全国的养老问题解决好,一线城市目前工资已经很高,个人觉得没有必要继续增加。

总体来说养护行业的发展在全够不均衡,特别是一些中小城市和一线城市的待遇差距比较大,所以工资待遇要倾斜给中小城市,这样效果就会十分的明显。综合上面的这些意见,我觉得提高养护行业工资待遇应该可以解决中国养老人才的短缺问题,但是要有具体的地域针对性才可以。
第3个回答  2017-03-05
养老产业在我国的发展起步较晚,人才短缺固然存在工资待遇不高的问题,但这并不是唯一的制约瓶颈,对养老产业的认知存在误区、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不够健全、缺乏针对养老产业的政策扶持以及行业发展缺乏正确导向等诸多问题的存在,成为了养老人才紧缺的综合因素。如果仅仅是提高工资待遇,会有挤不明显的人员增加,但这跟人才很难联系到一起,通常情况下都是中老年人为了增加收入而选择这一岗位,从长远来看,如此改变很难对整个养老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任何实质性的帮助。

公众对所谓养老产业依然停留在伺候人的认知上,这就使得年轻人这个群体很难参与其中,而掌握养老行业专业技能的又一年轻人为主,这就导致了人才流动上的恶性循环,如果没有行之有效的引导,彻底转变错误的认知和理念,很难在短期内改变养老人才短缺的现状。未来的养老产业不仅仅是简单的照顾老人的饮食起居,从健康养护到疾病预防等诸多环节都需要专业人才的介入,但我国目前的职业技能教育中,这方面的教育资源是相对匮乏的,这也是专业人才无法满足行业发展需求的又一瓶颈。

与养老人才稀缺形成鲜明对比的月嫂现象,也能够折射出养老产业的发展窘境,同样是照顾人,月嫂因为是负责新生婴儿的照顾,因此就可以经过短暂的岗前培训就赚取高额的薪酬,反观养老护工,不但连基本的岗前培训都没有,即使承担了高强度劳动,也很难获取成正比的薪酬,从这个角度来说,提高工资待遇会对人力紧缺问题有一定改善,但真正应该成为生力军的中年妇女这个群体,依然不会有明显的增加,因为月嫂的薪资更具吸引力。

如今,全国各地已经涌现出了为数不少的养老机构,这也是在社会力量进入以后才逐渐形成的发展态势,但从多家机构的运营情况来看,盈利能力都不乐观,如果对这个产业没有实质性的政策倾斜,未来发展依然不够乐观。即便如此,也应该从养护行业的薪酬体系、专业人才培养、行业协会建立等诸多方面寻求改进,并且通过正确的舆论导向改变民众的错误认知,只有正确对待养老这个产业,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人才短缺的问题。
第4个回答  2017-03-05
依我看提高养护行业工资待遇,一定会解决养老人才短缺问题的,从而养老问题会迎刃而解,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将会得到大大的改善。

现在社会愿意从事护工工作的人才越来越少,原因分析为护工的工资较少,护工这一职业社会的为不高,护工难以体现自己的人才优势。正是因为这些原因许多人对护工这一工作避之不及,许多大学生毕业以后就算是没有工作也不愿意从事护工这一工作,因为在大多数人心里护工这一工作仍然是比较低端,再加上养护行业的工资一直处于低端水平,很难有人会倾慕于养护行业,久而久之对老年人的养护照顾就越来越少。

子女工作忙碌没有时间眷顾,就算是找人照顾也没有可选之人甚至找不到护工,这种尴尬的局面让人心寒,面对这一现象国家提高护理行业的工资是十分有必要的。没有劳动报酬就不会有人愿意付出相应的劳动力,没有人加入护工行业就会导致养老问题严重,老人的生活就没有了保障。但是国家提高护理行业的工资很大可能会增加护理行业的人员,因为工资是硬道理,没有工资保证就不会有好的生活。

总的来说国家出台这项政策是明智的,于此同时我们应该想一想我们到底应不应该重新整理一下思想从新认识一下这种职业,不能那么消极的看待护工这一工作,要知道照顾老人是最大的善德,所以不能单纯因为工资才选择这一工作。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