妻不如妾,妾不如偷,偷不如偷不着。这句话是什麽意思

如题所述

这句话可说把偷情的心理看得很透彻。偷情并非全因为妻子不漂亮,也并非全因为夫妻不和谐,更多的原因是寻求那一份刺激的心理。古代的宋徽宗,贵为皇帝,宫内有佳丽三千,他却要偷偷地溜出宫外跟名妓李师师缠绵一番。

在现实中有一人,他的妻子很美丽,但他在外面又与一个女人有染,人们都很好奇,要去看看那女人到底是何等相貌,能令他动心,一看之下大为不解,那女人又黑又瘦,与他的妻子相差极远。这些现象都可以用冯梦龙的话来解释。

出自《红楼梦》 第四十四回 变生不测凤姐泼醋 喜出望外平儿理妆

贾琏见了平儿,越发顾不得了,所谓“妻不如妾,妾不如偷”,听贾母一说,便赶上来说道:“姑娘昨日受了屈了,都是我的不是。奶奶得罪了你,也是因我而起。我赔了不是不算外,还替你奶奶赔个不是。

扩展资料

坊间有句俗话,叫做“妻不如妾,妾不如偷”,这句话是指在男尊女卑的旧社会,男人是很花心的,它还有另外一个较长的版本,叫做“妻不如妾,妾不如婢,婢不如妓,妓不如偷”,易中天先生在他的《中国的男人和女人》一书中对此有过深刻的剖析,写的挺有意思。

封建社会,男性对女性的压迫是很厉害的,老祖宗创造的阴阳学虽然一再宣称“孤阴不生,独阳不长”,看似阴阳平等,但人们观察自然,发现阳主动,阴主静,故而天行健而地势坤,然后经过一番附会,得出“男性是主动的,女性是被动的”观点。

这从理论根基上奠定了男尊女卑的调子,这个调子一定,压得女性同胞几千年翻不了身,所以男人可以三妻四妾,女人却必须从一而终,但即便这样,男人还是变着法取悦自己,这才有了“妻不如妾,妾不如偷”的说法。

所谓“妻不如妾”,在封建社会是有着很深刻的社会原因的。严格来讲,三妻四妾的叫法是不对的,旧社会实行的是一夫一妻多妾制,一个人只能有一个妻子,叫做嫡妻,嫡者,敌也,意思是与丈夫地位平等(虽然实际上很不平等)。

在传统观念中,男主外女主内,女人的本分就是相夫教子,处理好各种家庭关系,在这各种家庭关系中,首先就是与丈夫的关系,如果一个男人很有出息,旁人会说“这家女人真幸运,嫁了个有本事的男人”,而一旦这个男人没出息,旁人便会说“这家男人真倒霉,找了个克夫的女人”,男人有本事算自己的,没本事算女人的,你说女人冤不冤?

然后就是与公婆的关系,这个不用细说,那是世界性难题。再有就是教育子女的问题,《三字经》有言:“养不教,父之过”,这不过是给男人一点面子而已,实际上负责孩子教育的依然是女人,人们普遍的看法是如果一个孩子没教育好,那就是当娘的责任。不信你看谁家的孩子淘气了,不骂他爹,就骂他娘。

一个新过门的妻子,平时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哪有这么大的经验、精力去处理这么庞杂的关系?天长日久自然心力憔悴,对男女那事也就提不起兴趣了,假使她没有被这些繁琐杂事压垮,每天依旧性趣盎然,那她的罪就更大了,会被贴上“荡妇”的标签,这种女人是人人可骂的。

妾就不同了,妾的地位远远低于妻,所以要操心的事也就少很多,她不用处理公婆关系,也不用相夫教子,那是妻该干的事,她存在的唯一目的就是传宗接代,甚至连生了孩子也不用自己养,要过继到正妻的名下,由正妻抚养成人。可想而知,在男人的眼中,妻不如妾那是必然的了。

再说妾不如婢。婢,女之卑者也,女称婢,男称奴,合起来叫做奴婢,指的都是一类人。妾的地位与妻相比虽然差很多,但比婢的地位要高不少,而且经常有取代妻的机会,如果妻不生儿子,妾生了儿子,那么她的地位就会上升,即所谓“母凭子贵”。

再假如男人把妻休了(旧社会的男人可以有种种光明正大的理由休妻),那么妾就有了“转正”的机会,所以一般来讲,妾总是会有很多心眼,想要找机会转正,那么她对丈夫的感情就不那么纯粹了,婢就不同了,作为一名婢女,她的地位非常低,根本没有任何转正的机会,生命如同猫狗一般,没有人重视。

她清楚明白男主人对她也就是玩玩而已,更清楚明白所谓“贞节、名声”一类的字眼跟她也毫无关系,所以更能放得开。妻妾一般来自于有教养的家庭,而越是有教养的家庭,对女人的管控越是严格,她们从小接受封建礼仪的洗脑,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脑子里有诸多条条框框,而婢女则没有这些概念。

婢女一般来自穷苦家庭,能活命就很不错了,哪有什么教育?但越是这样,婢女们越能保持那种纯真,也许这就是妾不如婢的主要原因吧。

那么婢不如妓呢?想想看,不论是妻、妾,还是婢,她们都与当家的男人存在一种不平等关系。易中天先生认为,在传统社会中,夫妻关系是一种礼仪关系,讲究客气文明,两个人结婚是媒妁之言、父母之命,两个人的婚姻是结两家之好,而不是自由恋爱。

所以夫妻二人的关系实际上代表着两个家族的关系,表面上相敬如宾,实际上淡漠的很,他们之所以有感情,无非是在一起住久了,习惯了,人是有感情的动物,即便猫狗养久了还有感情呢,何况人呢?而夫妾关系则是主仆关系,夫婢关系则是主奴关系,以上这些关系都很难产生真正的爱情。

妓就不同了,它属于买卖关系,这里面存在着一种近乎平等的东西,管你是王公贵族,还是天王老子,有钱你就来,没钱就滚蛋。另外妓女作为一门职业,那是有技术要求的,不仅要能歌善舞,而且要略通琴棋书画,这样的女子是最被文人骚客们所喜爱的,所以婢不如妓那也是可想而知的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03-02
  最早出自清代曹雪芹的《红楼梦》,原句是:
“妻不如妾,妾不如妓,妓不如偷,偷不如偷不着。” 冯梦龙有一段论偷情的话十分精彩,他说:“妻不如妾,妾不如婢,婢不如妓,妓不如偷,偷得着不如偷不着。”这句话可说把偷情的心理看得很透彻。偷情并非全因为妻子不漂亮,也并非全因为夫妻不和谐,更多的原因是寻求那一份刺激的心理。古代的宋徽宗,贵为皇帝,宫内有佳丽三千,他却要偷偷地溜出宫外跟名妓李师师缠绵一番。在现实中有一人,他的妻子很美丽,但他在外面又与一个女人有染,人们都很好奇,要去看看那女人到底是何等相貌,能令他动心,一看之下大为不解,那女人又黑又瘦,与他的妻子相差极远。这些现象都可以用冯梦龙的话来解释。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6-03-02
首先,中国人有很强的封建观念,如忠君报国,男尊女卑,三纲五常,三从四德,所以他们认为正妻是结发之妻,恩爱两不疑,是能同生共死的那一类人;而妾呢,从字形上看去,我们知道立女为妾,就是说妾在中国人的思维里是站着的,是不能与主人一同坐下的,妾是卑贱的名词,是那些有权有势者为所谓的高雅高贵而成的,但这不能怪那些身为妾的妇女,因为他么能力改变自己的命运,他们只可能是男人手中的玩物;而小偷呢,就是以自己的品行为代价,去干那偷鸡摸狗之事,要是你堂堂正正的掠夺别人的财务,别人也许还会敬重你的积分光明正大,而小偷深夜行走,是那种见不得人的勾当,永远比别人矮了一截,但话又说回来,行权以济事,权归于正,何害于理,所以你要是劫富济贫,也许就是侠盗了,这与那偷鸡摸狗的小偷虽然做着相同的事,但本质已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而偷不到呢,就是你已经以自己的品行为代价,却没有能力,干不成事,这种人作好人不行,想做坏事了,又没能力,跟废物差不多了,但,刘邦地痞无赖,终成帝业, 关羽本为看门守院之辈,却成一代名将,就算废物也有他们的自尊,就算废物也能成就无匹的功业,但大多数人都很难去带然生命的火种。要完了,结个尾,人在社会上的地位,要靠自己去奋斗,刘备织席贩履,尚成霸业,难道我等甘居人后!
第3个回答  2016-03-02
就是说男人的心理 很多男的不知足 有老婆 却要外面找小三 有了小三 还要外面找 越得不到越想要 其实大多数的人是明白这个道理的 不愿意这样做 因为到最后 这样的男人结局都不好
男人最男人的一面就是爱护自己的妻子和孩子 对家庭尽责 不要贪外面的风花雪月 不了到最后 什么都得不到 妻离子散 孤独一生
第4个回答  2015-07-21
妻不如妾,妾通常都是后期娶的,比原配年青漂亮
妾不如妓:当然妓女可以自己选,每次都不同花样肯定好,
妓不如偷:能偷得当然好,而且不用给钱,又有刺激感
偷不如偷不着:偷不着的才有诱惑感。。。

男人的这种妻不如妾心理一方面是因为男人的喜新厌旧,再则结发妻子往往从年龄上与自己相差无几,况且岁月已将红颜...女人嘛当然是越多越好,越新鲜越好了,更何况男人心理只要是别人的女人都是好的,也就所说的妻不如妾,妾不如偷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