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解析曹操 个人见解 不要复制资料`

有追加分`回答精彩追加就越多`个人的看法,网站复制的资料别刷屏`
有特点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吉利,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汉族。即魏武帝,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在政治军事方面,曹操消灭了北方的众多割据势力,统一了中国北方大部分区域,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文学方面,在曹操父子的推动下形成了以曹氏父子(曹操、曹丕、曹植)为代表的建安文学,史称建安风骨,在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
曹操不但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还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著有《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军事著作和《蒿里行》、《观沧海》、《薤露》、《短歌行》、《苦寒行》、《碣石篇》、《龟虽寿》等不朽诗篇。后人并且辑有《曹操集》。

曹操手迹曹操的诗歌,极受乐府影响,现存的诗歌全是乐府歌辞。这些诗歌虽用乐府旧题,却不因袭古人诗意,自辟新蹊,不受束缚,却又继承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精神。例如《薤露行》、《蒿里行》原是挽歌,曹操却以之悯时悼乱。《步出东门行》原是感叹人生无常,须及时行乐的曲调,曹操却以之抒述一统天下的抱负及北征归来所见的壮景。可见曹操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歌,开启了建安文学的新风,也影响到后来的杜甫、白居易等人。

曹操诗的内容大致有三种:反映汉末动乱的现实、统一天下的理想和顽强的进取精神、以及抒发忧思难忘的消极情绪。

汉末大乱,曹操又南征北讨,接触的社会面非常广大,故多有亲身经验和体会如《蒿里行》谓汉末战乱的惨象,见百姓悲惨之余又见诗人伤时悯乱的感情。故后人谓曹操乐府“汉末实录,真诗史也”。

一代枭雄,纵风光一世,亦有星落殒灭之时。曹操对此也感到无能为力,只有作诗感叹,无可奈何。如《短歌行》中“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的感伤,《秋胡行》之低沉情绪,《陌上桑》等游仙作品中都可见他的消极情绪。

曹操的诗歌形式是十分创新的。他尤擅写五言体和四言体。《蒿里行》原是杂言,曹操却以五言重写,非常成功。四言诗方面,本自《诗经》之后已见衰落,少有佳作,但曹操却继承了《国风》和《小雅》的传统,反映现实,抒发情感。例如《短歌行》、《步出夏门行》等均是四言诗之佳作,使四言诗重生而再放异彩。曹操诗文辞简朴,直抒襟怀,慷慨悲凉而沉郁雄健,华美辞藻并不常见,惟形象鲜明,如《观沧海》一诗:“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寥寥数笔,即能以辽阔的沧海景象,表现诗人的胸襟,不加润饰。
史书评论曹操:“明略最优”,“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著名的《让县自明本志令》作于建安十五年(210),光明磊落,字字真挚。曹操感性地说:“使天下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事实的确如此。
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里面,因为文学上的需要,而表现出明显的贬曹笔法。然而《三国志》对他的评价,是魏蜀吴三国君主之中最高者,陈寿评价曹操为“汉末,天下大乱,雄豪并起,而袁绍虎视四州,强盛莫敌。太祖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曹操唯才是用,军事上战术战略灵活多变。他对东汉末年中国北方的统一,经济生产的恢复和社会秩序的维系有着重大贡献。在内政方面,曹操创立屯田制,命令不用打仗的士兵下田耕作,减轻了东汉末年战时的粮食问题。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07-30
所谓奸雄,只不过是《三国演义》小说创作的需要对曹操进行的丑化。
古今中外,篡权夺位,攻于心计,野心勃勃的人很多,明成祖夺位,也是叛逆,比曹操又好多少?可历史并没有给他多大骂名。乱世之中,有英雄出马当然是名正言顺,刘邦,项羽,朱元璋,赵匡胤莫不如此。

即使刘备,孙权又怎样?还不是在义军的晃子下为自己的野心=雄心而奋斗?

所谓奸雄,也是蜀吴为笼络人心,攻打魏国的口实,只不过是个名分,没有任何实际意义。乱世之中,还有几人真正忠于汉室?凡有雄心大略之人,看到朝廷的腐败,想到的只有一个念头——取而代之!

所以,曹操与刘备,孙权,以及其他历史上有大志的人一样,没有什么不同。

只不过在个人性格上,人与人之间略有不同而已。

而个人性格,曹操则是生性多疑,有谋略,对女人不挑剔~~~`

个人观点~~~
第2个回答  2008-07-30
曹操的雄才大略是中国历史上罕有的。他唯一的缺憾就是没能统一中国致使中国陷入五胡乱华的境地。所以他才无法与李世民(有鲜卑血统)并列。
曹操年少时就敢于和党人士族对抗。他设置的五色大棒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在三国征战时期,他礼贤下士,心胸宽广,不然也不会占据了天下的三分之二。
曹操的心胸之宽广是历史罕见的,张绣降而又叛,致使曹昂(比曹丕更为优秀的大儿子),典韦(仅次吕布的猛将)死亡,之后曹操却能原谅张绣以及贾诩,这是何等的心胸。
曹操在宋之前一直是作为正统而存在的,可是到了宋朝,朱熹(我很恨他)认为大耳贼刘备才是正统,因为刘备的行事符合封建王朝的准则,至此,曹操才是作为一个反贼而存在的。
选择曹丕做继承人,虽然遗憾,但是是一个正确的选择,富于浪漫精神 的曹植并不适合做一个心狠手辣的帝王。
晚年的曹操确实过于暴戾,但是赤壁之战的结局也是导致这个结果的原因。
所以,曹操是中国史上值得称道的一位君主。
第3个回答  2008-07-31
说了要不要复制资料的,我们的知道里面就需要这样的提问者,垃圾们不要在浪费网络资源了,希望我们的见解是为网络增添资源,而不是简单的复制、粘贴。

曹操的特点不能说完全是正面的,对人的解读只有全面才能有血有肉,不要一谈就是遗臭万年,或是永垂不朽。人的缺点往往包含着优点,相反也是这样。比如,乐于助人在不需要被帮助的人那里觉得你会是哗众取宠。因此,对曹操的分析也应该坚持这样。当然,曹操是一个被历史学和文学已经研究透了的人物,提问者应该可以找到很多关于他的资料。在这里,我谈一点方法论意义上的东西,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先谈曹操的小气和宽容。

曹操的小气在于忌才妒能,杨修之死说明了这一点,但是曹操也是给予了杨修以展示才华的空间,行军主薄相当于军警司司长。这里面既有杨修的责任,也有曹操的责任。孰是孰非,无关紧要。因为曹操也是一个人,就像我们一样,讨厌一个人也是正常的。

第二,曹操的奸诈和真诚。

曹操一生多疑,奸诈成性,官渡之战许攸和他对话的那一段堪称经典,但是曹操对关羽的真诚也堪称经典。人性善或人性恶本来就是不确定的,因此,曹操的奸诈和真诚的混合体才是真正的人性,我们在以前看到的电影都是好人一直好到底,敌我分明。而现在,扑朔迷离的情节却被我们喜爱,这正是因为这才贴近生活。具体到曹操,这才是真实的人性,一个人的双重性格并不稀奇,三重甚至多重性格都是正常的。

第三,曹操的无义与守节。

曹操父亲的好友吕伯奢被曹操冤杀,是其无义。但是曹操在有生之年并没有改朝篡位,此谓守节。无义与守节在曹操欲成大事的理想中还是可以分辨出孰轻孰重的,那句“宁叫我负天下人,莫叫天下人负我”的句子烘托出的应该是曹操的远大理想,而不是断章取义以示他的无情和无义。

呵呵,分析曹操的还有很多,可以在网上见到,谢谢分享。

声明:此谓本人原创,转载需经本人同意。
第4个回答  2008-07-30
嗯,这个历史人物我满喜欢的。
首先他有豁达的心胸,既能排解自己,又能原谅他人。曹操的短歌行我很喜欢。
其次它的出现是时代的产物,时代的弄潮儿,乱世之枭雄,其实所谓大奸臣,不就是改朝换代?对东汉而言,他是颠覆者,对魏国而言它是开创者,其实它是位英雄,何来奸雄?何况篡位是他儿子的事。
加一句不答边的,他的儿子们可都是青年才俊啊,八斗之才的曹植,还有称象的曹冲。
反正我是很喜欢他的
第5个回答  2008-07-30
一.个人资料
字 : 孟德 古名 :曹操
生卒 : 155 — 220(66岁) 终属 魏
籍贯 : 豫州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
容貌 : 容貌短小|形陋
官至 : 丞相 魏王 谥曰武 追魏太祖武皇帝
191年,曹操{37岁}的确是一个热血沸腾的爱国将领,196年,曹操{42岁}也还是一个爱国将领,到了201年,大权独揽的曹操也忠心尚存,219年,董昭等人想让曹操当魏公,加九锡,改授金玺、赤绂、远游冠,他也是一再拒绝,1是怕人说闲话,2是曹家从相国曹参始,世受皇恩,报答之心还是有的.且曹操虚心纳谏(早年).才艺过人,武功好,好读书,心态宽,随和,大气,有战略眼光,善于吸取教训,
总而言之,治世的能臣,乱世的奸雄。 可爱的丞相,豪迈的诗人。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