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船的鸟第二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情感?

如题所述

  文章以“搭船的鸟”为题,“搭”是“乘、坐”的意思,“搭船”即“顺便乘坐船”。一个“搭”字使鸟儿具有了灵性,体现了鸟和人在自然中的和谐。我也正是抓住了这个字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理解“搭”字在课题中的含义,感受题目所蕴含的深意。在这里我喊了两位学生回答“搭”意思,他们也都说出是“顺便乘、坐”的意思,但是后面从“这个题目你感受到了什么?”孩子们回答的都是“这是只可爱、聪明的小鸟”。因为不是我要的答案,所以我没有说什么就让孩子坐下了。在这里我应该进行适当的评价,把问题留给学生,让他们学完课文后自己判断。

  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让学生围绕“细致观察”进行学习。先初步感知“作者对那些事物进行了细致的观察?”第一自然段中作者留心观察了旅途中的环境,第二、四自然段作者观察了翠鸟的外形以及翠鸟捕鱼时的动作。

  接下来重点教学第二、四自然段,学习作者观察的方法,感受作者观察的细致入微。在学习翠鸟的“外形”时,首先学生带着“翠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的问题自读思考。我叫了几个学生来谈,其实应该学生小组内交流讨论,让每个学生都切实开动脑筋思考问题,让学习真正发生。小组内交流讨论后再由小组代表汇报。今后的教学中要做到真正关注学生学习。我进行小结后引导学生边读第二自然段边想象画面,并出示翠鸟图片进行观察,说一说翠鸟的样子,感受翠鸟外貌的美丽,体会“我”观察的细致。学习作者从整体到部分并把每一部分观察得清清楚楚的方法。然后,出示鹦鹉图片说一说样子,给予孩子扶手进行写一写。这个地方因为太害怕孩子们写不出来,给与的提示过多,反而限制了孩子们思维。今后应该放手给学生,把更多的学习空间、学习时间给学生。

  本节课重点学习了观察翠鸟的外形,在学习翠鸟捕鱼时的动作时,进行了简单处理,聚焦动词,观看翠鸟捕鱼视频。继而引导学生体会观察事物不仅仅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还要用心去感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22
深秋的午后,阳光露了个头,这可真是个郊游的好天气。难得今天有闲暇,于是驱车来到花海。

嗅着泥土的芬芳,和倔强地吐着绿意的小草躺在一起,金色的阳光暖暖的洒在身上。我深吸一口气,舒展四肢,抬眼望去,朵朵白云懒洋洋地在湛蓝的天空游走,这才惊觉已好久没有这样认真地看过天空,触摸小草。草地上几只麻雀轻盈地跳跃着,时而寻觅,时而嬉戏,时而侧过头看看我,可爱极了!

我不禁想起刚刚教过的课文《搭船的鸟》。在作者的笔下,那只翠鸟也是如此的可爱。翠绿的羽毛,蓝色的翅膀,红红的长嘴,机警的站在船头,不时地冲进水里,一会儿工夫又飞起来,红色的长嘴衔着一条小鱼。它站在船头,一口把小鱼吞了下去。作者用简简单单的几个动词,生动形象地还原了翠鸟捕鱼的过程,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活灵活现的捕鱼图。其实,翠鸟捕鱼的动作是很快的,没有细心的观察,用心的感受,决不能发现这样的美景,写出如此让人身临其境的文字。

曾几何时,我们也抓过蛐蛐儿,逗过蜗牛,探寻过花的颜色,数过夜空中最亮的星,用心聆听过风的声音,感受过大自然的美。又是何时,我们行色匆匆,逛个景区,拍照留念,就以为自己看到了最美的景致。

还记得春暖花开的时候,我总是抱怨没有时间周末去郊游赏花,眼看花都快谢完了,还是没能挪出时间。一天,下班较早,我穿过小区急匆匆地行走于湖边小路。忽觉有什么东西飘到了脸上,用手一抹,是一片粉扑扑的花瓣!她娇小稚嫩的身体就那样躺在我的手心,让人怜惜。我嗅了嗅,有股淡淡的香味……我连忙抬起头四处寻找她的伙伴,居然就在我家楼下的草坪里,几树樱花开得正热闹!粉嫩的花朵,挨挨挤挤,一簇簇,一堆堆。树下,落花散在草地上,铺满了这片草地,原来春天的美景就在身边!只是我不曾去细心观察,用心感受。从此,每每下班时,我都要故意绕着小区走一圈,驻足观赏。

孩子们呢,在学习了这篇课文后,也激起了观察的兴趣。下课不再四处疯跑,而是三五成群地流连于树丛、花间、鱼池,甚至是几块石头,小脑袋常常挤到一堆窃窃私语,有时又满脸通红地争执不休,有时兴冲冲地跑到我面前告诉我他们的新发现。
第2个回答  2020-11-22
《搭船的鸟》原文:

我和母亲坐着小船,到乡下外祖父家里去。我们坐在船舱里。外面下着雨,雨点打在船蓬上,“沙拉、沙拉”地响。船夫披着蓑衣,在船后用力地摇着橹。

后来,雨停了。我看见一只彩色的小鸟站在船头。多么美丽的小鸟啊!它有一张红色的长嘴,羽毛是翠绿的,翅膀带有一些蓝色,比鹦鹉还漂亮。

它什么时候飞来的呢?悄悄地站在船头有多久了?站在那里做什么呢?难道它要和我们一起坐船到外祖父家里去吗?

我正想着,它一下子冲进水里不见了。可是,没一会儿,它又飞出来了,红色的长嘴里衔着一条小鱼。它站在船头,一口把小鱼吞了下去。

母亲告诉我这是翠鸟。哦,我明白了,这只翠鸟搭了我们的船,在捕鱼吃呢。
体会到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第3个回答  2020-12-26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