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真正发挥绩效考核的作用

如题所述

有说HR工作最核心的三板斧:一是招聘,二是培训,三是考核。谈过招聘、培训后,现在谈谈考核。
Q1、 绩效考核的目的、意义。
绩效考核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核定、发放绩效工资、绩效奖金,也不仅仅是为了员工业绩和能力的评定。
绩效考核根本的目的在于借助一个有效的体系,通过对业绩的考核,评价过去的业绩并期待未来的绩效不断提高。绩效工作不能只是停留在绩效考核的层面,而要更多地关注未来业绩的提高。关注点的转移、体系的有效性应成为HR和业务部门共同关注的焦点。
一个有效的绩效管理体系,包括科学的考核指标、合理的考核标准(二者加起来即业绩评价体系),以及与考核结果相对应的薪资福利支付和奖惩措施。纯粹的业绩考核使得绩效管理局限在对过去工作的关注;而更多地关注绩效的后续作用,才能把绩效管理工作的视角转移到未来绩效的不断提高上。
Q2、 考核什么?
考核的内容,首先要基于业绩。关键是找出能够准确、真实地反映业绩的指标。如销售人员,最能反映业绩的是纯销,而不是发货。业绩考核指标的具体确定,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和做法,一种是根据篮球运动员摸高试验结果看,“经过努力够得着”是最合适。一般地说,指标适当地高一点,利于调动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但指标过高的话,不仅不能够调动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反而会相反。因此,一定要把握好指标与能动性的临界点。指标的确定,基于内外环境的准确分析。指标确定的相对准确后,便于内外部配置资源。另一种是目标体现一种决心,你发誓要做什么,目标就出来了;无论目标合不合理,实现目标的行动必须合理;如果你实现目标的行动是合理的话,那么这个不合理目标反而是可以实现的、合理的。
其次考核的业绩指标不要过多,一般不要超过三项。业绩考核指标,分拆没有多大意义,分解才是必须的。
第三,考核的内容,要涵盖非业绩内容,主要是团队、策略、价值观等。考核的非业绩内容,同样需要细化、具体化、量化。如客户投诉率,就是反应以客户为中心价值观的指标。
Q3、 谁来考核?
倡导“三对一”考核机制,避免“一对一”的考核。如考核部门总监,主管副总经理、总经理、HR参加;主管副总经理要承担更多的考核工作,总经理参加主要是了解和掌握其考核全过程情况,HR参加主要是做必要的考核准备和协调。参加,不代表一定要打分,重在全过程参与。
Q4、 怎样考核?
有明确的考评细则、评分标准,特别是把握好加分项、减分项的设置。
考核频率:按月考核较复杂,一年只考核一次不够,一般按季度考核较合适。
考核一定要重视绩效面谈,省略了绩效面谈的绩效考核,其实就没什么大意义。
Q5、 考核结果的使用。
总结前期表现、规划未来改善工作的脚本。
员工晋升、奖惩的依据。
与绩效工资和绩效奖金挂钩,但一定要划定几个档来挂钩。如果只要低于100分均扣相应的绩效工资和绩效奖金,那很容易使绩效考核和绩效考核形同虚设。
计划员工发展及职业生涯的机会。
Q6 绩效考核的重点在于区分、激发活力
《杰克韦尔奇自传》里,对“活力曲线”、“区分”,有非常详细的论述,我觉得他讲的非常实在、非常实用,是全书中最精彩的篇章之一。阿里中供铁军的早期奠基人关明生先生,从通用电气把这个制度带到阿里,就成了阿里的“271制度”(也称阿里的武侠文化)。可以说,两者同出一辙、后者来自前者。
韦尔奇也使用过360度评估,也就是把同级和下级员工的意见都考虑进来;可时间一长,这一办法就开始走过场了。人们开始互相之间说好话,因而每个人都能得到很好的评级,大家相安无事。后来韦尔奇只在很特殊的场合下才使用360度评估,而主要是应用“活力曲线”、“区分”。
“活力曲线”、“区分”,就是强迫每个领导都对他们领导的团队进行区分,他们必须区分出:在他们的组织中,他们认为哪些人属于最好的20%,哪些人是属于中间大头的70%,哪些人是属于最差的10%。韦尔奇认为:“作出这样的判断并不容易,而且也不总是准确无误的;是的,你可能会错失几个明星或者出现几次大的失策——但是你造就一支全明星团队的可能性却会大大提高,这就是如何建立一个伟大组织的全部秘密”。
在阿里,晋升、奖励、激励都与“2”有关,而“1”的奖金肯定不用谈了,工资也不用加。阿里认为:不要把有限的资源放到最后的10%。这10%是下一步要处理的,到底是一次10%就调岗或淘汰?还是等到两次10%?阿里内部是有两个考核周期,最末位的10%才会进入淘汰。不仅要排名,最好进行公示,至少要告诉他本人,让他知道自己在团队中处于什么位置,否则,考核的目的就没有了。
无论韦尔奇的“活力曲线”、“区分”,还是阿里的“271制度”,其实都没有超出我们伟大领袖毛泽东的领导智慧:“两头小中间大,抓两头带中间”。
其实,区分并不难。仔细想一下,如果作为一个团队的领导,不能够对下属进行客观的区分,还怎么当这个团队的领导。
Q7 导致绩效考核、绩效管理失败五大因素
将考核奖罚等同于绩效管理。
管理者忽视绩效管理过程的沟通(绩效管理是不断沟通的过程)。
将绩效管理完全交给HR。
一切工作唯考核是从。
过分追求绩效考核、绩效管理的规范化。
只有对绩效管理有了深刻认识,企业的绩效考核才能真正发挥作用;主要着眼点应放在绩效管理的过程跟踪和监控上;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绝不是简单的考核与被考核关系,而是利益和命运共同体。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