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十娘》中杜十娘的人物性格特征及造成杜十娘悲剧的原因?

急急急急!!!!!!江湖救急!!!谢谢!!!

小说发生的背景是中国的明朝时期。明代是中国历史上商品经济发展最为充分和繁荣的时期。历史书上就曾告诉我们,明朝时候中国南部沿海地区已经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因此,随着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金钱在实际生活中的地位日益提高,传统的价值观念开始产生巨大的变化。从较浅的层次上看,似乎造成杜悲剧的原因是封建的门第观念及传统贞节观等。但仔细阅读小说,我们可以发现事实上在那个时代金钱的力量压倒了根深蒂固的门第观念及各种传统的封建思想。这样,金钱冲击着传统的价值观念与意识,那么这就在一定程度上为社会带来了平等的气息。从这个层次上来说,杜所追求的真挚的爱情实质上是一种对平等,对“做人”尊严的渴望。她追求的是一种无利害关系的人间至真至善至美的情感。可惜的是,李甲再一次将她当作商品转卖给别人,无情地剥夺了杜追求幸福的愿望和人格尊严,使杜彻底伤心绝望。可以说杜的选择是对平等的追求以及对自己尊严的捍卫。她的死更显出她的人格魅力。而作者安排杜的投江也从某种意义上突破了只揭露封建传统观念造成杜悲剧这个浅层次意义,而从金钱——物欲——真情这一层次上,深化了主题思想,使主题具有永恒性与现代意义。 金钱——物欲——真情,在当今社会仍然是不可避免的现实问题。“金钱是万能的,金钱又是万万不能的”这是一句家喻户晓的俗语,可是当你面对金钱的诱惑时,是否真正体味这句话所蕴涵的深意?是否能经得住金钱的诱惑与责任感的考验?对金钱的过分追求,使人与人之间的正常交往成了以利益为目的的关系,使人把金钱的价值看得高于友谊,高于真情,使人对自己和他人都失去了一份起码的尊重,更何况那些为了金钱出卖朋友、人格、良知、情感的人呢?他们已经被物欲操控,由人降格为“兽”了。所以,今天我们学习冯梦龙的《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仍能被杜那种追求至真至纯的真情以及捍卫人格尊严的精神所震撼。她的人格魅力在现代社会更加透射着人文精神的光芒。金钱——物欲——真情这一矛盾关系今后在同学们的学习生活中不可避免地会碰到,那么今天所学的杜十娘的人格魅力是否给你们一些启示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7-27
京城绝色名妓杜十娘与太学生李甲一见钟情,倾心相爱。杜十娘早有“从良”之心愿,于是便寄希望于李甲。几经波折之后,李甲终于赎出了杜十娘。于是二人相携离开京城。李甲担心归家为严父所不容,便依杜十娘的“泛舟吴越,徐徐图之”的主张。二人欢天喜地游玩江南,途中遇到富商子弟孙富,他见十娘美艳无比,顿生歹念,便巧言相劝,诱使李甲以千金之价将十娘卖给自己。李甲是个无定见之人,听信了孙富的话,背叛了当时的海誓山盟。十娘闻讯,万念俱灰。于是,她悲愤地当众打开多年辛苦积蓄的百宝箱,将珠宝尽洒江中。在怒斥了“好人”孙富和负心人李甲之后,她毅然怀抱百宝箱投江自尽。李甲则悔恨成疾,变成疯子。二人的爱情以悲剧告终。 作者为何把杜李爱情之歌唱得如此凄凉悲婉呢?造成这悲歌的原因又是什么呢?长期以来,人们对此进行了多方面的诠释,但迄今未有比较圆满的答案,这也正说明一部真正的好作品是永远无法穷尽的。照笔者粗浅的看法,杜十娘与李甲的关系之所以演成悲剧。主要是由男女主人公的思想性格及其所处的社会关系之总和决定的,作品真实地展现了这一点,正是它最成功的地方。来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fa3c8f0100bftx.html) - (文学评论)怎一个情字了得_月亮_新浪博客  杜李的爱情悲剧的原因,首先在于男主人公李甲的性格弱点。我们不能否认,李甲对十娘是有爱情的,而且这份感情并不虚伪。从他为了赎出十娘而费尽周折,到处借贷这一情节中可以看出这一点。作品中写道:“李公子一连走了三日,分毫无获,又不敢回决十娘,权且含糊答应,到第四日又没想头,就羞回院中......”。当他回到院中,十娘问及借贷情况时,他含泪而言,道出两句:“不信上山擒虎难,果然开口告人难,一连奔走六日,并无铢两。一双空手,羞见芳卿,故这几日不敢进院,今日承命呼唤,忍耻而来,非某不用心,实是世情如此。”如果说,李甲对十娘只是贪恋美色的狎妓行为,根本谈不上爱情的话,那么此时的李甲完全可以采纳监生柳遇春的劝议,“趁早与十娘开交为上,”而没必要四处奔走,求告无门,受人白眼与羞辱了。问题在于李甲虽有真情,但却是像钟摆一样摇摆不定的。时而摆向心爱的十娘,时而又摆向威严的父亲。其父李布政在作品中是一个没有出场的人物,他的阴影却一直笼罩全篇,对情节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他位居要职,拘于礼法,有着强大的威力。他一心望子成龙,光耀门楣,听说李甲“迷恋烟花”便大发雷霆,他是不能准许儿子这样败坏门风的。正是他的威力造成了李甲精神上的重压。欲娶十娘,又惧怕严父,欲弃十娘,又难舍真情,在这样的夹击中,本来就不是一个敢作敢当的男子汉的李甲,他的无主见,患得患失的性格决定了他的顾虑重重,也正是这种顾虑,给了富商子弟孙富以可乘之机,李甲则把孙富的奸计当成了两全之策。  除无主见之外,软弱和卑怯,也是李甲性格的主要特点。小说中多次写到李甲动辄流泪便是明证。在面临抉择的关头,李甲不能以男子汉之躯,给心爱的人遮风避雨,却只能是一个无能的废物。当求借无门时,他“只是流涕”,当与孙富的肮脏交易即将付诸实际,又苦于无法向十娘告之以真情时,他竟“扑籁籁掉下泪来”,当把真情告诉十娘的时候,竟又一次“泪如雨下”,以至十娘投江之时,他“不觉大悔,抱持十娘恸哭”。除了流泪,他没有丝毫办法能承担男子汉的责任。这正是李甲这样的出身高贵而又碌碌无为的浪荡公子哥固有的性格特点。他们富有的时候,只会享乐,当需要他们承担责任时,便成为草包一个。  当然,李甲性格的最核心内容是他的自私。在他的天平上,一方面是与十娘难以割舍的感情,另一方面是代表着权力、地位、富贵的父亲李布政。他一旦舍弃了后者,与十娘成就姻缘,那就意味着他将失去一切,包括金钱和地位。将落得个“海内必以兄为浮浪不经之人”难以“立于天地之间”的地步。而更重要的是“异日必为弃家荡产之人,不堪继承家业耳!”孙富的一席冠冕堂皇的话,代表着一种世俗的看法,这些话却恰恰说透了碌碌蠢材李甲的“胸中之疑”,使他感到“顿开茅塞”。因此,当他含泪向十娘告之真相,十娘假意应允时,他竟“欣欣似有喜色”至此,他的自私已暴露无遗。是啊,像李甲这样的富家公子,怎么能舍得丢弃地位和金钱呢?与这些相比,感情是何等的微不足道呵!自私的他,怎么会不在父亲的一边加上砝码,使天平倾向于他不能失去的一切呢?于是,他的卑怯自私的灵魂终于使他背叛了爱情。当他真正识得十娘的苦心之日,正是十娘怀恨投江之时。谁能说清李甲的大悔恸哭和疯狂不是悔在对珠宝沉江的惋惜上呢?即使是真心悔在十娘香消玉殒之上,那也是悔之晚矣,因为十娘早已经成为衔恨地府的英魂了。由此可见,李甲的软弱、卑怯、无主见、自私的性格特征,注定了杜李爱情悲剧的产生,注定了李甲成为天下第一号负心汉。 其实,明代文人变成市井之人,甚至是风流文人、颓废文人,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纵情适宜”已经是当时比较普遍的社会现象。李甲的心态正是被封建伦理严重扭曲之下的心态,这种心态的核心是矛盾。李甲出身显贵,家境殷实,本人又是读书人出身,高官厚禄应该是他的前途。他本应该与市井之徒大相径庭,然而他却做不到。一方面他要放松,要纵情,出入烟花场所,从中寻求刺激和欢乐。所以他“自遇到十娘,就喜出望外,把花柳情怀一担儿挑在他身上”,以他那“俊俏的庞儿,温存的性儿,又是撒漫的手儿,帮衬得勤儿”的条件和行为,赢得了十娘的青睐,为悲剧埋下了种子。另一方面他又要顾全面子,自我压抑,尤其是要承受来自父亲的心里重压。这样的矛盾心态,正是当时一大批文人的心理特征。李甲对感情与权势的摇摆不定,正是来自于这样的矛盾的心态。应该说,只有明代这样的社会,才能制造出李甲这样的“怪胎”,他正是典型环境中的“这一个”。  其次,杜十娘自身的思想性格和理想追求,也是造成二人悲剧的原因之一。十娘早有“从良”之愿,憧憬着美好的爱情生活,她追求的不是短暂的欢爱,甚至不是婚姻。如果仅仅要求婚姻,那么这个愿望不难实现,只要当日她如实告诉李甲自己有足以使二人后半世生活无忧的百宝箱这一事实,那么赎身、结缘当不费吹灰之力。那么就不会出现李甲求借无门,二人历尽辛苦才离开京城这种情况了,更没有十娘被卖、以死抗争的结局了,那样的话,李杜的爱情该重新写出喜气的一笔。然而,作者的高明之处,正在于写出了杜十娘不俗的追求。十娘所追求的爱情是一份“生死无憾”的真情。这份真情,决不能建立在得失与利害的基础之上,这样的真情,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相互吸引,是人世间至真至纯的情感。事实证明,在当时的社会中没有生长这种真情的土壤。这种真情像柔弱的嫩芽,终会因缺少养分而枯萎死亡。   综上所述,李甲、杜十娘都是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李甲的人格心态,性格特征导致了这场悲剧,而他那特有的人格心态,又来自于那特殊的社会。杜十娘则因为把爱情看得高于一切,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所以将光辉的生命随着纯洁的爱情一起毁灭。可以说,在当时的社会中,十娘的理想是不可能实现的,以她个人力量去对抗整个社会的习俗和传统,都是注定要失败的,除了以死抗争之外,十娘别无选择,而冯梦龙则除了把爱情之歌唱成凄婉的悲剧之外,别无出路。惟其这样,杜十娘的形象才能这样深入人心,作品也才显出巨大的批判力量。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