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锅肉的做法

如题所述

清水把肉先煮熟,捞出切片。热油锅爆香姜蒜配料和配菜,再倒入切好的肉片加调味料大火翻炒既可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5
回锅肉做法
回锅肉

[制作原料]
  带皮猪后腿肉、蒜苗、郫县豆瓣、酱油、甜酱、味精、化猪油。
  
   [烹饪方法]
   1.猪肉刮洗干净,放入汤锅中煮至刚熟,捞出晾凉切成片。蒜苗洗净,切成马耳朵形。
  
   2.锅中放油,放入猪肉片炒至出油呈“灯盏窝”状时,放入剁细的郫县豆瓣炒香上色,加入甜酱炒散、炒香,放入酱油、蒜苗、味精炒至蒜苗断生,装盘即成。
  
  特色:香味浓厚,色鲜微甜。

四川人的名菜:正宗回锅肉

回锅肉是四川人的名菜,也是一道家常菜。在四川,家家会做,人人爱吃。去年成都评出了12道四川人爱吃的名菜,回锅肉独占鳌头,可见它的美味。

回锅肉又叫“熬锅肉”,历史悠久。称回锅肉的原因是肉经过第一次煮熟或蒸熟后,晾凉,片成薄片回锅第二次烹制。(现在还有“回锅土豆”等)

回锅肉连皮带肉,有肥有瘦,肥而不腻,闻起来喷香,吃起来爽口。(我可是边打字边流口水哈:P……
要做回锅肉,选料要精——薄皮猪臀尖二刀肉最佳!(不是五花肉、宝肋肉等可以代替的哦,也不是尽瘦肉,拿里脊做口感也不好呕,发柴。以前行业有句俗话:一头猪做不了几份回锅肉。足见选料这一关之高)

还有其他配料:蒜苗,就是北京人叫的“青蒜”,以前在北京的时候很奇怪,北京人把我们的蒜薹叫蒜苗,蒜苗却叫青蒜,还有小白菜叫油菜,在四川油菜可是另一种东东哦,有时候我在想,可能很多北京大厨是照菜谱做川菜,不然,回锅肉怎会加蒜薹,还有麻婆豆腐居然也加蒜薹?!!再多说几句,我想川菜的辣,除与川菜本身的特点有关外,还与很多冒牌厨师有关!(有时真气人,让很多人只记住了辣忘了其它,甚至还非驴非马:((((

除了后臀肉、蒜苗外,就是调料了,郫县豆瓣少不了,它乃“川菜之魂”(四川的“家常味”不可少它,买的时候认准“鹃城牌”为正宗,色泽黑红,香而不咸。不要买又黑又咸的次品哦),还有甜面酱、生姜、花椒,当然还可以准备一些萝卜或冬瓜(先卖关子,待会告你何用:P

肉选好后,就该第一次煮了(蒸也行,叫“旱蒸回锅肉”),一大块扔进冷水,不要忘了放几粒花椒,拍一块姜进去。煮到断生(用筷子插能透皮就行了哦),捞出晾凉,用快刀片成又大又薄的片待用(不要厚的象有些人的脸皮),蒜苗也切成马耳朵形(专业术语,斜切,象菱形)。刚才不是还有萝卜/冬瓜吗,,用刀切厚片,肉捞出来后把它扔到汤中继续煮,煮PA后放盐、味精就是美味的“连锅汤”喽(有菜好下酒,有汤好下饭:)

炒回锅肉简单极了,锅烧热,不放油,把刚才的肉放进去,煸炒至肉吐油,变成“灯盏窝”(就像小时侯点的油灯窝),要记住,这是肥而不腻的原因哦。加入豆瓣,炒香上色,再放入少许甜面酱,出香味就放适量的盐调味(家里做不放味精也香哦),再将蒜苗投入炒断生,起锅喽!!!香喷喷、美滋滋的,不流口水才怪!香气飘的老远,以前往往一家人炒回锅肉,弄得几家人流口水:P……

再多说几句,还有一种“连山回锅肉”,也很有名,肉片更大,更薄!!!(大到你难以想象,巴掌大哦,1斤肉8—10片搞定,不要怕,好吃极了,你要一多想,转眼可能就没你的份喽,呵呵:))),另外,还要加入白面饼片一起炒。这样一来,颜色上,有红有白有绿;口感上,有酥有绵有韧,交相辉映,美上加美!!!!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21-09-16

回锅肉在我们家是当之无愧的看家菜,不管是居家日常饮食,还是亲朋欢聚,我都会做上一份回锅肉。被炒成灯盏窝一样的肉片与青青的蒜苗相互掩映,再包裹上剔透油亮的酱汁,任谁都抗拒不了它的诱惑。不去蜀地而想吃到正宗的回锅肉,其实也不难,只是需要你有一双发现的眼睛,一想到晚上家里要做回锅肉,是不是回家的步伐都要加快了呢?

回锅肉的做法

步骤step

1

全部食材

步骤step

2

整块五花肉洗净后,放入盛冷水的锅中,加入姜片、葱段、料酒,冷水放入猪肉,大火煮开至猪肉完全变色后,将其捞出,用凉水紧一下

步骤step

3

将肉切成厚度在3mm左右的大片备用。青蒜洗净,斜切成3cm长的段备用,豆瓣酱剁碎

步骤step

4

锅中放少许油,烧至五成热,放入姜片、花椒爆香

步骤step

5

放入猪肉片,大火翻炒至表面微焦,然后盛出放在一旁备用

步骤step

6

锅中留底油,倒入郫县豆瓣酱,炒出香味和红油

步骤step

7

将猪肉片放入,加入白糖、家乐鸡精

步骤step

8

最后放入青蒜迅速翻匀即可出锅。加入了鸡精的回锅肉,味道更佳醇鲜可口,令人回味无穷

回锅肉的成品图

回锅肉的烹饪技巧

技巧tips

1.要冷水下锅来煮肉,避免猪肉外面的蛋白质一下子凝固,肉中的血水不能析出;青蒜无需太长时间的加热,基本上沾了热气就可以出锅。
2.加入了家乐鸡精,具有提鲜的作用,使得回锅肉更加鲜香可口,让滋味更加丰富,更有层次感,体现出川味千变万化的独特魅力。

第3个回答  2021-09-24

回锅肉在我们家是当之无愧的看家菜,不管是居家日常饮食,还是亲朋欢聚,我都会做上一份回锅肉。被炒成灯盏窝一样的肉片与青青的蒜苗相互掩映,再包裹上剔透油亮的酱汁,任谁都抗拒不了它的诱惑。不去蜀地而想吃到正宗的回锅肉,其实也不难,只是需要你有一双发现的眼睛,一想到晚上家里要做回锅肉,是不是回家的步伐都要加快了呢?

回锅肉的做法

步骤step

1

全部食材

步骤step

2

整块五花肉洗净后,放入盛冷水的锅中,加入姜片、葱段、料酒,冷水放入猪肉,大火煮开至猪肉完全变色后,将其捞出,用凉水紧一下

步骤step

3

将肉切成厚度在3mm左右的大片备用。青蒜洗净,斜切成3cm长的段备用,豆瓣酱剁碎

步骤step

4

锅中放少许油,烧至五成热,放入姜片、花椒爆香

步骤step

5

放入猪肉片,大火翻炒至表面微焦,然后盛出放在一旁备用

步骤step

6

锅中留底油,倒入郫县豆瓣酱,炒出香味和红油

步骤step

7

将猪肉片放入,加入白糖、家乐鸡精

步骤step

8

最后放入青蒜迅速翻匀即可出锅。加入了鸡精的回锅肉,味道更佳醇鲜可口,令人回味无穷

回锅肉的成品图

回锅肉的烹饪技巧

技巧tips

1.要冷水下锅来煮肉,避免猪肉外面的蛋白质一下子凝固,肉中的血水不能析出;青蒜无需太长时间的加热,基本上沾了热气就可以出锅。
2.加入了家乐鸡精,具有提鲜的作用,使得回锅肉更加鲜香可口,让滋味更加丰富,更有层次感,体现出川味千变万化的独特魅力。

第4个回答  2006-03-18
回锅肉的做法
回锅肉,关键在精细二字,越简单的,就要越用心;一是选肉要精:要当天宰杀的鲜猪肉,后腿二刀,肥四瘦六宽三指,太肥则腻,太瘦则焦,太宽太窄都难成型;二是煮肉要调味:清水煮肉,难出肉香,因此,水滚开以后,要先放入生姜(用刀拍开)、大葱节、大蒜、花椒吊汤,等汤气香浓,再放入洗净的猪肉,六成熟就捞起备用,不能煮得太软;三是切肉要巧:很多人等肉冷了再切,肥瘦易断,热的时候又烫手,下刀难以均匀,懂行的厨师,把捞起的肉放在冷水里浸一浸,趁外冷内热时下刀,现在有了冰箱,可以把刚煮好的肉放到急冻室里两三分钟,这就更好切了;四是配料要正当:豆瓣一定要正宗的郫县豆瓣,用刀剁细,甜面酱要色泽黑亮,甜香纯正,酱油要浓稠可挂瓶壁;五是煎熬要拿准火候:一些在家里主厨的人,习惯冷锅放油,还习惯直接放生油熬熟后做菜,一般来讲,这都是烹饪之忌。冷锅热到劲起,油温过高,生油熬熟,油烟太重,炝入菜中,大败菜的本味。因此,应该待锅热后,放入已经熬熟的油,做回锅肉也要先放一点油,最好是熬熟的菜油,菜油与肉中的猪油融合,更有煎熬的香味。应该待锅热后,放入已经熬熟的油,菜油与肉中的猪油融合,更有煎熬的香味,现在城里人,已很少用菜油的,况且,市面上也很少能买着质地清醇的菜油,那就只好用调和油了。还有人怕油太重,干脆不放油,直接将切好的猪肉放入锅中煎熬,这样做,油是不重了,但肉也干焦了,入口难以化渣,全无了回锅肉干香中徐徐而来的细软。其实,嫌油太重,下配料和作料前,倒出一些就是。
热锅中油到四成温烫,就可放肉煎熬。切好的肉,放了一阵子,肉片就会粘连在一起,若要炒散,容易使肥瘦分离,若让肉片待粘连的油化开,自己分散,又容易造成下焦上腻,煎熬不均匀,因此,煮肉的汤要保持一定温度,肉片下锅前,用漏瓢将肉在汤中氽散,再入锅煎熬,这样,肥瘦不断,而且,肉片上一定的水分,还可保持肉的嫩软。四川人把回锅肉又叫做熬锅肉,烹饪技艺中,没有“熬”法,它是将炒、爆、煸、炸四法融为一体,使烹制的菜具有由四法而得的风味特点。
另外,掌握火候也是熬肉的关键。熬肉用中火,下肉片后,即下剁细的郫县豆瓣,混合熬炒,使豆瓣特有的色泽和味道深入肉中。火候油温拿捏得当的师傅,能把肉片熬制成一个一个的卷窝形状,俗称“灯盏窝”。肉片成窝时,立即放入甜面酱、酱油少许,也可适当放几滴料酒,放一点鸡精,以增加香味和鲜味。然后,马上加入配料,改为大火,翻炒致熟就可起锅。正宗的回锅肉,应该用香蒜苗作配料。在四川,夏秋时节,这种又细又长的蒜苗上市了,人们知道,一年中,吃回锅肉的好时候到了。有人用一种很粗、叶子又长又宽的蒜苗作配料,川人叫它是葱蒜苗,一股冲鼻的坏葱味,真真坏了回锅肉的举世英名。
现在回锅肉的品类已经很多了,连山回锅肉、干豇豆回锅肉、红椒回锅肉、蕨菜回锅肉……乃至用腊肉为主料的一系列回锅肉,都算是回锅肉的滥觞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