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的故事200左右

如题所述

二、 于谦的故事

于谦小时候,束发两髻,有个和尚笑他: “牛头且喜生龙角”于谦马上回答: “狗嘴何曾出象牙” 但是于谦回家之后,告诉妈妈,妈妈马上帮他梳成三角;于谦出门又遇到那和尚,和尚又笑他: “三角如鼓架” 于谦就回答说: “一秃似擂槌” 和尚听了无言以对。

三、宋之问巧遇骆宾王的故事。

初唐诗人骆宾王曾参与起兵反对武则天,但归于失败,他只得隐姓埋名,出家当和尚。

这天,杭州灵隐寺来了一个年轻的游客,此人正是宋之问。晚间,宋之问于寺间长廊漫步,见皓月当空,野山魃魃,便诗兴大发,吟出“鹫岭郁昭哓,龙宫隐寂寥”两句诗来,自觉有些意味,可是下面两句却一时接不上来。长廊尽头,宋之问忽见一老僧打坐。他便上前招呼。老僧抬眼寒喧几句,道:“老衲倒有两句——”于是,他缓缓吟来:“楼观沧海日,门听浙江潮。”宋之问听了,深感佩服。

宋之问回房细细品味,觉得老和尚的两句妙不可言,第二天一早就兴冲冲地跑去拜见老和尚,可不见人影。正在徘徊怅然之际,一个小和尚经过,宋之问赶忙上去询问,和尚道:“噢,他就是骆宾王啊。”

曹植是曹操的小儿子,从小就才华出众,很受到父亲的疼爱。曹操死后,他的哥哥曹丕当上了魏国的皇帝。曹丕是一个忌妒心很重的人,他担心弟弟会威胁自己的皇位,就想害死他。
有一天,曹丕叫曹植到面前来,要曹植在七步之内作出一首诗,以证明他写诗的才华。如果他写不出,就等于是在欺骗皇上,要把他处死。
曹植知道哥哥存心要害死他,又伤心又愤怒。他强忍着心中的悲痛,努力地想着想着……果然,他就在七步之内作了一首诗,当场念出来:

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纪晓岚有天无聊, 和一帮朋友在街上闲逛, 闲极无事, 纪晓岚
对朋友说," 看见那店里的老板娘没有, 我能一句话让她笑, 还能再
一句话让她闹!", 朋友不信, 于是双方以一桌酒席为注.
只见纪晓岚整理好衣衫, 走到店门口, 恭恭敬敬地对着看店狗行了
一个礼, 叫道"爹!"; 老板娘开始一愣, 接着就捂着嘴笑起来.
哪知纪晓岚紧接着走进店, 对老板娘也行了一个礼, 说道"娘!".
......
于是纪晓岚就赢了一桌酒席.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2-15
唐朝的贾岛是著名的苦吟派诗人。苦吟派就是为了一句诗或是诗中的一个词,不惜耗费心血,花费工夫。贾岛曾用几年时间做了一首诗。诗成之后,他热泪横流,不仅仅是高兴,也是心疼自己。当然他并不是每做一首都这么费劲儿,如果那样,他就成不了诗人了。
  有一次,贾岛骑驴闯了官道。他正琢磨着一句诗,名叫《题李凝幽居》全诗如下:
  闲居少邻并,
  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
  僧敲(推)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
  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
  幽期不负言。
  但他有一处拿不定主意,那就是觉得第二句中的“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的“推”应换成“敲”。可他又觉着“敲”也有点不太合适,不如“推”好。不知是“敲”还是“推”好。嘴里就边推敲边念叨着。不知不觉地,就骑着毛驴闯进了大官韩愈(唐宋八大家之一)的仪仗队里。
  韩愈问贾岛为什么闯进自己的仪仗队。贾岛就把自己做的那首诗念给韩愈听,但是其中一句拿不定主意是用“推”好,还是用“"敲”好的事说了一遍。韩愈听了,对贾岛说:“我看还是用‘敲’好,即使是在夜深人静,拜访友人,还敲门代表你是一个有礼貌的人!而且一个‘敲’字,使夜静更深之时,多了几分声响。再说,读起来也响亮些”贾岛听了连连点头称赞。他这回不但没受处罚,还和韩愈交上了朋友。
  推敲从此也就成为了脍炙人口的常用词,用来比喻做文章或做事时,反复琢磨,反复斟酌。追问

烂 课本上有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2-11-28
白居易谪居杭州期间,发生了很多故事,因为这些故事而创作了多部脍炙人口的诗歌,例如琵琶行等。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