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犹太人的几个历史常识

如题所述

一、 犹太人不是一个民族
无论是历史,考古还是人种学的研究都表明了从来就不存在一个犹太民族。事实上所谓的犹太人是由形形色色不同肤色、不同宗教的人群构成。与其说它是一个特定民族,不如说它是一个特殊的社会阶层。伴随着犹太教的传播,早期的犹太人包含了西亚,南亚,欧洲甚至是非洲的诸多人群。约瑟夫•里奈赫曾宣称:既然历史上从未有过一个犹太种族,当然也就没有犹太民族,只有一个犹太教。事实上,犹太人之所以逐渐形成一个所谓的民族,其不可忽视的背景是整个欧洲民族主义的崛起和发展。而虚构犹太民族的目的不外乎是希望人们相信:今天全世界的犹太人都是同一个种族的子孙;而这个种族,正是上帝特许给他们迦南领地的主人——他们曾经是这块土地的最早所有者、也是最终的唯一拥有者。依靠神话般的种族延续性的历史叙事,来实现“返回”“祖先土地”的渴望。无论这种虚构多么一本正经,也无论今天的宣传多么强大,都不可能永久地遮掩历史的真实——曾经,这个世界上只有两种人相信“犹太人是一个种族”:德意志第三帝国的纳粹分子们和犹太复国主义理论的制造者们。前者宣传犹太人是一个“通过血液毒害其它民族”的卑劣种族,目的是利用犹太人来转移视线,打败他们的主要敌人——工人的革命运动,实现其独霸世界的野心;后者则为了让包括犹太人在内的世界人民相信他们对迦南之地——巴勒斯坦的独享权,建立一个种族主义的国家:以色列。因此,这两者不仅在目的诉求上相通,而且在现实实践中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二、 现代以色列国家的历史不是5000年而是64年
今天的以色列国在对华宣传中的常用句式之一是:“以色列与中国一样,都是拥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国家……”这一宣传句式含混了两个不同的概念:现代以色列国家与古以色列国。在这个问题上,两个不同的以色列国,与商周王朝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之间的关系,没有任何可比性。无论商周还是秦汉,与今天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之间是政权更迭、一脉相承的关系,无论是基本文化渊源、主体民族构成,还是大致疆域边界……在构成共同国家的全部要素方面具有毋庸置疑的一致性和连续性。而今天的以色列国,除了从《旧约》传说中借取一个“以色列国”的名字,以便犹太复国主义理论获得逻辑上的“合法性”之外,在其他方面,都与古代的以色列国之间不存在一致性和连续性。 
三、 神权国家?世俗国家?
研究现代以色列国家的立国理论以及政治实践后将会发现:这个国家对“犹太人”的概念始终是含混不清的,在基于血缘关系的概念和基于宗教信仰的概念之间摇摆不定;对于政权性质的自我认定,也一直在“世俗国家”和“神权国家”之间飘忽不定。所以,以色列的国家性质历来是一个争执不下的问题。对于以色列的国家性质,吉尔苏姆的《犹太教的解放观》一书中曾有经典论断:“纳粹焚烧犹太人和以色列国的建立是同一历史事件的两个方面”。
四、 反犹主义的幕后推手
19世纪是欧洲民族主义学说兴盛、民族主义情绪高涨的时期,并在当时的德国表现尤为严重——与此同时,殖民主义也甚嚣尘上。这对于受日耳曼教育的赫茨尔构思他的政治犹太复国主义理论,产生了相当重要的影响。殖民主义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从事海外“开发”活动,不必重视当地居民。因此,当赫茨尔的政治犹太复国主义学说构思完成之后,他所需要的,只是一块这样的“空地”,来实现他雄心勃勃的“复国”计划。最后,赫茨尔瞄准了巴勒斯坦。
选择巴勒斯坦作为“复国”计划的“空地”,足见赫茨尔非凡的战略目光。同时也让我们更加清晰地看到了政治犹太复国主义的本质:巴勒斯坦地处亚欧非三大洲的汇合处,被称为“世界的十字路口”,自古以来是亚欧各大帝国的必争之地——赫茨尔所瞄准的,正是当时欧洲列强对巴勒斯坦地区的殖民野心。因为他深知:一个强行植入的以色列国,在未来不可能孤立地在中东存活下去,除非通过某种手段将未来的以色列国与西方殖民主义的利益牢牢捆绑为一体。所以他要孤注一掷,利用欧洲殖民列强对巴勒斯坦的野心,作为与它们之间进行交易的筹码。
为了实现复国计划,赫茨尔所要做的事情有两件:第一件是号召身处欧洲种族主义歧视迫害下的犹太人,支持他本人并不相信的“上帝许诺建立一个以色列国”的《旧约》神话,利用犹太民族主义者的情绪,来推动他所发动的“复国”运动;第二件,也是更重要的一件事,他要积极寻求欧洲殖民主义,特别是反犹主义势力的支持,借助强大的外部力量,来实现他的“复国”梦想。而这一做法的后果就是直接推动了1933年至1945年间,在德意志第三帝国所发生的针对犹太人的残害。
五、犹太人的出路在哪里?
11月29日,第35个“声援巴勒斯坦人民国际日”当天,第67届联大会议以138票赞成、9票反对、41票弃权通过给予巴勒斯坦国际观察员国地位的决议。次日,以色列安全内阁宣布:批准在约旦河西岸和东耶路撒冷的巴勒斯坦被占领土地上,为犹太人定居点新建3000套住房;在东耶路撒冷E1地区扩建数千套犹太人定居点住房。——这一“批准”,意味着以色列从非法占领到永久占有的路上又迈出了稳健一步,而巴勒斯坦人的漫漫建国路又被堵上了一道高墙。
64年中,以色列政府和巴勒斯坦武装抵抗组织之间刀兵相向、怨怨相报无休时——搁下双方对错是非暂不讨论,本质上,是绑架了两国百姓的生命,绑架了一个地区、乃至整个世界的安全。而我们所选择的立场,既不是以色列政府也不是巴解组织的立场,而是试图从两国人民——犹太人民和巴勒斯坦人民的利益立场出发,寻求共同点,尝试思考结束这一“世纪之痛”的基本思路。
今天思考“犹太人的出路”问题,很大程度上其实是思考“以色列的安全感”问题。而思考以色列国犹太人民的安全感问题(即出路问题),又离不开“巴勒斯坦人的出路”问题。事实上也是如此:巴勒斯坦人不能获得生存权、回家权、自由权这三个基本权利,以色列犹太人就不可能拥有安全感。
所以,我们应当把目光投向以色列人民和巴勒斯坦人民,把实现和平的希望寄托在双方人民的觉悟觉醒上,寄托于曾经友爱为邻和平相处的历史记忆在他们的脑海中醒来,寄托于人性的力量、和真正的宗教和平精神在他们的心灵中复苏。毕竟,他们才是主角,也是“犹太人出路”这一议题的对象——而不是那些理论骗子们和那些靠谎言、杀戮度日的政客们。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