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老师长期说到张三和李四?

如题所述

张三李四 是一个成语
【解释】:假设的名字,泛指某人或某些人。
【出自】:宋·王安石《拟寒山拾得》诗:“张三裤口窄,李四帽檐长。”
【示例】:问:“如何是佛?”师曰:“张三李四。”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
【语法】: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定语;泛指某人或某些人

并且 “张三李四王五赵六”最早说的是杭州的四姓18家。 杭州先后曾作为五代吴越国和南宋都城。一度成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城市繁荣、人口来自四面八方。以后,历经战乱变迁,人口流动频繁。相传杭人只有留下18家才是真正的杭州人,即俗所谓“张三李四王五赵六”,共计为四姓18家。亦有俗谚说:“杭州萝卜绍兴种”,意思是杭州人大都是绍兴移民来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2-19
= =我们老师也是这么说的
其实那只是一个代称。因为长时间老湿用惯了就会这样
而且张三李四之类的就像字母里的AB。数字里的1、2、3
就是语文里一个最普通的代号。因为好记吗
举例子的话第一个想起的当然是简单的
而且也不会得罪到一些人【张三李四现在没多少人用了。。。
第2个回答  2013-01-24
1.宋·王安石《拟寒山拾得》诗:“张三裤口窄,李四帽檐长。”

2.张三李四王五赵六”最早说的是杭州的四姓18家。 杭州先后曾作为五代吴越国和南宋都城。一度成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城市繁荣、人口来自四面八方。以后,历经战乱变迁,人口流动频繁。相传杭人只有留下18家才是真正的杭州人,即俗所谓“张三李四王五赵六”,共计为四姓18家。亦有俗谚说:“杭州萝卜绍兴种”,意思是杭州人大都是绍兴移民来的。

3.宋·释普济《五灯会元》 问:“如何是佛?”师曰:“张三李四。”
老师说这个是为了举例子
第3个回答  2013-02-27
张三李四 是一个成语
【解释】:假设的名字,泛指某人或某些人。
【出自】:宋·王安石《拟寒山拾得》诗:“张三裤口窄,李四帽檐长。”
【示例】:问:“如何是佛?”师曰:“张三李四。”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
【语法】: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定语;泛指某人或某些人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4个回答  2013-01-30
老师是不想点班上同学的名字于是就用这两个常用的名字来举例子,其实醉翁之意不在酒是在指桑骂槐,希望有些人能自己明白,给同学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