澈与节在古诗中押韵吗?

如陶诗《和郭主簿》:天高肃景澈,与节、绝、列、杰、决、月相押。我疑应作冽。

陶渊明的《和郭主簿·其二》:

和泽周三春,清凉素秋节。

露凝无游氛,天高肃景澈。

陵岑耸逸峰,遥瞻皆奇绝。

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

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

衔觞念幽人,千载抚尔诀。

检素不获展,厌厌竟良月。

这是一首押仄声韵的五古,所有韵脚都入韵仄声字,而且都是入声字。入声字押韵的特色不以发音开口为准,而是以短促急狭的收口为主,即使不是一个韵部,只要是入声字,都可以入韵,类似于今天的轻声字,发轻声取代了开口韵母的重要性,古入声字的入声则取代了开口韵母——理论上来说,所有的入声字,不论发什么音,都是押韵的。


不过古人作诗,当然还是选择韵部靠近的入声字入韵作诗,更加贴切熨帖。像陶渊明的这首作品,前六个韵脚字“节、澈、绝、列、杰、绝”都属于平水韵“九屑”部,而最后一句的韵脚字则属于“六月”部,但是他们发音开口相似,而且都是入声结尾——所以,是押韵的。

同时我们现在判断古诗韵部,使用的是南宋末年刘渊整理刊行的《平水韵》,平水韵相对于唐宋用韵(切韵、唐韵、广韵)来说,已经大幅度进行了邻韵合并,也就是说,这些韵脚字在更早的魏晋时期,也许根本没有同韵部之说——最早的《切韵》是隋朝陆法言所著,其前身是南北朝时期周颙、沈约等人的四声韵创建划分。

换句话说,陶渊明时期,有可能肯本没有韵部一说,纯粹只是在吟诵的时候感觉顺口,就写成了诗,类似于今天我们使用中华通韵一样,只求合口,没有韵书的条条框框。

押不押韵,全凭感觉。陶渊明如此,咱们今天又是如此。

所以,历史文化潮流啊,不过是个圈。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8-28
“澈”、“节”在古诗词中押韵。
它们在古代读入声,《平水韵》归为“入声九屑”。
古诗大多押平韵,这两个字属于仄声,只有在押仄韵时使用。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1-12-12
和郑枢山竹夫人韵
黄庚 〔元代〕

玉环倾国起胡兵,有色终污后世名,
九夏专房何在貌,一身空洞若为情。
宠名本自无心得,妇节从来澈骨清。
愁见婕妤秋后扇,共怀幽恨几时平。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1-12-28
陶渊明的《和郭主簿·其二》: 和泽周三春,清凉素秋节。露凝无游氛,天高肃景澈。陵岑耸逸峰,遥瞻皆奇绝。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
第4个回答  2021-12-23
寄游良臣五绝 其一
宋代 欧阳澈
萤窗顾我绝韦编,砥节思齐叔度贤。谁念广文穷到骨,倾囊时与杖头钱。
应该不押韵。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