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写悯农的李绅和凿壁偷光的匡衡是红极一时的名人,成名后却晚节不保?

两人成名后却晚节不保的原因是什么?

其实李绅这个人的人品是真的差,算得上是劣迹斑斑了,并且在写完悯农之后,他也没有创作出好的诗词作品了,所以在上学期间老师也不好讲他的人生经历。那么他是怎么变坏的呢,其实李绅,算得上是很典型的士人大夫代表,他是在基层做起一直奋斗到官场的权力中心,那句“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也表达了李绅对普通百姓的同情,已经到了唐朝的中后期,大唐帝国已经算得上是岌岌可危了,地方藩王割据,朝廷宦官干政,百姓的生活也是苦不堪言,就是在那个不稳定的时代,李绅才创造出了《悯农》。

再说匡衡,作为古代一位十分励志的知识分子,凿壁偷光的事迹被记载在课本上供学生学习,而这种勤奋好学的精神也一直被后人传扬成为学习的榜样。“凿壁偷光”更是成为一个成语激励着很多人。后来匡衡也确实通过读书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但随后他做的事却让他让遭到了很多人的唾弃。在成帝继位后,匡衡将当时将结党营私、互相勾结并压迫剥削人们的石显等人上报给朝廷,并将其有关的人一并举报,为朝廷和人民做了一件大事。在不断的发展和学习中,匡衡不仅被封侯还获赏了一定的封地,这对于贫苦出身的他来说简直太没有抵抗力了,在随后的日子里,匡衡滥用职权渐渐将自己的土地扩大到近3000公顷。在后来有人举报匡衡私占土地,汉成帝听后勃然大怒,将其财产没收并贬为平民,在返回故里的几年后患病去世。

作为一代名相,整个人的人生轨迹确实很励志,但却因为小节而沦落到这般下场不免让人感到唏嘘。归咎结底还不是因为年轻时缺失的东西太多想在富贵权力的时候弥补回来,人之的欲望也在这种反反复复中轮回。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0-11
我觉得是因为他们年少的时候穷过,所以在巨大的利益面前无法控制自己。
第2个回答  2019-10-07
因为大家喜欢的都是年轻时候奋斗的样子,但是成功之后犯了错误就会被别人说闲话。
第3个回答  2019-10-11

因为富贵日子过得多了,就渐渐忘掉了自己最初是个什么情况了,富贵迷人眼啊,非常可惜了。非常非常悲哀。很不好。

第4个回答  2019-10-09
可能从一开始这些人就没有想象中那么完美,只不过被捧到了那个位置才会要求极高。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