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常用的表现手法有哪些?

如题所述

【散文的表现手法】
1、散文的表达方式:常用的表达方式有记叙、议论、描写、抒情和说明。
A、散文中的议论:往往有揭示意义(主旨)、画龙点睛、深化主题地作用。
B、散文中的描写:往往为了展示人物特征、暗示时代背景、渲染情感氛围。
C、散文中的抒情:往往有抒发作者情感、揭示文章意蕴、表现形象意图的作用。
D、散文中的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E、散文中的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F、散文中的平叙:“花开两朵,各表一枝”,使思路更清晰,相互照应更得体。
G、散文中的景物描写:描写自然风光,营造某种氛围,烘托人物情感或思想。
H、散文中的环境描写:交代背景,表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渲染气氛,更好地表现人物心理或形象。
I、散文中的人物描写:包括肖像、行为、心理、语言、细节描写,往往是为了展现人物内心,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同时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
J、散文中的叙述人称:第一人称亲切自然,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第三人称能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空限制,灵活自由。
2、散文中的修辞方法:常用的有比喻、拟人、排比、对比、衬托、渲染、夸张、反复等。
A、散文中的比喻:作用在于把要说地事物反映得生动形象。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B、散文中的拟人:给物赋予人的形态和情感,使之人格化,使描绘生动形象,表意丰富。
C、散文中的排比:使内容表达更集中、更突出、更鲜明;情感抒发更强烈、更有气势。
D、散文中的对比:能使所表达的事物特征或所阐发的道理更鲜明、更突出;能彻底揭示矛盾,使文章内容表达更显爱憎分明。
E、散文中的衬托:以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某一事物,使所议论或描写的事物更加突出,更加鲜明。
F、散文中的渲染:通过某一方面的铺陈叙写,集中描绘,突出人或事物的本质特点,用以加深主题。
G、散文中的夸张: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H、散文中的反复:写景抒情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分清层次;多次强调,给人以深刻印象。
3、散文的表现手法:常用的有联想想象、比喻象征、对比衬托、欲扬先抑、虚实结合、动静结合、点面结合、托物言志、借景抒情、以小见大、铺垫照应、制造悬念、言犹未尽等。(各项具体解说参见《名师大讲堂》P174)
4、散文的行文布局:常见有包括文眼句、总起句、总结句、过渡句、中心句、点睛句等的“重要句子”的安排,以及详略得当、叙议结合、引经据典、巧譬善喻、过渡衔接、铺垫伏笔、首尾照应等。
A、文眼句:显示作者的写作意图,体现行文脉络,表明主题思想。
B、总起句:统领全文,引出下文;为后文做铺垫、埋伏笔。
C、总结句:总结全文,深化主题;照应上文,发人深思。
D、点睛句:揭示主旨,点明中心;耐人寻味,给人启迪。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9-04
1.散文常用的表现手法有象征、联想、衬托、对比等。 (1)象征的特点是“托义于物”,即通过某一特点的具体形象,来表达某种人或某种社会现象的本质特征,以激发人们的感情。运用象征手法,所借之物与所抒之情,象征体与本体之间必须有相似点或相关性。 (2)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或两种事物在空间或时间接近的基础上产生联想,或两种不同事物在性质上或形态上相似所展开的联想。运用联想要有明确的目的性,要力求自然,合乎情理。 (3)衬托以他体陪衬本体的写作方法,本体与他体有主次之分。衬托有两种:一是正衬,又叫陪衬,是用同类事物来衬托;二是反衬,是用相反的事情来衬托。 (4)对比是把两种相反的事物或一种事物相对立的两个方面作比较的写作手法。它相反相对的两个方面是并列的。 (5)欲扬先抑 详细参见: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47329192.html?si=3http://baike.baidu.com/view/1136.html?wtp=tt
第2个回答  2013-09-04
  一.教学目标
  1.阅读巴金散文《灯》,了解文学作品中“散文”常用表现手法的特点及其作用,以使学生在今后的自我阅读中,能更好地理解散文作品。
2.培养学生初步的散文鉴别、欣赏能力,以开拓学生的文学视野,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
  二.教学过程
  1.导入:叶圣陶先生说:“文学作品的鉴赏犹如采矿,你不动手,自然一无所获;只要你动手去采,随时会发现一些晶莹的宝石”。采摘文学作品晶莹宝石的方法很多,今天主要和大家一起探讨文学作品中“散文”的表现手法。
  2.板书:文学作品中“散文”的表现手法。
  3.提问:文学作品有哪四大样式?(明确:诗歌、小说、散文、戏剧。)
  4.提问:一般我们常见的散文有哪几类?(明确:叙事、抒情、议论等)
  5.提问:散文作为一种文学作品,常用的表现手法有哪些?(明确:(1)借景抒情。如: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的《世间最美的坟墓》中对托尔斯泰的墓地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这位伟人崇高人格的赞颂。(2)情景交融。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等。(3)托物言志。如:杨朔的《荔枝蜜》所寄托的为社会主义建设辛勤劳动的愿望。(4)想象。如:泰戈尔的《对岸》(通篇)、白居易的《琵琶行》(片断)等。(5)联想。如:郁达夫的《故都的秋》、柯灵的《画意绵绵》以及《荔枝蜜》、《春》等。(6)象征。如:茅盾的《白杨礼赞》、柯罗连科的《火光》等。(7)记叙、议论、抒情结合。如:夏衍的《包身工》。)等等。
  6.小结:散文中的表现手法是多种多样的,它们是各个历史时期许多作家进行散文创作积累起来的经验,对表现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图景和抒发思想感情起着重要的作用。
  7.讲述:我们在阅读散文作品时,应注意几个关系:
  (1)弄清表现手法与文章结构、脉络的关系,懂得它们的作用。如:李格非《书洛阳名园记后》的层层递进;茅盾的《白杨礼赞》中贯穿全文的喻体“白杨”等。
  (2)弄清表现手法与艺术形象的关系,明白它们既能直接描写人物或其他事物形象,又能间接地陪衬或烘托人物或其他事物的形象。如鲁迅的《藤野先生》、朱自清的《背影》等。
  (3)弄清表现手法与作品主题思想的关系,了解这些手法都是为主题服务的,不能脱离思想内容单纯去追求技巧。如朱自清散文《春》中对“春花”的描写(“桃树、杏树、李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得象火,粉得象霞,白得象雪,闭上眼,树上仿佛满是桃儿、杏儿、梨儿”——满怀喜悦地赞美春花争艳、期盼秋的硕果)。
  8.默读:巴金散文《灯》。
  9.讨论:这篇散文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明确:(1)联想:半夜惊醒起来到廊下望到傍山建筑的几处平房里射出来的几点灯光,联想到“我”的经历、孤寂的海上灯塔、欧洲古代传说中哈里希岛上的姐姐为弟弟点在窗前的长夜孤灯、古希腊女教士希洛为情人点燃的火炬、友人获救后见到的油灯(相似联想)——点明了“灯”的巨大力量。(2)象征:温情与关爱、鼓舞与希望、精神支柱与奋进力量等。(3)借物抒怀:对光明的赞美与向往,表达了光明必将驱散黑暗,中国人民必将战胜日本侵略者的执着信念。(注意提示:文章的写作年代——1942年)
  10.小结:本课主要讲述了散文中常见的表现手法运用及其作用,希望能给我们的同学阅读散文一些带来帮助。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3-09-04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联想、象征、衬托、
第4个回答  2013-09-04
散文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杂文、短评、小品、随笔、速写、特写、游记、通讯、书信、日记、回忆录、叙述、议论、抒情、描写等都属于散文。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