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冲突论”评析

给出具体定义,什么叫“文化冲突论”?谁提出?背景是什么?内容是什么?本质是什么?说明什么问题?
谢谢

第1个回答  2008-05-19
  文化研究热的方兴未艾、持续高涨,表明我们的民族文化正处在一个新的活跃期,处在“数千年未有之变局”中。这将会使我们的民族文化最终产生一个质的飞跃,完成向新质文化的转型。

  民族文化的再度活跃与快速变化,是包括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局势变化在内的所有时代因素造成的。时代在发展变化,民族文化的发展变化必须与之适应,否则,民族文化就会逐渐衰落下去,就会被时代的大潮扬弃。

  实现现代化,从根本上讲就是实现民族文化的现代化。因而,大力促进民族文化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民族文化的发展一方面来自于内部的创造,另一方面来自于外部的刺激。从历史上看,内部的创造往往是由外部的刺激引起的。因之,要促进民族文化的发展就必须实行和坚持文化开放的战略方针,而文化开放必然会引起民族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的冲突、交融现象。对文化发展中出现的各种现象做出较为系统的评价和解释,以提高人们的认识,正确对待和处理文化转型期遇到的各种问题,是文化研究者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和历史责任。本文仅就文化的冲突问题发表几点意见,权作抛砖引玉。

  一、文化冲突是人类文化发展史上的一种普遍现象

  文化的产生是以人的生命体验和生存经验为基础的。不同生存环境的刺激和作用,造成了人们对自身及自身以外的世界的不同感受与看法,而处在相同生存环境里的人,又会形成许多共同的感受和经验。在封闭的生存环境里,这些共同的东西是产生部落或者村落文化的基础。随着历史的发展,部落或者村落之间人们的各种联系不断增多,封闭的状态逐渐就会被打破。人们带着自己所处的环境里所形成的感受、认识,习惯等互相交往,必然要产生冲突和磨擦。所以,文化的冲突是由文化的“先天性”或者文化的本性所决定的,是文化在不断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种必然现象。

  部落文化的不断冲突与交融,使文化具有了地域性和区域性特征,文化的群体性和民族性特征也由此而生。因而,文化发展史上一切现象的胚芽都孕育在部落文化的子宫里。

  文化的地域性与区域性,群体性与民族性,决定着文化发展过程中的差异性与不平衡性,造成了文化发展中的不断冲突与交融现象。文化的发展过程似乎是一种不断抽象的过程,从部落文化上升到世界文化,正是通过文化的不断冲突与交融来实现的,所以,文化冲突是文化在发展的表现,反之,没有文化冲突,人类的文化就会像死水一潭,人类就不会趋于共同的也是最真实最根本最终极最具普遍性——民主和自由的价值目标。

  古希腊文化被誉为人类的童年文化。古希腊文化的形成就是希腊岛上各城邦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经过几百年的冲突,同时与古埃及、古巴比伦,地中海沿岸各国家的外来文化不断冲突的结果。各种文化元素通过在迈锡尼和特里克两岛的冲突交融形成了爱琴海文明,最终形成了辉煌灿烂的希腊文化。其中古埃及的几何学,星象学和古巴比伦的医学、代数等,对希腊文化的形成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我国的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之间的政治军事冲突同时也是文化上的冲突。经过战乱和学术争鸣,政治上出现了七雄争霸,文化上形成了九家争位的局面。为中国封建文化奠定了基础。但这种文化的内在冲突并没有完结,它贯穿了中华民族文化发展的始终。除了这种冲突外,中华民族的文化是在几次民族大融合,即是国内各民族文化之间的冲突交融中进一步形成和发展的。后来的佛教文化和基督教文化的侵入,与中华民族文化发生了强烈的冲突,同时或多或少地使中华民族文化的成份发生了变化。

  历史上出现的宗教战争,更是典型的文化冲突之表现,因为宗教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现象。宗教的冲突交融结果形成了包括中国教在内的四大世界宗教,这四大宗教之间,各宗教内部派系之间的冲突从未停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发达使人类之间的联系与交往加深,文化冲突表现形式虽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冲突的规模愈来愈大,融合的速度愈来愈快,各民族文化向着世界文化形成的方向快速发展。

  二、文化冲突是人类最全面最深刻的冲突

  文化是包括认识、价值、审美多种内容在内的观念体系,以及被这个不断发展着的观念体系物化了的和正在物化的一切。因之,文化冲突是人类多方面多层次多种形式的全面冲突。

  文化是人创造并由人推动着向前发展的,但文化又在影响和塑造着人。在文化的作用下,人不再只是自然人,同时还是历史人和社会人。人与人之间存在着的血缘关系,利益关系也渗透了文化内容,被文化关系所包容,而人与人之间的冲突说到底是文化的冲突。心理、情感、思维及行为方式,价值观念,道德信仰,个性气质,生活态度和习惯等,是人与人联系或冲突的内在决定因素,这种主要表现在精神领域里的冲突或联系,是由共同的文化基础和文化的个体差异造成的。总之,人与人之间存在着的血缘关系、利益关系、精神关系被文化关系所包容,而人与人之间每时每刻都在普遍地发生的冲突从深层来看都是文化冲突。

  民族冲突、地区冲突说到底也是文化的冲突。有时军事冲突或政治冲突表面上看是为了各自的利益,但民族性格、民族心理等内在因素在其中发挥着巨大作用。民族问题和地区问题,历史地看就是文化问题。

  人类的许多冲突是没有目的没有理由的。似乎就是为了冲突而冲突,这种情况正是由于不同质的文化造成的。长期积淀在人类意识、心理深层结构中的文化元素每时每刻都在对人发生着作用,使人对自己所做的一些事难以解释。利益冲突虽然是人类最原始的冲突,但利益冲突的表现是外在的直接的,文化内化为人的各种精神因素,因而文化冲突是最内在的间接的冲突。这里试举例说明:在我们的社会里,给年迈的人提供一些较为豪华的享受不仅是人们能够接受的,而且还会引起赞扬,可是,爱斯基摩人则把杀害老人视为正当行为甚或当作英雄。为了保持食物资源与人口规模之间的平衡,南极某岛屿上的居民把杀婴视为正当。表面上看是他们为更好地维护自身的利益,但这种情况又是他们长期形成的一种文化的表现,即使他们的生活一下子富裕起来,他们也不会认为自己的行为是残忍的。假如我们与他们发生了利益冲突,我们是不会到利益目的为止的,因为我们对这种残忍坚决不能接受,他们则对我们的“浪费行为”难以接受和理解,因而冲突还要继续加深,还要在文化领域里展开。

  当今人类的各种冲突集中表现在文化冲突上,说明人类的冲突正在加深。争夺生存空间的军事冲突已让位给无硝烟的经济竞争,而经济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在经济竞争的背后是不同质的文化竞争,人权观、民主观、自由观等,都是文化的核心内容。这些问题在世界范围内的争论愈益激烈,就证明了人类的冲突向文化冲突集中,向着深度和广度演进。这正是形成世界文化和使人类获得真实价值的必要过程。

  三、文化冲突的特征

  文化冲突虽然有着广阔的外延,但从内涵角度讲,文化冲突毕竟与人类的其它冲突有所不同,其特征表现在以下几点:

  1、非线性。不同质的文化像不同的水域,而几片或多片水域里的“水”冲突交融并不像军事政治突那样——是人类的单项冲突,并且是以战胜或压倒对方为目的的。文化冲突是世界各民族之间,本民族内部各派系之间,人与人之间的普遍作用,因而具有非线性特征。

  2、间接性。文化冲突除了在特殊情况下表现为直接的军事或政治对抗外,一般都是在心理、情感、思想观念等精神领域中进行。其结果只有通过较长的历史阶段后才能得到可视的内容,这些内容是在人们不知不觉中发生的变化的,而不像推翻一个政权或进行一场战争那样直接明显,那样在几十年,几年,甚或几天之内就能够完成。

  3、持续性。文化冲突不易发生也不易结束,似乎是无始无终无休止地进行着,正如河流与河流交汇在一起,每条河流都有它自己来自于上游的冲击力,使各种文化持续地冲突持续地融合,向着世界文化的海洋发展。而利益冲突,血缘冲突,军事冲突、政治冲突,相对来讲都是暂短的、暂时性的冲突,都是在一方取胜一方失败或双方和解的情况下很快结束或转化的。

  4、渐次性。文化冲突起初是表面的、浅层次的,像来自于对立方向的波浪一样在海洋与海洋之间的浅滩进行。但持续不断的冲突,高势能的文化就会向低势能的文化中心不断推进,逐渐加深,使低势能文化的成份得到改变,同时深入进去的高势能文化也会被低势能文化部分地改造。譬如,在隋唐和元明时期,佛教文化和基督教文化流入我国,使我们的民族文化成份从一定程度上发生了变化,但进入我国的佛教文化和基督教文化同时也被我们的文化改造了——尤其是对佛教文化的改造非常明显。这种冲突并未停息而是渐次加深,直到今天,中国人从衣食住行到思想观念以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所发生的变化,无不浸染着外来文化的色彩。

  5、全面性。文化冲突不是局部的、暂短的,而是人与人之间长期普遍的相互作;不仅是外在的而且还是精神上的,不仅是行为习惯、法律制度上的而且还是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各个方面各个领域里的全面冲突。

  6、内在性。文化是以思想观念为核心的,因此文化的冲突最根本地表现在思想观念的冲突上。各种文化现象所引起的外在冲突也是由于人的内在因素引起的。比如,前多年许多青年人开始跳交谊舞,迪斯科,开始烫发、穿西服,就有许多人看惯,甚至认为这些青年人是流氓二流子,担心如此下去红旗没人扛,中国就要变颜色,个别老子已发展到不让儿子进家门,厂长不许有此种情况的工人入厂上班的程度,社会上对此议论纷纷。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衣食习惯是文化的产物,在这种外在的冲突背后其实就是中西文化的冲突,是长期形成的审美习惯和心理习惯等内在因素造成的。

  7、客观性。有人认为文化的冲突是由人的因素所决定的,这种认识是对文化冲突的客观性缺乏客观认识的表现,或是企图通过个人或某个政权来控制文化的表现。各种文化冲积在一起,是任何个人或政权都无法控制的。文化冲突的规模、程度和速度等,是由各方文化的内在生命力及所有时代因素决定的,不像军事冲突、政治冲突,从某种程度上讲可以由人来控制——政权可以一个一个地被推翻,可是文化始终是按照“自身的逻辑”在发展变化,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8、自发性。文化的冲突从什么地方开始,到什么地方结束,怎样冲突变化,人是无从把握的,这一点是从客观性中派生出来的,是由外在客观条件和文化内在因素的变化引起的。而人类的其它冲突,可以由人决定从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开始,有时还可决定如何开始和如何结束。

  9、交融性。文化冲突与文化交融始终相伴而行,冲突之后是融合,融合之中仍在冲突,因而可以说文化冲突不是纯粹的冲突,不是战争结束后撤回军队就算完事,文化冲突与文化融合交融在一起进行,对促进各民族文化的发展具有极大的正而价值,所以,这是文化冲突的一个重要特性。

  四、如何对待文化冲突

  文化冲突往往会给个人和民族造成心理乃至生理上的痛苦,尤其是通过战乱带来的文化冲突无论是对个人还是对民族都是要不得的(这种情况还可以从另一层意义做出分析结论,略)。但文化冲突是一种客观现象,谁都无法回避也无法制止,同时文化冲突促进着各民族文化的发展,使人类不断取得进步,因此,从哲学的高度来看,文化冲突的正面作用远远要大于负面作用。认识到这一点,是正确地对待文化冲突的出发点。

  惧怕外来文化,对文化冲突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诚惶诚恐的民族,其文化一定是虚弱的封闭型的——犹太民族分散在世界各地,其文化与一些民族的文化尤其是法西斯文化发生着剧烈的冲突,但这个民族从来就没有那种文化“恐惧症”,而是在不断的文化冲突中吸取各种营养所以犹太文化的生命力是强大的,开放型的,其内聚力不仅世界著名,而且创造力极强,出现了爱因斯坦、马克思、弗洛依德等人类思想的巨人。

  日本大和民族的文化虽然属于东方文化圈,但由于日本人有着强烈的岛国意识和生存意识,使之具有很强的协作精神和主动攻击别人的愿望——在一个没有多少资源的“孤岛”上,危机感和外在的生存压力促使他们的生存能力变得非常很强,在这种情况下千百年来所形成的文化必然是主动型、实用型的,并且兼容性很大,是开放式的——为我所用,是其文化最显著的特点,所以,在美国人的炮艇敲开了日本的大门后,日本人便很容易接受外来文化。明治维新时期和二次大战后的两次外来文化大入侵,使日本文化得到了很大改造,今天的日本民族既不是过去的自己,也不是西方或其它民族的同化物,该民族以崭新的面貌,使自己的国家成为当今世界上的一流国家,而善于吸收、善于学习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

  中华民族的历史上也曾发生过两次外来文化的大入侵,但民族心理的保守、封闭、使两次冲突的结果都未能使自己获的较大的进步。我们的民族文化不仅没有犹太文化和日本文化的那种优点,而且排他性很强,一些学者认为,中华民族文化曾经造就过灿烂辉煌的农业文明,但由于清政府的闭关锁国造成了近代以来的落后,万里长城就是保守、封闭、排他性文化的象征。

  要消除落后,缩短差距,实现现代化,就必须克服文化恐惧症,实行全面开放的文化政策,使民族文化在外来文化的刺激下重新焕发出活力,获得快速发展。实现现代化,从根本上讲就是实现民族文化的现代化。今天我们搞市场经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从文化角度讲就是要向西方学习。英国哲学家罗素指出,东方文化强调的是和谐,西方文化强调的是斗争。这个斗争不是人与人之间的“窝里斗”和所谓的阶级斗争,而指的是人与大自然的一种对立关系。生产力反应的是人们征服自然的能力,西方文化积极向上的斗争精神无疑会使社会生产力发展很快,为西方物质文明打下了有力的基础。我们的和谐是人与自然的戏谑,天人合一更多的指向是一种人生境界,是玄览体验到的无为而无不为的艺术智慧。因此,中国人注重人伦关系和个人道德的修炼,当然,这正是我们民族文化的伟大之处,但恰恰就在这里又反映了我们的文化对创造物质财富的先天性不足。所以,有人提出当今时代是中西文化大对流的时代,因为西方人需要的是精神上的和和谐,我们需要的是大力发展生产力。

  可惜的是,直到今天我们还不敢承认人家的长处,谈到西方文化犹如谈虎色变般地恐惧,稍不注意就会扣上一顶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帽子,这说明我们的民族心理还是十分脆弱十分保守的,而一些人仍停留在“文革思维”阶段,动不动就随便用大帽子压人甚至整人,对发展民族文化,开展正常的学术争鸣,搞好经济建设是十分有害的。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冲突日渐加深,有的人对此造成的传统道德失落、价值迷乱、信仰真空等现象表示担忧,但这是必然的,是旧的文化系统受到外来文化冲击后必然要出现的系统性紊乱。只有旧的封闭系统被打破新的开放系统才能形成。因而,这种紊乱从哲学高度看是文化在进步的表现,是旧的有序状态到无序状态再到新的有序状态的一个必然阶段。当然增强识别能力是很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要尊重时代选择,相信文化的发展有一种自动选择和筛选的机制,文化的相对性是很强的,许多文化是非问题的衡量标准是多重的,很难使人把握。过去曾把吃瓜子,穿高跟鞋说成是资产阶级生活作风,把电子音乐称为资产阶级的靡靡之音,现在听见有谁这么说则感到荒唐可笑,说明这些方面在经过冲突后已被我们承认和接受了,但今天我们和外来文化的许多地方还很过意不去,谁是谁非历史将会自然做出抉择。

  正确对待文化冲突需要一个人一个民族必须具备一定的认识高度、开明的态度和广阔的胸怀。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