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简答题

潮热类型鉴别?
疼痛性质和病症关系?
三因制宜举例说明?

这些都是书上的,抄书就可以啦

潮热分型:

(1)阳明潮热:其特点是热势较高,日晡热甚,兼见腹胀便秘.属阳明腑实证.因邪热结于阳明胃与大肠,日晡(申时,即下午3~5时)为阳明经气当旺之时,阳明气盛而又加之有实热,故日晡热甚.

(2)湿温潮热:其特点是身热不扬(即肌肤初扪之不觉很热,但扪之稍久即感灼手)午后热甚,兼见头身困重等症.属湿温病.因湿邪粘腻,湿遏热伏,故身热不扬,午后机体阳气渐衰,抗病能力减弱,故午后热甚.

(3)阴虚潮热:其特点是午后或入夜低热,有热自骨内向外透发的感觉,兼见颧红盗汗等症.属阴虚证.因午后阳气渐衰,机体抗病能力低下,邪气独居于身,故病情加重而发热.夜间卫阳之气入内而蒸于阴,故有热自骨内向外透发的感觉.

疼痛:

胀痛:是指疼痛且有胀的感觉。是气滞作痛的特点。如胸胁脘腹等处胀痛,时发时止,多属于气滞之证。但是头目胀痛,则多见于肝阳上亢或肝火上炎的病证。

走窜痛:是指痛处游走不定,或走窜攻痛。其中胸胁脘腹疼痛而走窜不定的,常称为窜痛,多因气滞所致;肢体关节疼痛而游走不定的,常称为游走痛,多见于风湿痹病

灼痛:指疼痛有灼热之感,而且喜冷恶热。常因火邪窜络,或阴虚火旺,组织被灼所致

刺痛:指疼痛如针刺之状。是淤血致痛的特征之一。刺痛以胸胁脘腹等处较为常见,均系血淤所致。

重痛:指疼痛并有沉重之感。常见于头部、四肢、腰部以及全身,多因湿邪困阻气机而致

三因制宜:
三因制宜即因时、因地、因人制宜,是指治疗疾病要根据季节、地区以及人体的体质、性别、年龄等不同而制定适宜的治疗方法。由于疾病的发生、发展与转归,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如时令气候、地理环境等,尤其是患者个体的体质因素,对疾病的影响更大。因此,在治疗疾病时,必须把这些方面的因素考虑进去,对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区别对待,以制定出适宜的治疗方法。

一、因时制宜

四时气候的变化,对人体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均产生一定的影响。根据不同季节气候特点,来考虑治疗用药的原则,即为"因时制宜".一般来说,春夏季节,气候由温渐热,阳气升发,人体腠理疏松开泄,即使患外感风寒,也不宜过用辛温发散药物,以免开泄太过,耗伤气阴;而秋冬季节,气候由凉变寒,阴盛阳衰,人体腠理致密,阳气内敛,此时若非大热之证,当慎用寒凉药物,以防伤阳。《素问》说:“用寒远寒,用凉远凉,用温远温,用热远热,食宜同法”,正是这个道理。暑邪致病有明显的季节性,且暑多兼湿,故暑天治病要注意解暑化湿;秋天气候干燥,外感秋燥,则宜辛凉润燥,此与春季风温、冬季风寒外感用药亦不甚相同,风温宜辛凉解表,风寒应辛温解表,所以治疗用药必须因时制宜。

二、因地制宜

根据不同地区的地理特点,来考虑治疗用药的原则,即为"因地制宜".不同地区,由于地势高低、气候条件及生活习惯各异,人的生理活动和病变特点也不尽相同,所以治疗用药应根据当地环境及生活习惯而有所变化。

如我国西北高原地区,气候寒冷,干燥少雨。其民依山陵而居,经常处在风寒的环境之中,多食鲜美酥酪骨肉和牛羊乳汁,体质较壮,故外邪不易侵犯,其病多为内伤。东南地区,滨海傍水,平原沼泽较多,地势低洼,温热多雨。其民食鱼而嗜咸,大都皮肤色黑,肌理疏松,病多痈疡,或较易外感。 医生治病,同一病而治法各不相同,都能治好,就是因为地势不同,而治法各有所宜的缘故。如外感风寒证,西北严寒地区,用辛温解表药量较重,常用麻桂;东南温热地区,用辛温解表药量较轻,多用荆防。这也是地理气候不同的缘故,所以治病须因地制宜。

三、因人制宜

根据病人年龄、性别、体质、生活习惯等不同特点,来考虑治疗用药的原则,叫做“因人制宜”。

(1)年龄不同年龄则生理状况和气血盈亏不同,治疗用药也应有区别。老年人生机减退,气血亏虚,患病多虚证,或虚实夹杂,治疗虚证宜补,有实邪的攻邪要慎重,用药量应比青壮年较轻。小儿生机旺盛,但气血未充,脏腑娇嫩,易寒易热,易虚易实,病情变化较快,故治小儿病,忌投峻攻,少用补益,用药量宜轻。《温疫论。老少异治论》说:“凡年高之人,最忌剥削。设投承气,以一当十;设用参术,十不抵一。盖老年荣卫枯涩,几微之元气易耗而难复也。不比少年气血生机甚捷,其气勃然,但得邪气一除,正气随复。所以老年慎泻,少年慎补,何况误用也。亦有年高禀厚,年少赋薄者,又当从权,勿以常论。”

(2)性别男女性别不同,各有其生理特点,妇女有经、带、胎、产等情况,治疗用药应加以考虑。如在妊娠期,对峻下、破血、滑利、走窜伤胎或有毒药物,当禁用或慎用。产后应考虑气血亏虚及恶露情况等等。

(3)体质体质有强弱与寒热之偏,阳盛或阴虚之体,慎用温热之剂;阳虚或阴盛之体,慎用寒凉伤阳之药。体质不同,治疗用药常不同。此外,有的病者素有某些慢性病或职业病,以及情志因素,生活习惯等,在诊治时,也应注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