蛤蟆有毒吗?

当癞蛤蟆受到攻击或强烈刺激时,它的皮肤特别是头部的一对后耳腺,会放出一种乳白色的液体来,此外,皮肤上的圆形突起也跟后耳腺一样由许多皮肤腺组成,除了一种能分泌黏液使皮肤表面保持湿润的腺体外,还有能分泌乳白色的液体的腺体。乳白色液体有毒,这就是癞蛤蟆保卫自己的武器,但对于人来说,这一点微弱的毒性是不起作用的。如弄到了手上或皮肤上,完全没有作用,如果弄到眼睛里,会感到疼,只要立即用水洗一下,也没有太多的危害。我们把癞蛤蟆抓到手里,如果不是强烈地伤害它,它是不会轻易放出毒液的。

有毒

蛤蟆,也叫蟾蜍。两栖动物,体表有许多疙瘩,内有毒腺,俗称癞蛤蟆、癞刺、癞疙宝。

拓展资料

喜隐蔽于泥穴、潮湿石下、草丛内、水沟边。皮肤易失水分,故白天多潜伏隐蔽,夜晚及黄昏出来活动。成年蟾蜍多集群在水底泥沙内或陆地潮湿土壤下越冬。停止进食,以体内贮布在肝糖来维持最低的新陈代谢,到翌年气温回升到10~20℃时,才结束冬眠。夜间捕食、活动,以甲虫,蛾类,蜗牛,蝇蛆等为食。人工饲养繁殖比其他蛙类容易。

资料来源:蛤蟆_百度百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26
蟾蜍俗称蛤蟆,其腮后腺及皮肤腺分泌物的抽剂即为蟾酥,是一种强心中药。蟾酥味甘辛、性温、有毒。
  蟾蜍中毒的原因,主要是蟾蜍的皮疣有腮腺内含有毒液。如煮吃蟾蜍,吃下它的有毒部分,或毒液直接接触伤口进入血液,均可引起中毒。亦有进食蟾蜍头、皮中毒者,可能由于其肉被毒素污染或其他部分(如肉及肝、卵等)也有毒素。据测定在蟾蜍卵中的蟾蜍毒素含量较肌肉高,毒力也强。
  蟾蜍中毒,一般潜伏期为半小时至二小时左右,中毒症状主要表现有恶心、呕吐,口腔粘膜可出现白色斑块。呕吐物先为清水及食物,后因有血与胃酸及胆汁混合,会呈现黑绿色。还可出现腹痛、腹泻、稀水样便,严重者可脱水。中毒者也可有头痛、头晕、嗜睡、出汗、口唇及四肢麻木。病人一般清醒或有致幻现象。一些病人会出现胸闷、心跳过缓、心律不齐、心房颤动等,严重者可出现四肢厥冷、脉细弱、血压及体温下降以至休克。中毒早期,呼吸无明显改变;中毒晚期,呼吸变浅、变慢、不规则,口唇青紫终至呼吸衰竭。中毒较轻者一般治疗后1-2小时内症状多渐消失;重度病人吃后2-24小时会发生呼吸衰竭或循环衰竭,甚至危及生命。蟾蜍误入眼中也会引起眼睛红肿、充血,甚至失明。有个别进食蟾蜍肉或汤汁者,还会发生剥脱性皮炎。进食者引起的中毒情况和程度,还与个体差异以及进食量多少有关。
  发现蟾蜍中毒后,应即送医院救治。治疗原则:一是排除毒物。如催吐、洗胃等,对发生呕吐和腹泻者可不必加以制止,早期剧烈呕吐,有利于毒物排出,预后较好,但要及时补液以纠正水电解质紊乱。二是对症治疗。有呼吸或循环衰竭者应讯速抢救,有惊厥者用镇定药物。蟾蜍误入眼中,应立即有清水清洗等。三是如发现有类似洋地黄中毒现象可按洋地黄中毒处理。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13
  蟾蜍,别名癞蛤蟆、癞刺。分大蟾蜍中华亚种和黑眶蟾蜍两种。从它身上刮下的蟾酥和脱下的蟾衣是我国紧缺的药材。 蟾蜍在全国各地均有分布。从春末至秋末,白天多潜伏在草丛和农作物间,或在住宅四周及旱地的石块下、土洞中,黄昏时常在路旁、草地上爬行觅食。行动缓慢笨拙,不善于跳跃、游泳,只能作匍匐爬行。

  蟾蜍,味腥、温,有毒。归心经,具有解毒、止痛、开窍等功效。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 编《癌症独特秘方》中载:蟾皮性味腥、凉、微毒,功能解毒、利水、消胀、主治各种肿癌。 1999年经上海交大量子医学检测,特别对癌症、肝硬化、疼痛诸症的治疗有效含量成份超8千量价 上(凡有8千量价以上有免疫功能成份)。华夏出版社《中华医药全典》中载:蟾衣毒较轻,主要 用于疮疡肿毒及小儿疳积,现代常用治肿瘤。远方出版社《中草药大全》中介绍,蟾衣可治癌、白 血病、淋巴瘤等。
  据民间应用调查,蟾衣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镇静、利尿、壮阳、抗感冒病毒的功效, 并对肝腹水、癌症有显效,对乙肝大三阳、小三阳可转阴,还能迅速有效地增强体质和提高免疫功能,促进人本代谢自然平衡。服法请遵医嘱。
  蟾衣是蟾酥浆液的表皮包衣,孙思邈称:“蟾蜕(衣)除恶肿,神也”。李时珍《本草纲目》称:“蟾衣乃其蓄足五脏六腑之精气,吸纳天地阴阳之华宝,如若获之一,一切恶疾,未有不愈”。中医认为蟾衣具有解毒消肿、止痛、辟秽浊之功效,广泛用于疮痈肿毒、咽喉肿痛等的治疗。现代研究认为:蟾衣主主含蟾蜍二烯醇化合物,包括蟾毒配质及蟾蜍毒素,具有强心、升压、抗炎作用,蟾毒配质还有较强的麻醉作用。最近科研人员发现蟾衣还有抗肿瘤、抗病毒等多种神奇功能,可用于治疗多种恶性肿瘤、肝炎、带状疱疹、肝腹水、肾病、乳腺增生、子宫肌瘤等疑难杂症。
  据医圣张仲景称:“蟾皆拾,衣不现,奇也”。几千年来,人们只知道蟾蜍能蜕衣,但始终拾不到蟾衣。近年,科研人员通过观察终于发现,蟾蜍在盛夏暴热的夜晚,借雷鸣电闪可蜕衣一次,且边蜕边吃,蜕完吃尽,极难采获,故而难于应用于临床。
  近年来,各地先后开展人工养殖蟾蜍取得成功,养蟾取酥,养蟾取衣已变成现实,只要饲养者掌握了蟾蜍的蜕衣规律,利用特殊的蜕衣工具,可顺利地获得一张纯天然蟾衣。为此,人工大规模采集天然蟾衣资源再也不是神话。
  蟾衣是中药宝库中一味新兴药物。通过对蟾衣有效成分的提取及深加工,可研制出一批新型成药及注射剂,其临床应用前景十分广阔。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08-05-26
呵呵,我在这里给大家讲个故事吧:在我小时候,还没上幼儿园之前,比我大四五岁的哥哥们有次砸蛤蟆玩,就是用各种残忍的手段杀死它取乐,包括用砖头、铁丝、火药枪等。那天,我到伯伯家吃晚饭。席间,突然有只遍体鳞伤的蛤蟆蹒跚地爬进了门槛,让我们大惊失色,我一看就知道这不是我们在白天杀的那一只吗?灰不溜秋,遍体鳞伤,伤口上还有瘀血及浓流,腹中像是包藏着满肚怨气,一鼓一息的,更可怕得是它的表情——复仇者的表情,仇恨的眼光灼烧着它的身体!看来是它命大,九死一生。伯伯也很快明白了真像。但问题是,蛤蟆被杀的地点离伯伯家有一里之遥,而且,隔着很多道路及房屋,怎么偏偏或者说是准备无误地找到这里来了呢?伯伯就用锨(铲土的农具)把它弄出去了,不到一柱香时间,它竟又爬回来了,第二次丢的更远,可还是回来了。大人们慌恐地认为,蛤蟆与蛇一样可能是有灵性的,它是来复仇来了,伯伯就在神像前燃起了香,向蛤蟆拜了拜,说了此赔罪的话,当着它的面打了我那个哥哥几下,就再用锨“请”了出去,也许是它真有灵性,看到我们赔罪了,就再也没有回来……
第4个回答  2019-09-12
这就看你说的是哪种蛤蟆了,一般来说分两种,一种是大家常说的癞蛤蟆,峰上全是包的那种,它的眼睛后部有个位置能放出白色液体,这就是蟾酥的来源,它的皮也是有毒的,不能吃,一般情况下,只要不刺激它,它就不会放毒,拿在手里也没事
另一种蛤蟆是一种土黄色的小青蛙,也有叫田鸡的,这个能正常吃,没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