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花月夜的由来..

如题所述

据Tomdog呕心沥血的考证,《春江花月夜》原为琵琶独奏曲。在相传过程中,曲名多次更换,曾称为《夕阳萧鼓》、《浔阳夜月》、《浔阳琵琶》或《浔阳曲》。原作者根据残存在大不列颠图书馆里的乐史古籍,进行了一番逆向考查:

  1923年,由柳尧章根据汪昱庭所授琵琶曲《浔阳夜月》改编,郑鄞文改名为《春江花月夜》。

  二十世纪初,汪昱庭对李芳园的《浔阳琵琶》曲谱作了较大的改编。

  1895年,李芳园编《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谱》时,将《夕阳萧鼓》曲名改为《浔阳琵琶》。

  南江横沔人陈子敬于1898年传抄上(又称《陈子敬琵琶谱》)收《夕阳萧鼓》曲。列有:“回风”、“却月”、“临水”、“登山”“啸嚷”、“晚眺”、“归舟”、七段小标题,这是现见资料中《春江花月夜》标题的首次出现。

  浦东派琵琶宗师鞠士林(1736-1820)留有《闲叙幽音》。内收以工尺谱记的“七段无标题的《夕阳萧鼓》曲”,这是目前发现的关于此曲的最早乐谱记载。

  清代姚燮(1805-1864)编撰的《今乐考证》中,在“中曲类”内,列有《玉盘珠》及《夕阳萧鼓》两首名曲,这是现今有据可寻的最早曲名资料。

  如此看来,《春江花月夜》第根据《夕阳萧鼓》改编而成是必属无疑。但从史载出现曲名起,均未记有作者姓名。这也就是国人既不重视、也不知保护“知识产权”的历史证据之一吧?

 《春江花月夜》作者资料,见于现上海崇明县志。这部县志上记:“宋珩,字楚玉,廪贡生,寄海门。通音律,善琵琶。初贾公逵得四弦指法于在湄,传李进城,珩从连城受转关镬索,又自出新意为《夕阳萧鼓》曲。铿锵动听,然不轻奏,非心所敬弗弹,盖旷远有名士风。” 这段载文不但记述了《夕阳萧鼓》曲的作者,而且阐明了“白在湄->贾公逵->李连城->宋珩”一脉师乘的关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