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共生》读后感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4
德鲁克先生说过:“ 无人能够左右变化,唯有走在变化之前。在动荡不定的时期,变化就是准则。但是,只有将领导变革视为己任的组织,才能生存下来 。”

几乎是一口气看完了这本书,字字珠玑,受益匪浅。“组织管理的核心问题平衡个体与目标、个体与组织、组织与环境、组织与变化这四组关系。”所有的一切都在发生变化,变化是永恒的法则,面对处在变革时代的组织管理,我们该如何应对?对个体,对组织都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一、 重塑组织和个体的关系

传统的组织和个人之间的平衡是通过“命令”和“服从执行”实现,组织相比较个体处在强势地位,个体彷佛是一个“螺丝钉”,在大的流程中不断地流转。而随着互联网对于组织架构的重塑,随着年轻一代的崛起,原来维持组织和个人之间的平衡在打破,组织和个人趋向于一种合作共赢的状态,在这种变化中,原先“命令”“服从”的线性管理方式渐渐不凑效,有着更深自我意识的个体在组织中想要得到更多的价值呈现,而非只是作为一块“砖”,哪里需要往哪里搬,而组织面对的外部竞争环境也在日新月异,传统的竞争模式在改变。这一些,都要求组织管理向内,看向个体的诉求,从集体主义的话语体系中回归到个体本身,关注个体的需求和发展,看向外部的竞合,从单纯的竞争思维中跳脱出来,看望更广阔的生态合作。

机器人行业是一个相对新兴的小赛道,相比较组件、逆变器发展这么多年走向相对稳定的态势,机器人处在内部和外部环境都在不断迭代变化的时期,尤其对于S公司,还处在创业初期。外部,需要应对新的竞争对手不断涌现,旧有的竞争对手赶超挤压的硝烟弥漫,变化时刻在发生;内部,员工来来回回,流动性大,常常处在“找人“的状态,组织架构为了适应管理需求,经常发生变动。虽然不到100个人,组织架构体系已经非常完善,甚至于我个人觉得有些过于复杂。小规模创业公司贵在灵活和决策、执行效率高,但从现有的体系中,有时候会感觉小公司按照大公司的流程来运作,难免执行效率上会打折扣。另外一个方面,国际化团队呈现分散的状态,大家不在同一个地方办公,全部通过远程沟通,如何更好地实现协作,这也是摆在面前的问题。

那如何去改变?从我的视角去看,

1.  从部门和层级架构往项目制转变,可以先从某个部门试行,比如海外团队,海外项目大多都是看得见的,针对这一个项目,我们形成作战团队,团队内部不分层级,只有分工和合作。在固定的部门头衔和定岗之外,每个人都拥有在项目中担当不同角色的机会,每个人都可以通过项目快速成长。

2.  打造协作文化,从强调个体排名,转向激励团队作战,但同时赋能个体,给与充分授权,让每个人都能被看见,承担责任,有成就感和意义感。

二、 激发个体效能

没有人不想变得更好,组织面临的挑战是如何激发起个体想要变好的欲望和动力。

《高效能人士的六个习惯》中第一个就是Proactive,积极主动。每个人都具有成为领导者的潜质,只是需要场景和机会去激发。一个人愿意改变,首先需要感知到自己有能力改变,组织在设定任务、目标,在进行目标管理的时候,如何有效激发大家的动力,这是需要审慎思考的,尤其是当面对目标达不到的时候。

海外项目接连的项目失利,作为销售团队,首当其冲,其实已经非常难过,是大家不够努力吗,不是,是大家不够聪明吗,我想也不是。一个项目的失利,会和多方面因素相关,不仅仅是销售这一个环节做得不到位,也可能还有客观的很多因素在左右。如果因为项目失利就否定所有的付出,那真的会让人很沮丧,而且更糟糕的是,如果把项目失利和人的能力去挂钩,就会让人有种”我不行“的挫败感。把整个团队换掉,让更强的人进来吗?也许有用,但并不是最好的方案。

这个时候,团队最需要的是信心,结果的确关乎太多东西,但是结果的不如意并不能代表一切,失败的经验弥足珍贵,从失败中走出来,才是最重要的事情。当面对项目的失败的时候,我们该以什么样的态度去面对?从组织到个人,都需要以发展的眼光去看待,组织和个人都需要有各自的担当,拧成一股绳子往前。

“一个人最重要的是先成为自己的领导者。”做好自我管理是管理他人的前提,培养一个好自己是关乎一生的事情,组织中的每个人如果都能有这个认知,那整个团队就会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活力。让每个人都能通过工作找到一种意义感,意义感是驱动人前进的原动力。作为管理者本身,需要以身作则,设定清晰的发展目标,持续精进,终身学习,不断打破旧有的固有认知,融会贯通,与时俱进。

“ 真正挑战不在于学过什么、做过什么,而在于面向未来学什么,为未来做什么。今天的我们,只有将自己的坐标指向未来,才会有更强的意愿、更大的动力培养自己、超越自我,成为能面向未来的卓越领导者。”

三、 管理的统效整合

企业经营的落脚点有且只有一个,就是持续不断地为顾客创造价值,管理的所有动作应该始终围绕这个基本点而展开。

作者列出了七个指导原则,我深表认同,

1.    经营者的信仰就是创造顾客价值

“真正影响企业持续成功的重心不是公司的战略目标,也不是发展战略和运营管理的流程,而是专注、聚焦于为顾客创造价值的力量。“

走进客户,理解和倾听客户的需求,转化为经营行动,为客户创造价值,这是一个公司能制胜的唯一途径。时刻提醒自己,我们是不是真正理解和抓取客户的痛点?

2.  顾客在哪里,组织的边界就在哪里

“顾客的成长性是其根本特征,企业如果无法与顾客一起成长,就会失去自身的成长可能性。“顾客并非一成不变,顾客的范围和需求在不断变化,组织要跟随顾客的视角和速度不断调整自我,去适应,合奏双人舞。

3.  成本是整体价值的一部分,在本质上是一种价值牺牲

“如果企业愿意在成本部分做出牺牲,那么这种牺牲必须是有意义的,,必须能获得价值并能被感知到。这样的牺牲越大,价值获取越大;这样的牺牲越大,在行业中的竞争力也越强,唯有采用这种理解和做法,成本的效能才会被释放出来,因为成本就是商品整体价值的构成部分。“

这一点对我触动还挺大,清扫机器人处在粗放式发展阶段,如何控制合理的价值牺牲,这是摆在全行业的问题?价值牺牲必须有意义,比如投入员工的培训和发展,投入到产品研发为客户创造价值中,但价值牺牲不等于低价策略。

“成本是品质、吸引力和决心。”在外部大环境极其“卷”的情况下,如何以合理的价格赢得客户的口碑和信赖,需要技术、商务和交付团队的共同努力。只有让客户感知到你交付的价值和别人家是不一样的,真正感知到一分价钱一分货,他才会真的愿意为可能高于竞争对手的价格买单。

4.  人与组织融为一体,管理的核心价值是激活人

传统管理模式中,主要以目标为导向,目的是否达成关乎组织对一个人的评价,随着组织的迭代变化,“人的价值”被凸显,如何在“工作目标“和”人的价值“之间实现很好的关联,是组织需要转换思维去思考的,毕竟目标的达成需要人的参与,如何有效发挥人的价值去达成目标,是对每一位管理者的挑战。要让”人在组织中有意义”。

5.  影响组织绩效的因素由内部转向外部,驾驭不确定性成为组织管理的核心

不确定是唯一的确定。从世界大环境到行业内,从宏观大环境到微观系统,一切都充满不确定性,组织管理要适应在不确定中前行,在不确定中做决策。

6.    从个体价值到集体智慧,管理者要将业务与人类的基本理想相联系

7.    效率源于协同而非分工,组织管理从“分”转向“合”

四、 坚持长期主义

“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我们要相信个体力量强大,尊重个体,激活个人。但同时:“这是一个集合智慧的时代”。人需要站在平台上,通过平台闪耀光芒。

S公司致力于做机器人行业的引领者,这是一个宏大的愿景,这的确也一直激发着我,每当我和客户宣讲提到这一点的时候,内心会油然而生一种自豪感。这种使命和愿景终究要落实到每一年每一月每一日的行动中来,是需要组织和个人的通力合作完成。

“创造出伟大的公司被称为企业价值;生产出伟大的产品被称为工作价值;创造出伟大的公司、伟大的产品的人, 能享有美满的人生,这是员工价值。如果这三个价值一致,组织就是‘员工与组织的共享价值‘平台。在此平台上,员工价值追求与组织价值追求相融合,员工释放出创造力。”

组织管理向来最具挑战性,以开放的心态、看向未来和变化,葆有危机感、使命感,致力于组织和个人的共生共赢,或许是最好的正途。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