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清红顶商人胡雪岩为什么最后一败涂地呢?

如题所述

随着曾国藩的顺利进军,南京城陷落,标志着太平天国最终被平定。虽然在淮河流域还有捻军余部在活动,但是清朝的已经度过了亡国危机。可是清政府还没来得及喘口气,就被西北糜烂的局势搅的焦头烂额。陕甘回民的暴乱越发呈现失控的局面,西北地区已经不行朝廷号令。前去镇压的两拨人马都被击败,由河南助陕的多隆阿军也被太平军余部击败,多隆阿被杀。

见到朝廷无力平乱,中亚地区的浩罕国开始觊觎中国西北。公元1864年,中亚细亚的安集延国派将军阿古柏入侵我国新疆,攻占南路八城,不久又占领了北路的乌鲁木齐和伊犁地区,并于同治六年悍然宣布成立“哲德沙尔汗国”。为了达到永远占领新疆的目的,阿古柏又公然开始在新疆各地征收地税,命令祖居这里的各族人民一律遵照安集延人的风俗,“光顶圆领”,剪去发辫,改变服装,来表示新疆已是安集延国领地。阿古柏为了拉外援,还不远万里派了使者去了伊斯坦布尔朝觐奥斯曼苏丹请求册封。

(阿古柏入侵新疆,俄国人占据伊犁)

与此同时,在伊朗划分势力范围的沙俄和英国也开始插手新疆事务。公元1871年7月,沙俄军队越过边境,侵占了伊犁九城地区,“设官置戊,开路通商,晓示伊犁永归俄辖”,并对清政府假惺惺地表示“代为收复,权宜派兵驻守”。英国人也派遣使者与阿古柏接触,表示愿意派遣使者。

事态发展到这种局面,清政府别无他法,紧急诏令在平太平军之乱时战功卓著的硬茬子,现任闽浙总督左宗棠急赴西北平乱。当时左宗棠正在筹办福州船政局,准备靠中国人自己的力量造出轮船。接到诏令后,左宗棠推荐江西巡抚沈葆桢来代替他主持福建事务,同时极荐胡雪岩协助船政事务。1871年初,左宗棠在西北战斗间隙,特别写信给胡雪岩,“闽局各事日见精进,轮船无须外国匠师,此时好消息……阁下创议之功伟矣。”

(左宗棠被调往陕甘平乱)

左宗棠大军在西北与回民乱军鏖战六年,通过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血腥拼杀,终于将陕甘局势安定下来。可是,不少暴民远遁新疆,投靠阿古柏政权,被阿古柏安置在吐鲁番和迪化等地,防备中国方面的征讨。左宗棠打报告给朝廷,备述新疆之重要,请求朝廷发兵征讨,收复故土。在这时,日本意图染指台湾,东南海疆危机重重。李鸿章因此预言,“此后20年间,中日之间必有一战”。

东南、西北边疆同时出现危机,朝廷在战乱之后,已是国库空虚,无力同时应对两场战争。因此朝廷上以李鸿章为首的“海权派”和以左宗棠为首的“塞防派”吵的不可开交,其根本原因是向朝廷立项报备,争取战争经费。 当时,朝廷上下大都支持李鸿章的“海防”观点,只有大学士文祥和湖南巡抚王文韶二人支持左宗棠的“塞防”主张,堪称少数派。而慈禧在关键时刻最终却力排众议采纳了左宗棠的建议,使左宗棠得以率兵西征。

(左宗棠收复新疆)

可是决心是有的,钱呢?朝廷的户部用尽了办法,勉强凑够了200万两银子,对于军费来说,简直是杯水车薪。清朝督促各省解交饷费,以供军需,可是缓不济急,大军迟迟无法开拔。无奈之下,只好向洋人借贷。可是清朝国库空空,已经没什么可抵押的,即使恭亲王出面,洋人也不愿意出借。这时,左宗棠推荐胡雪岩去上海找洋人磋商借贷事宜,不过几日,连王爷都没办成的事,胡雪岩竟然给办成了。胡雪岩此后前后六次,向洋人举债1870万两银子。左宗棠收复新疆之功,胡雪岩可算是帮了大忙。

胡雪岩:晚清红顶商人的发迹史

胡雪岩究竟是何方神圣,有多大本领,竟然能有这么大的能量?他不仅造出了中国第一艘轮船,还办成了王爷都没有办成的事。

胡雪岩是晚清时期的中国首富,被后世称为“红顶商人”。虽然最终他经商失误,家产尽没,但是他所创办的胡庆余堂一直营业至今,与北方的百年老号同仁堂南北辉映。由于他出色的经商成就,在后世就有这么一句话广为流传“为官须看《曾国藩》,为商必读《胡雪岩》”。

这样一个大人物,想必出身了得?非也。有道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胡雪岩初生在安徽省绩溪县湖里村,幼年家境贫穷,以帮人放牛为生(朱元璋放牛翻版)。12岁父亲病逝,年幼的胡雪岩孤身来到杭州闯荡,做了很多杂工,最后到了“信和钱庄”当学徒,三年后师满,称了钱庄的正式伙计。所以,胡雪岩是金融出身,他今后的主要经常成就,其实也在金融领域。

(胡雪岩19岁投机政治)

胡雪岩在19岁后慧眼识才,资助了一位叫做王有龄的候补盐税大使,给了500两银票帮助他补实官位。为此,胡雪岩被开除了。然而这次的风险投资,让胡雪岩拥有人生第一个金矿人脉。王有龄官位补实之后,奉旨署办湖州知府,不久之后又代理杭州知府。怎么才能报答这位当年的恩人呢?胡雪岩发挥了他的金融专长,代理了湖州公库。胡雪岩挪用湖州府的财政资金来做生意,办丝行,用政府财政资金扶助农民养蚕,再就地收购湖丝运到上海、杭州脱手变现,随后再把钱还给浙江“藩库”,从中不需要支付任何利息。随后,他又说服了浙江巡抚黄宗汉入股开办药店,让各地运粮机构(相当于邮政)收售药物,因此药店生意也快速开起来了。

太平军与清军在江南鏖战期间,王有龄升任浙江巡抚,他鼎力帮助胡雪岩开办“阜康钱庄”(类似于现在的私人银行)。后来战争情势紧急,胡雪岩又通过一次豪赌,搭上了军界这条线。由于道路不通,大量的募兵经费存放在阜康钱庄。后来王有龄又派他办理粮械、综理漕运等重任,几乎掌握了浙江一半的战时财经。这一年,胡雪岩37岁。

李秀成带领太平军经略江浙,攻破了杭州府城,王有龄战败自杀。胡雪岩顿时失去了依靠,经过了一段低迷期。很快,曾国藩推荐左宗棠署理浙江事务,督办军务。经人搭线,胡雪岩结识了左宗棠,对于这个湖南人,他急需要一个懂得本地财经的人帮他打理后方。1862年,左宗棠完全信赖了胡雪岩,被委任为总管,主持浙江省光复后的善后事宜和浙江全省的钱粮、军饷,帮助左宗棠筹办军饷之时,也大发其财,由此走上亦官亦商的道路。


(左宗棠收复浙江后胡氏商业帝国形成)

1864年太平天国被剿灭,大小将官捞得盆满钵满,都把财务存放在胡雪岩的钱庄里。胡雪岩以这些财货为资本,从事贸易活动和放贷,在各地设置商号,利润丰厚,短短几年时间,积累家产超过2000万两,田产万余亩。这一年,他刚满40岁,已经成了中国首富。左宗棠平定陕甘回乱后,将胡雪岩功劳奏报,朝廷又授他江西候补道台,赐穿黄马褂。

左宗棠带兵西征新疆,缺少粮食和军械,朝廷多方筹备无果,左宗棠特地写信请胡雪岩向上海滩的外国银行借款,解西征军燃眉之急。由于胡雪岩在此前太平军之乱时就与洋人接洽的经验,当时甚至还组织了洋人雇佣军1000多人,称“常捷军”,协助左宗棠收复浙江。所以,洋人买了胡雪岩的面子,以江苏、浙江、广东三省的海关收入做抵押,顺利借到了银子。

可是,胡雪岩此举虽然解了左宗棠的燃眉之急,却也得罪了京城的王爷。王爷这个面子可栽大了,不过因此事态紧急,各方都只能叫好。胡雪岩还给左宗棠大军送去了诸葛行军散,胡氏避瘟丹等大批药材,免去了水土不服之隐患。左宗棠赞赏说:“雪岩之功,实一时无两”。

左宗棠大军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打败了安集延国的入侵者,消除了所谓“哲德沙尔汗国”的毒瘤,收复新疆所有失地,并正式在新疆建省,保持了中国领土的完整,有效的防御了沙俄的侵略和扩张。在后来的伊犁谈判中,左宗棠还不满清政府对俄国作出的妥协(割让了其他地方),声称要再度出征,征讨俄国人。1881年,胡雪岩在此期间因协助左宗棠有功,被授予布政使衔,赏穿黄马褂,官帽上可带二品红色顶戴,赐紫禁城骑马,总办“四省公库”。清政府也看中了胡雪岩的金融理财之能,想让胡雪岩帮助朝廷挣钱。胡雪岩经商的成就,到这里已达顶峰。

盛极必衰:胡氏商业帝国的垮塌

常言道盛极必衰,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胡雪岩如此出众,势必引起各方嫉恨,最大的危机来自于官场上明争暗斗。左宗棠与李鸿章在朝廷里互掐,由于朝廷从中挑拨制衡,李鸿章想直接扳倒左宗棠很困难,因此李鸿章就把文章做在了胡雪岩这里。因为左宗棠建立的功勋,都是胡雪岩在提供帮助。可是怎么能够打垮一个富可敌国的大商人呢?恰好在1883年,中法越南战争爆发,左宗棠被调入军机处。胡雪岩势单力孤,一场针对胡氏商业帝国的阴谋开始筹划了。

李鸿章经办洋务,也有一个得力的助手,也是皖南商人盛宣怀。这位小胡雪岩一辈的后起之秀,在生意场上也是做的风生水起。他创办了中国工业上的很多个第一。如邮政、电报、煤矿、铁路等等,在清政府那里也是一个炙手可热的财经人才。不过后来因为此君主导铁路国有,激发了四川保路运动。清政府无奈调湖北军队前往镇压,使得湖北空虚,让革命党一举起义成功。清政府四面楚歌之时,对盛宣怀恨之入骨,恨不能抓起来杀掉,逼得盛宣怀夜半时分跑进了美国领事馆寻求庇护。这是题外话,暂且不提。


(被称为“中国商父”的盛宣怀)

胡雪岩此时已经膨胀了,作为中国首富的他,在各地圈地建长,风光无限,却不知道危机已经悄悄逼近。在1882年,胡雪岩开办了上海蚕丝厂,大量收购生丝。他耗资2000万两,企图垄断生丝贸易。此举引发外商联合抵制,中外百年企业史上第一次大商战由此爆发。胡雪岩大量高价收购生丝,囤货数百万担。外商无丝可买,又不愿意高价买胡雪岩的生丝。双方都在耗着,看谁先撑不住。胡雪岩此举确实是又一次赌博,此前两次豪赌,他都赌赢了。这一次,他也相信能够赌赢。

大量现银被用来囤货,外商联合抵制,胡雪岩庞大的商业帝国立刻出现了资金链问题。这时,由于在战时清政府借贷不成,最后是由胡雪岩担保借下的。清政府的还贷银两也是提前运到上海藩台,当面交割。在胡雪岩与外商大打商战的时,有一批贷款也到期了,大约80万两银子,本来钱也已经到位了,可是例行交割的时候出现了岔子。据说是李鸿章授意上海道台延迟20多天交割,这就构成了担保人胡雪岩违约。催债的信息,就好比金融市场的信心,一旦大家认为胡雪岩没钱了,就会发生挤兑风险。

胡雪岩情急之下,立刻给左宗棠拍发电报,请求左宗棠在朝廷斡旋,解燃眉之急。可是,邮政局是盛宣怀开办的,电报没有到达左宗棠的手中。胡雪岩无奈之下,只好变卖房产凑足银两。盛宣怀等的就是这一个消息,市场上谣言四起,胡雪岩准备金不足,兑不出来银子。终于发生了被胡雪岩视为噩梦般的景象:挤兑风波。胡雪岩各地的钱庄门槛都被踏破了,可是他总不能给人家几包生丝吧?


(胡雪岩雕像)

屋漏偏逢连夜雨,这时意大利的生丝获得丰收,市面上生丝价格急剧下跌。中法在越南、台湾、开战,丝路不畅,卖也不卖不掉了。胡雪岩破产的风波传到了北京,这时又有官员弹劾,说胡雪岩在向洋人借贷时收受回扣。慈禧太后顿时火冒三丈,连朝廷的钱也敢赚?黑心商人无疑。可是清政府有很多银两还存在胡雪岩的钱庄,因此慈禧就派人秘密查访,看胡雪岩还有多少家底,够不够填补窟窿。同时,慈禧还严令左宗棠从速查处胡雪岩。左宗棠虽然与胡雪岩打交道多年,可是皇命难违,查处了胡雪岩几处庄子。

胡雪岩此时已经看明白了有人在做局,要他的命。最后他贱卖生丝和田产,拼尽全力保全了庆余堂。左宗棠在1885年7月病逝之后,朝廷的查办越来越紧。1885年11月,胡雪岩最后身无分文,在贫病交加中病逝。他留下的遗嘱里,劝诫子孙:“勿要经商”。

中国商人在2000多年的历史中,始终是政治的附属地位,朝廷对商人多加控制,社会舆论也多有歧视。这一点虽然在近代以来随着洋人资产的入侵有所好转,但是并没有得到根本的转变。胡雪岩的商业帝国毕竟是游离在政府体制之外的,不比盛宣怀的国营资产,胡雪岩的强大意味着清政府的金融命脉掌握在私人手中,如收复新疆,都要经胡雪岩筹措才能得行。这对中央集权大一统的清王朝来说,是不可接受的。因此,胡雪岩如能帮助清王朝赚钱,又没有发展的太大、太快,清王朝还是可以允许他存在的。可是他开办了钱庄,严重影响了清王朝的金融安全。至于后来的乔家开办的钱庄,则是因为筹措了庚子赔款,给清王朝续了命才被允许存在。

从清王朝的政治上说,太平天国之后,随着湘军势力的膨胀,慈禧太后有意扶持淮系武装。作为湘军领军人物的左宗棠,一辈子都与曾国藩不对付,难保就不是做戏给朝廷看的。湘军的势力要受到削弱,淮系势力要得到增强,彼此制衡,这是清王朝的驭下之术。所以,即使胡雪岩给清王朝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在政治趋势面前,他也只能牺牲。甚至,清政府默认了胡氏商业帝国的倒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26
满清红顶商人胡雪岩最后一败涂地是因为站错了队伍,他是名臣左宗棠的心腹,而左宗棠和李鸿章是政见不同的政敌,所以李鸿章联合盛宣怀一同釜底抽薪先打压胡雪岩然后再击倒左宗棠,所以胡雪岩是政治牺牲品。
第2个回答  2020-10-09
胡雪岩,可谓是晚清一位能只手遮天,翻云覆雨的人物。一家财产富可敌国,头上还带着二品官帽,身穿黄马褂,这可谓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但就是这样一位风云人物,却在晚年几日内便垮了,而且是不可挽留的败了,最后也丧失了自己的性命。

古人云:“福兮祸所依祸兮福所依”。品读过胡雪岩的都知道,他是如何发家致富的,他的一路发家史都离开官府的帮助和支持。在商场战斗多年,从低谷走向商场的巅峰,都离开官府的支持,但在风光的背后,正是由于太过依赖官场,最后也败在了官场的争斗中。正所谓“成也萧何败萧何”也。下面让我们来仔细看看胡雪岩成功的发家史:

1.初期背靠王有龄这位浙江粮台大人;尽管这位粮台大人是因为有了胡雪岩的资助才最后走向了仕途,
第3个回答  2020-10-23
胡雪岩由于野心过大,急于扩充,出现决策性失误,试图垄断江浙生丝生意出口从而激怒洋商,生丝销不动使钱庄因缺乏流动资金而被挤兑,致使其经营的生丝铺、公济典当、胡庆余堂等纷纷关闭。
第4个回答  2020-10-09
只需他们都是演电视的,非常可以,挺好看的,太电视上有,手机上没有,网吧上都有继续电视,咱们都喜欢看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