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通山、通城名字的由来

如题所述

>通城县<br/>西汉下隽县地。唐元和五年(公元810年)置通城镇。1949年属大冶专区。1952年属孝感专区。1965年后属咸宁专区、地区。1998年属咸宁市 >通山县<br/>通山县在战国时为楚地,秦属南郡,汉属江夏郡下雉县。三国属吴之武昌郡阳新县,隋改阳新为永兴,唐属鄂州永兴县。宋乾德二年(964),即南唐后主李煜即位第二年(遵北宋年号)始置通山县,取城内“通羊”、“青山”二镇各一字命名,以通羊镇为县邑,隶鄂州。北宋乾德二年(964),南唐(遵北宋年号)始置通山县,以通羊、青山二镇各取一字命名,隶鄂州。开宝八年(975)属江南道。太平兴国元年(976)属荆湖北路永兴军,太平兴国二年属江南西道兴国军,太平兴国三年降为羊山镇,不久复为县。崇宁元年(1102)属江西路兴国军,南宋绍兴四年(1134)再次降为镇,翌年复县。元至元十七年(1280)属江淮行省蕲黄道,至元十九年属江西道,至元三十年(1293)属湖广省兴国路。明洪武元年(1368)属兴国府,洪武九年(1376)属武昌府兴国州。清康熙三年(1664)属武昌府。民国期间,本县始终属湖北省辖。元年(1912)属第一区,3年(1914)属江汉道,16年(1927)直属湖北省辖。1930年建苏埃政府时,属湘鄂赣省鄂东南苏区辖。21年(1932),国民县府属第二行政督察区,25年(1936)改属第一行政督察区。1949年5月属大冶专署。1952年6月属孝感专区。1958年11月与崇阳、通城合并为崇阳县,1959年3月恢复通山县。1959年11月属武汉市,1962年5月复属孝感专区。1965年6月属咸宁地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8-27

通山,顾名思义,“环通皆山也”。据古文献记载:“以通羊、青山二镇各取一字”,而名通山。

通山县历史悠久。唐尧建九州,通山地处荆、扬二州之交。春秋时属楚,秦为南郡地。汉高祖六年公南郡置江夏郡,下雉县属之。新莽改下雉为闰光县名。东汉献帝十三年复为下雉县。三国时属吴,章武之年,孙权改江夏郡置武昌郡,分下雉县置阳新县。唐太宗贞观之年公天下为十道,永兴县属江南道鄂州。南唐改差羊山镇为通羊镇。宋太祖乾德二年分永兴县置通山县,立县治所于通羊镇明洪武元年(1368)属兴国府,九年改隶武昌府兴国州。清康熙废 三年直属武昌府辖。

辛亥革命除帝制建立民国,通山县司湖北省第一区。民国三年改属江汉道。民国下六年,废道改属省直辖。民国二十年属湖北省第一行政督察区。

建国后,1950年3月大冶行署析出阳新县燕厦、大畈、黄沙等地划入通山。1952年6月属孝感专区。1954年南林区高桥乡的黄泥档、三界宕、张家、孙家、花红等村及雨山乡的廖家山村划归崇阳县。1955年3月,阳新县八区白果乡陈村划归通山县。1971年,通山县杉木、太平、东源等地划归阳新县。1999年3月咸宁撤地设市,通山隶属未变至今。

通城县名源于通城镇,简称隽。“通城”名源向无确说。一说通城地处三省六县通衢,东可达南昌,南可通长沙,北可抵武昌,西连岳阳,四面通城,故而得名;一说取意于“水道通,地势顺,直注武昌城”。

通城县域内,远在龙山文化时期即有人居住。周为楚地,秦属南郡。汉高祖六年置下隽县,武帝时属长沙国。三国时属吴,为周瑜封邑。元和五年更名为通城镇。五代杨行密,改唐年县为宗阳县,南唐又改宗阳县为唐年县。宋神宗熙宁五年,分崇阳县南上隽、乐化、天宝3乡置通城县,此为通城设县之始。民国21年后,属湖北省第一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49年10月,属大冶专员公署 。

第2个回答  2023-08-11
湖北的通山和通城的名字都有各自的由来。
* **通山。**五代后周显德六年(959年)南唐置通山县,《郡县释名》:“取青山、通羊二镇中摘二字义名也。”
* **通城。**唐元和五年(810年)置通城镇,北宋熙宁五年(1072年)升通城县。因其交通便利四通八达得名。
两地的名字都源远流长,蕴含着各自的历史文化。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