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禁烟英雄林则徐,为什么道光帝还说此举“误国误民?

如题所述

林则徐1785年8月30日(乾隆五十年)~1850年11月22日(道光三十年),汉族,福建侯官人(今福建省福州),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晚号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栎社散人等。是清朝后期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是中华民族抵御外辱过程中伟大的民族英雄,其主要功绩是虎门销烟。官至一品,曾任江苏巡抚、两广总督、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两次受命为钦差大臣;因其主张严禁鸦片、抵抗西方的侵略、坚持维护中国主权和民族利益深受全世界中国人的敬仰。

1839年1月3日,林则徐奉命为钦差大臣,到广东查禁鸦片。早在林则徐抵达广州之前,两广总督邓廷桢、广东巡抚怡良早已雷厉风行,在禁烟一事上取得了可观的成绩,两年多的时间里共查获鸦片60余万两。这个数据在当时已经算得上是全国之最了。不过,如果和这一时期鸦片走私流入中国高达8.1万箱这个数字相比,可就显得九牛一毛,不值一提了。

无疑,这意味着,继续使用传统的禁烟手段,如捉拿烟贩、查抄烟馆、驱逐运烟趸船等,已经不可能完成道光皇帝交下来的“鸦片务须杜绝”的使命。

林则徐决定采取新办法。按照清朝的规定,到广州来的外国商人,只许和政府指定的行商们交易。所以,抵达广州的第八天,林则徐就召集行商们开会,颁布严谕,责成他们传谕外国商人,将贮藏在船上的数万箱鸦片全部上缴。

行商们以为这又是一次清朝官员索要贿银的例行公事,他们没把林则徐的命令真当回事,连续几天,外国商人们毫无动静。

3月24日,林则徐做出了最后的决定。他宣布终止了广州的一切中外贸易,继而封锁外国商人集中的商馆区,断绝了里面的各种供给。也就是说,林则徐将一个达6.6万平方米的大商馆区变成了一个大拘留所,其中约350名外国商人被统统关了禁闭。

没水喝,没饭吃的滋味自然不好受。英国驻华商务总监义律在三天之后,终于决定屈服。他以英国政府的名义,劝告英国商人把鸦片交给他,然后由他交给中国政府。

义律的表态让林则徐大大地松了一口气,同时也让被困在商馆区的英国商人们大为兴奋。林则徐认为禁烟总算有了结果,但如果他了解了英商们为何兴奋不已,也许,他就轻松不起来了。

英商们之所以兴奋,是因为义律的举动,意味着英国政府已经决定保护他们的利益。他们的鸦片本来就是用来卖的,至于是卖给中国人还是英国政府,并不重要。既然政府愿意出面收购他们手里的鸦片,他们何乐而不为呢?所以,他们爽快地答应了交出库存的鸦片,甚至于将那些还在运输途中,尚未抵达广州的鸦片也一并报了上去;少数几个美国商人见机,也通过关系,把自己的鸦片转让到英国商人名下,以求减少损失。结果是:林则徐收缴到了比他想象中更多的鸦片。

林大人缴获鸦片后不肯作罢,随即上演了中国近现代史上最激动人心的一幕,即人民纪念碑上第一幅浮雕——虎门销烟,这一举动可谓大快人心。要知道,不是烧烟,鸦片烟不能烧,一烧的话提纯了。销烟,即把鸦片集中于虎门的海滩,于高处筑起围栏,挖下长宽各15丈的两个大坑,灌入海水并倒进生石灰,待水沸腾后投下鸦片,使之彻底销毁,场面无比壮观。

气焰嚣张的英军封锁广州、占领浙江定海,而后又北上天津大沽口。面对英军压境,道光帝几乎无力应对,他慌乱之中找替罪羊出气,林则徐、邓廷桢就遭了殃。

1840年9月底、10月初,道光帝先后两道谕旨,将林则徐(此时任两广总督)、邓廷桢(任闽浙总督)革职查办,严责二人“办理终无实济,转致别生事端,误国病民,莫此为甚”。

当他痛骂林则徐、邓廷桢“误国病民”时,他完全忘了,“虎门销烟”正是在他的领导下进行的,而且他对结果非常满意。

道光帝之所以前后矛盾,就在于他希望通过惩罚两位大臣安抚英军,阻挡侵略者的脚步。他认为,英军北犯,是因禁烟给英国人造成了“冤抑”,处理了林则徐邓廷桢,就能息事宁人。

他在回复英方照会时说:“上年钦差大臣未能仰体大皇帝之意,以至办理不善,现已恩准查办,定当重治其罪,冤抑无难立伸。”

道光帝的反应,说明他对敌人完全不了解,对敌人的来意完全不了解。

林则徐并非“误国误朕”而是民族英雄,这一点是不容置疑的。他在世界上也享有很高的威望,包括英国很多学者都称赞林则徐,国际联盟把虎门销烟开始的6月3日定为“国际禁烟日”,1987年12月,第42届联合国大会又把虎门销烟完成的翌日(6月26日)定为“国际禁毒日”!

虎门销烟在国际上都是正面评价,为什么我们今天的某些人为了哗众取宠,竟然说出林则徐虎门销烟是“误国误朕”这样的话,我非常的不理解,有感于此,我想有必要把这件事讲清楚。

历史研究切忌矫枉过正,需要矫枉,但不能过正。比如我们可以从某个侧面认为秦桧、吴三桂的行为有可以理解的地方,但绝对不能矫枉过正,把黑的说成白的,到最后岳飞反倒成了反面人物了。这不仅不是历史研究应该秉持的实事求是的态度,而且不利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虽然林则徐的虎门销烟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导火索,但是谁都不应该指责这么做,毕竟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虎门事件是应该且必然应该这么做的。

但是如何对付鸦片,一度成为了大清国高层政治人物站队的标准。光禄寺卿许乃济显然是另类,他居然提出,既然吸毒无法禁绝,不如准许民众种植鸦片,用国产毒品对抗进口毒品。

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之所以战败主要原因不在于中国的武器落后,当时的清政府只是把鸦片战争看作是东南沿海的一次骚乱而已,道光皇帝并不是没有信心打败英国人,而是怕花银子,打仗是要耗费银子的,康乾盛世积攒的银子都被乾隆奢侈的花完了,后世之君常常捉襟见肘,银子不够花。而且当时道光皇帝已经发动全国总动员了,各地的军队正赶赴东南沿海,但是速度太慢,赶到当地,战争已经结束了。想想看,英国人是远道而来,后勤补给是个问题,只要全国总动员,千里海疆全面封锁,举一国之力还打不败英国远征军?

道光皇帝由于当时的认知,他不会认识到中英《南京条约》是多么的丧权辱国,而是把它看成是对英国的恩赐,是用一些小恩小惠来结束一场战争,在他看来是最好的选择,战争再打下去,还不知道要花多少银子呢。我们试想一下,如果当时的马戛尔尼访问中国,向乾隆皇帝行了三跪九叩之礼,那么乾隆当时就有可能把东南沿海的某个岛恩赐给英国人做贸易。

道光皇帝指责林则徐误国误朕,并不是对林则徐的评价,而是当时一时激愤之言,林则徐过于强硬,激怒了英国人,导致鸦片战争,害的清朝花去了国库很多银子,这是道光皇帝骂他的原因。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