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里奚知虞公之将亡而先去之,不可谓不智也。吋举于秦,知穆公之可与有行也而相之,可谓不智乎?求翻译

如题所述

这句话的意思是知道虞君将要毁亡而事先离开他,就不可以说不明智了。当时在秦国被选荐,知道秦穆公是个有作为的人而辅佐,难道说不明智吗?出自战国中期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的《孟子》。

原文:

孟子曰:“否,不然。好事者为之也。百里奚,虞人也。晋人以垂棘之璧与屈产之乘,假道于虞以伐虢。宫之奇谏,百里奚不谏。知虞公之不可谏而去,之秦,年已七十矣,曾不知以食牛干秦穆公之为污也,可谓智乎?

不可谏而不谏,可谓不智乎?知虞公之将亡而先去之,不可谓不智也。时举于秦,知穆公之可与有行也而相之,可谓不智乎?相秦而显其君于天下,可传于后世,不贤而能之乎?自鬻以成其君,乡党自好者不为,而谓贤者为之乎?” 

译文:

孟子说:“不,不是这样的,这是好事之徒编造出来的。百里奚是虞国人,晋国人用垂棘产的璧玉和屈地产的良马为礼物,向虞国借路以便去征伐虢国。宫之奇劝谏虞君,百里奚不劝谏,因为他知道虞君是劝谏不了的于是就离去了。

他到秦国时,已有七十岁了,竟然不知道以养牛的方式去求秦穆公是一种卑劣的方式?这能说是明智吗?知道不可劝谏而不劝谏,能说是不明智吗?

知道虞君将要毁亡而事先离开他,就不可以说不明智了。当时在秦国被选荐,知道秦穆公是个有作为的人而辅佐,难道说不明智吗?

辅佐秦国而使秦国的君主扬名于天下,能留传于后代,不贤明能做到这样吗?卖掉自己以成就君主,连一般乡党中清白的人都不肯干,怎么能说贤者倒肯这样干呢?”  

扩展资料:

此节 孟子叙述了百里奚的三个明智之举:知道昏庸糊涂的虞君不可劝而不劝,一智;知道虞将亡而先离去,二智;知道秦穆公有作为而辅佐之,三智。智属知,贤属能,知而不能,不可为贤,百里奚辅佐秦穆公而扬名天下,是其又知又能,故可称为贤明之才。   

智者能看清天下大势,顺势而为而不逆势而动,百里奚有准确的预见性,可谓智者。贤者具备一定的能力,能成就一定的事业,百里奚能以七十多岁的老迈之躯辅佐秦穆公称霸诸侯国,可谓能。

这样的人不为虞君用,不为楚君用,穆公只用五张羊皮就将他换来,一则看出百里奚当时处境之艰难,二则看出穆公的独具慧眼和求贤若渴。    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就是这样一个既智又贤之人,既善于谋划,又有实现蓝图的能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6-07
百里奚知道虞国将要灭亡而提前离开,不能不说他很聪明很有才智。当时发迹于秦,直到缪公是位贤明的君主而去辅佐他,能说他不聪明吗?追问

自鬻以成其君,乡党自好者不为,而为贤者为之乎?翻译

追答

自己被5个羊皮卖给了秦国而成秦君的大事,那些勾结自以为是的乡党当然觉得百里奚不怎么样(没才能),但是对贤者来说确的确是这样的(百里奚的确是难得的人才)。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