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还是复读?这个问题纠结了很久。。。

本人是2012年高考的,现在大一快读完了,我的高中成绩一向不错,但高考因为时间不够来不及做完损失了大约7、8分,也影响了下午那场英语的发挥,所以高考分数不理想。但即便如此以我的高考分数还是可以进武大、中政等大学,也超过了很多211大学的分数线。可是志愿没填好结果掉到了一个二本大学的一本专业。当时就想复读,但是因为我现在读的这个大学是一所很好的二本,我现在的专业也是学校最好的专业,(我现在这个专业分数线也超过了很多211)就业也很好,所以当时就想算了不复读了。或许因为又逢高考的原因,现在的我好不甘心,再加上我不喜欢我现在的专业(因为我一心想读法学,搞研究,但父母不肯,才填了现在的学校和专业),所以心中想要退学复读的愿望越来越强烈,很想弥补遗憾。身边的人劝我考研来弥补,但很多人又告诉我本科学校很重要,很多高校招聘或是研究所都要求本科211,就是考研也没用。可一想到跟着2014届复读,等于耽误了2年,又有点犹豫,现在马上期末考试了,又没什么动力去复习。所以好纠结好纠结。。。大家如果是我会怎么选择呢?

大学本科不在于学习专业,而在于利用学校资源得到积累锻炼。
你们专业的录取分数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专业的含金量,依托好专业获得好资源,这就是你的优势。本科学习过程与专业学习的关系并不大,你的迷茫或者纠结,其实并不是兴趣或者就业,而是对于未知的未来的困惑和恐惧。
依据你讲述的内容,如果你想要搞法学,就别关心研究所;如果继续本专业,也不必纠结于第一学历,虽然很多一本高校招聘时要求第一学历一本,但是更多学校关注你的研究生专业在业内的排名,本科学习基本属于通识,即使涉及专业,也并不深奥具体,所以还是好好学。
我觉得大一之后再去复读代价很大,风险很高,你如果有心法学,不如在考研时向其靠拢,考取文理综合类大学的文理综合类的专业,不要直接由工科跨到文科,因为你大学四年的工科教育环境与同期的文科相比差别很大,你未必能够适应。
对于专业失去兴趣,其实往往是“围城心理”,将迷茫的无心学习完全归咎于兴趣,是不明智的,还是要坚持自己的既定选择,别首鼠两端,总是犹豫,珍惜大学的环境和资源,别浪费时间和资源,这是我这样的大三学生的惨痛教训,本科四年,养成一个好的生活学习习惯,收益颇多,不要被对专业的迷茫和厌倦左右,态度还是要积极。追问

你说的也有道理,所以即便不愿意,我还是尽力学,绩点也一直保持中上水平。但我现在的情况就是一上到民法就听得津津有味,而其他专业课就很难学的进。如果硬要我学这些课,我或许也能用心学并且学的比较好,但我一直想着如果能学自己喜欢的专业是不是更有利于自己能力的施展,同样的精力和时间投入是否能学的更好,所以很纠结。。。

追答

首先,兴趣和工作事业并不等同,如果把兴趣转变为工作,未必会更好。比如,你喜欢民法,但未必可以承受繁琐的诉讼过程和巨大的精神压力。自身喜爱的专业有时并不与个人理解完全一致。我也是一个凭兴趣做事的人,可是我越来越感觉到,兴趣的盲目性也很强,造成误导的风险和成功的风险都相应增加,就在于你愿不愿冒险,愿意冒险就跟着兴趣感觉冲吧,愿意稳定就慎重选择,谨慎处理工作和兴趣,
我还是那句话,你的纠结与迷茫,其实根源不在于是否要选取自己喜欢的专业,而是大学生初入大学对未来未知的不确定性的焦虑,建议多考虑具体问题,对于这种专业和兴趣之类的大问题可以暂时束之高阁,等到大三下学期在认真考虑,现在还是好好学习,多听多看,了解学校。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6-15
本人大三 ,关注的考研的信息,跨专业考外校是最难的,很多学校都是倾向保护本校的学生,考研后的复试也有可能存在被刷下来的可能,其中最重要的还是坚持,考研从大三开始复习,死在半路上的会有一半多,没有考上还会错过校园的秋招,当然如果楼主对自己的实力有信心,那就可以没话说,准备考要早准备联系你的学校和导师,到时你复试刷下了的可能性就小。。。
重读高中相信你的高中知识还是没问题,如果你的年龄不大,同时觉得再次高考不会出现第一次的问题 那就没有问题 读个高中再来也是有先例的
当然 大学还要看你的室友,如果寝室的学风好,就不会带坏你,如果寝室打游戏的多,到时自己就会受影响,慢慢的就会没有动力考研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3-06-16
大一都快读完了还想什么复读,你能保证复读就会让你满意吗,未来的事谁也说不准,人应该向前看,与其浪费时间复读不如考研,如果不喜欢现在的专业可以转专业啊,不然考研也可以跨专业,总之多想想未来,不要老是纠结于过去。人生处处是机遇,不见得211大学出来的就高人一等,只要你的目标明确,决心坚定,相信你的父母也会支持你的。
第3个回答  2013-06-15
刘立早,当代大学生用于选择人生方向的典型,当年的刘立早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浙江大学化学工程系录取,可是刘立早的梦想专业是清华大学的建筑专业,在父母和老师的极力劝说下刘立早上了同样的很有名气的浙江大学。可是进入大学后,发现这个专业他根本没兴趣, 始终因为父母的原因没有任何的行为表示不满意,最终在毕业时,刘实在无法忍受错过一生的前程,他对父母说错过四年总比错过一生要好得多,最终获得父母理解,在很大的压力下,23岁的刘立早再次进入考场,然而顶住压力的刘立早考取全市前五名的优异成绩进入清华大学的建筑专业,他的选择引起了教育界的广泛讨论,然而能做到他的行为的人,必须要对自己有深刻的认识,一定要清楚的明白自己是不是真的有实力!就是实力!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