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中的“四大皆空”是指哪“四大”?

如题所述

佛教讲“四大皆空”,是沿用着印度固有的思想而再加以深刻化及佛教化,因为地、水、火、风的四大元素是宇宙物理的,比如山岳土地属于地大,海洋河川属于水大,阳光炎热属于火大,空间气流属于风大。如把它们化为人体生理的,比如毛发骨肉属于地大,血液分泌属于水大,体温属于火大,呼吸属于风大;若从四大的物性上说,坚硬属于地大,湿润属于水大,温暖属于火大,流动属于风大。但是不论如何分析四大,四大终属于物质界而无法概括精神界。

扩展资料:

四大皆空是哪四大,其实《道德经》里面给出来标准答案。“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四大皆空是指道空、天空、地空、人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5
四大具体称为四大种,为宇宙间物质的基本因素。这里大的意思可理解为普遍,种可理解为因。

我们经常把四大和五蕴结合在一起讲。五蕴即为蕴,为构成器世间与有情世间的质料,蕴可理解为积聚。就我人的身心来说,身体是四大(色蕴)的组合,后者是受、想、行、识四蕴的组合,即所谓五蕴和合的生命体,我们的肉身因此也被称为色身。

四大的具体分类如下:
┌ 地──以坚为其性质
四大种┼ 水──以湿为其性质
├ 火──以暖为其性质
└ 风──以动为其性质

四大皆空指的就是这四大。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3-06-14
‘四大皆空’,空去那四个大呢?

不懂佛法的人,他会脱口而出地告诉你:‘空了酒、色、财、气,就是四大皆空嘛!’

其实,这与佛教所说的四大皆空,根本是牛头不对马嘴。因为佛教所讲的四大,是指‘地、水、火、风’的四大物质因素。

四大的观念,也不是佛教发明的,这是人类对于宇宙本体的初期探索而得的结果,在东西方的哲学思想史上,几乎有著同样的趋势。比如中国书经所记的‘水、火、金、木、土’五行;印度古吠陀本集所说的世界形成,是基于‘地、水、风、火、空’的五种自然因素;希腊古哲学家恩比多克里斯(Empedocles),也曾提出‘气、水、土、火’为宇宙间不变的四大元素。

总之,不论五行也好,五大也好,四大也好,都是指的物理界的基本元素,如果仅限于此而胶著于此,那么,发展的结果,便是唯物论者,所以,这些思想,也是唯物论的先驱。

佛教讲四大皆空,是沿用著印度固有的思想而再加以深刻化及佛教化的,因为地、水、火、风的四大元素,是宇宙物理的,比如山岳土地属于地大,海洋河川属于水大,阳光炎热属于火大,空间气流属于风大。如把它们化为人体生理的,比如毛发骨肉属于地大,血液分泌属于水大,体温属于火大,呼吸属于风大;若从四大的物性上说,坚硬属于地大,湿润属于水大,温暖属于火大,流动属于风大。但是,不论如何地分析四大,四大终属于物质界而无法概括精神界的。所以唯物论者以四大为宇宙的根源,佛教则绝不同意这样的说法。

佛教所讲的四大,也有小乘与大乘的不同。从大体上说,小乘佛教所说的四大,是指造成物质现象的基本因缘,称为四大种,意思是说,地、水、火、风,是形成一切物质现象的种子,一切的物象,都是由于四大的调和分配完成;四大和谐,便会欣欣向荣,四大矛盾,便会归于毁灭,物理现象是如此,生理现象也是如此,所以佛教徒把病人生病,称为‘四大违和’。小乘佛教观察四大种的目的,是在使人看空我们这个由四大假合而成的色身,不以色身为实在的我,不因执取色身为我而造种种生死之业,一旦把我看空,便会进入小乘的涅槃境界,不再轮回生死了。

大乘佛教所说的四大,不是指的根本元素,而是指的物态的现象,是假非实,是幻非实,对于物象的形成而言,仅是增上缘而非根本法,虽也承认四大为物象的种子,但不以为四大是物象的真实面貌;小乘佛教因为只空我而不空法,所以虽把物象看空,仍以为四大的极微质──‘法’是实有的。不过,小乘佛教不是唯物论,而是多元论,因为佛教的空不仅空去四大,乃要空去五蕴;四大,只是五蕴中的一蕴而已。

甚么又叫做五蕴呢?那就是:色、受、想、行、识,前一属于物质界,后四属于精神界,四大,便是色蕴。

关于五蕴的内容,已非本文所能介绍,因为五蕴是个很大的题目,我们只能在此说一句:五蕴是三界之内的生死法,空去五蕴,才能超出三界的生死之外。同时,我们由于五蕴的提出,证明佛教不是只讲四大皆空,而是要进一步讲五蕴皆空的。尤其重要的,佛教的重心,并不以四大为主,而是以识蕴为主,至于受、想、行的三蕴,也是识蕴的陪衬,乃是用来显示精神界的功用之广而且大的。所以,佛教不仅不是唯物论者,倒是唯识论者。
第3个回答  2013-06-19
四大,即四大种
云何四大种?谓地界、水界、火界、风界。  
云何地界?谓坚强性。云何水界?谓流湿性。云何火界?谓温燥性。云何风界?谓轻等动性。

云何四大种?谓地界、水界、火界、风界。此复云何?谓地坚性,水湿性,火暖性,风轻性。界者,能持自性所造色故。

“界者,能持自性所造色故”,什么叫界?能持自性。地大来说,它的自性,就是坚硬性,所以叫地界。这个地界,它这个东西,就是能保持它的坚硬,可以相似相续的。
  我们说不是不变,前后相似,而且能够等流相续下去。今天的河跟昨天的河相似相续,东西不是一个,但是看的样子差不多,这是“相似”。“相续”,昨天的河,今天还是有这么河,继续下去,没有断掉,没有说水枯掉了、河没有了——没有。这个相似相续,就是虽然有变化,表面上还看不出来。今天,我们的桌子是这么样子的,昨天也差不多。你说一模一样吧,它毕竟老化一点了,在它的分子里边,不断地运动,跟以前的排列,完全不是一模一样的。但是,我们粗地看起来,相似相续,没有断掉,看看跟昨天差不多,相似相续。
  那么,就是能够持它的自性,相似相续地等流下去,这个叫“界”。还有,除了自性之外,所造色。它所造的色,也能够把它持了,跟前后相似相续地等流下去。这个就是界的意思。
  那么,什么叫“地、水、风、火”呢?我们讲过了:地是坚硬性,水流湿性,火温暖的性,风就是轻动性。我记得,有人就提那个问题:人的身上,这个四大怎么配合?我们这里要知道,这个硬、湿、暖,都是我们身体碰到的境界,不是眼睛看得到的。这个我上次讲过一个公案:一碗汤,很烫的汤,盐巴摆了很多,看起来烟也没有,好象是并不烫,但是吃下去,把肚子也烫坏了,那就是说眼睛看是不准的,要手去碰的,你手或者舌头去尝一尝,那就烫得你够呛。“坚、湿、暖、动”都是身的境界,不是看,眼睛看得出来的,这是能造的四大。
第4个回答  2013-06-15
《俱舍论》云︰地.水.火.风也,此四种元素遍虚空遍法界,所有一切万物与一切有情的身体,包括人类,都是有这〔地.水.火.风〕四种元素物质,故名四大。《大智度论》云︰再和因对色.香.味.触〔四微〕合和而成,又名为「八事俱生」。为何称「大」;而大有种三义。〔1〕.四大种之体性广大;遍一切色法界故,有「体大」之义。〔2〕.四大种之形相广大;譬如大山、大海、大火、大风等,故有「相大」之义。〔3〕.四大种之事用广大;大水成泽国.大火可成灾.台风.飓风等所展显的威力表显,及任持大地之地大,故有「用大」之义,所以称之为大矣。积聚四种元素即能生成物质,故四大又称能造之色,能造之大种。而此〔四大〕都是妄想不实在的,若能彻底了悟,此四大的本质,皆是缘起性空,本是空相.假相,是必定会由成.住.坏,而终将归於寂灭的.它不是恒常不变的东西。则可体悟万法.万物,皆无实体之谛理。就是四大皆空矣。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