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如题所述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时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要贯彻新课改“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精神”的理念,必须着意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针对作文教学来讲,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势在必行。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也就成为高中语文教师要探究的重要课题之一。下面,我结合一线作文教学实践来谈几点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看法,以抛砖引玉。
  一、强调作文主题思想的创新
  高中作文教学常常是围绕着高考所考的几种命题形式,同时兼顾多种文体。但无论哪种形式和文体,作文教学首先要强调的莫过于作文主题思想的创新。主题是一篇文章的灵魂、核心和本质,统帅着整篇文章。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强调主题思想的创新,也就要充分调动学生写作的兴趣、写作的积极性,从而指导学生在广泛掌握信息的基础上,以自己的创新思维在文中表现出自我的个性、独特感受和见解,从而冲破世俗观念的束缚,不再人云亦云。具体而言,针对一个作文题目,教师要倡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创新思维,如迁移性思维、逆向思维等,从而展开自己的写作。以命题作文来讲,大家的作文题目都相同,如何才能在众多的作文中脱颖而出,也就成了学生要思考的问题。如果学生能够针对同一个题目选择一个合适的角度,升发出自己的独特感触,从而成就立意鲜明、有积极性、充满正能量的文章主题思想,或大到涉及整个社会、人类或国家,或小到个人的生活经历、奋斗目标或个人修养等,就能够写出典范佳作。
  二、着眼于作文素材的创新
  在高考作文评分标准中,发展等级强调的常常是作文素材新颖并有创新性。具体到平时的写作教学,这也就要求我们教师要着眼于学生写作选材的创新,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学生如果能够将独具个性的生活阅历,别人不了解的、典型有代表性并能准确为主题服务的素材,最新的时事热点素材,运用到写作中,必然成就一篇美文。而这些创新性的作文素材往往是佳作的亮点。对于高中生来讲,日新月异的生活不缺少新颖的素材,这也就需要他们能够独具慧眼,匠心独运,从而选择出合适写作的“新”素材。为此,教师要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丰富、实用的信息,引导学生去注意一些鲜有人知晓的材料,更多地通过一些报刊了解新闻时事以积累写作素材,并强调自我生活经验的提炼,从而实现在素材方面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独特。这样的作文教学也就无形中让学生锻炼了创新思维能力。
  三、鼓励语言表达的创新
  古往今来,我国不乏善于锤炼语言的大家,如老舍富有纯正京味的小说语言,鲁迅辛辣幽默的杂文语言,朱自清娓娓道来的散文语言以及赵树理文学作品中的山药蛋气息,这些无不在向我们昭示着语言表达创新的重要性。要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必须身体力行地鼓励作文语言表达上的创新。首先,教师可以作家的经典作品来引导学生反复吟诵,从而更好地进行创新性的语言表达。其次,指导学生多向生活学习。多姿多彩的生活,从不缺少生动形象、简洁明了的语言。这些通俗易懂的语言,学生写作时可以多借鉴和吸收。最后,向学生强调创新性的语言表达一定要符合语言规范,尽可能在准确的基础上,争取达到鲜明、生动的标准。这样一来,学生才能够更多地在作文中培养创新思维,不仅使文章的语言感情色彩分明、表达效果突出,富有艺术性而且富有自我的独特个性,展现出独特魅力。
  四、倡导写作方法的创新
  多年的语文学习,高中生大都已经掌握多种表现手法,如衬托、对比、象征、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同时,不同的文体往往有不同的表现手法。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写作的指导,要让学生掌握如何创新性地使用写作方法来表现文章的主题思想。对此,首先要让学生学习灵活运用多种写作手法,以更好地抒发自我、表现主题,吸引读者。如记叙文常用的插叙法、倒叙法等,议论文常用到的归纳、对比、比喻、举例等论证方法,说明文的综合、举例、比较、类比说明方法等。其次,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还要鼓励学生在灵活、综合运用现有写作方法的基础上自创新法,如在写作过程中加入一些偶然因素,以吸引读者,使文章更富可读性、艺术性。
  由此可见,写作最能体现学生个性和思维能力。要想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我们一定要强调在作文教学中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学生的作文需要创新思维,要适时地将创新思维的培养纳入到作文教学中,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开始,从对作文主题思想上创新的强调,对选择作文素材上创新的着意,对语言表达上创新的鼓励和对写作方法上创新的倡导等方面触发学生的创新灵感,从而碰撞出学生作文创新的火花,这样一来,创新思维的培养才不至于成为空谈。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