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与阳春白雪一起用的是什么成语

如题所述

常与阳春白雪一起用的成语是:曲高和寡

曲高和寡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是qǔ gāo hè guǎ,意思是曲调高深,能跟着唱的人很少。旧指知音难得。现比喻言论或作品不通俗,能了解的人很少。

出处:清·刘鹗《老残游记·续篇》第五回 我在省城,只听人称赞靓云,从没有人说起逸云,可知道曲高和寡呢! 

阳春白雪,读音yáng chūn bái xuě。阳春、白雪先后传入楚国:在战国时代成为楚国的艺术性较高,难度较大的歌曲。后来泛指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

出处:刘向《新序》卷二《杂事第二》:“辞客有歌於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陵采薇,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数十人而已也。”

翻译:作者有歌在郢中的,他开始说下里巴人,都城里跟着他唱的有几千人。他为阳陵采薇,都城里跟着他唱的有几百人;它是阳春白雪,国家中属,和的几十人而已啊。

扩展资料:

反义词:下里巴人、雅俗共赏

1、下里巴人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是xià lǐ bā rén,原指战国时代楚国民间流行的一种歌曲,今用于比喻通俗的文学艺术。阳春白雪为其反面,比喻高深、不通俗的文学艺术。

出处:战国 楚 宋玉《对楚王问》:“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

翻译:有个客人在都城里唱歌,他开始说:《下里巴人》,都城里跟着他唱的有几千人。

2、雅俗共赏, 读音:yǎ sú gòng shǎng,汉语成语;释义:形容某些文艺作品既优美,又通俗,各种文化程度的人都能够欣赏。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十回 这些虽好,不合老太太的意;不如做些浅近的物儿,大家雅俗共赏才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8-12-26
  常与”阳春白雪“一起用的是成语是“曲高和寡”或“下里巴人”。

  阳春白雪
  yáng chūn bái xuě
  【解释】原指战国时代楚国的一种较高级的歌曲。比喻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

  【出处】战国·楚·宋玉《对楚王问》:“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而已。”

  【结构】联合式。

  【用法】常跟“曲高和寡”连用。也常和“下里巴人”搭配使用;并多用来比喻脱离人民大众的文艺作品。一般作主语、宾语。

  【正音】春;不能读作“cūn”。

  【辨形】雪;不能写作“血”。

  【近义词】曲高和寡、鲲鹏图南

  【反义词】下里巴人、阳阿薤露

  【例句】文艺既要普及;又要提高;群众熟悉的是“下里巴人";但他们也需要“~"。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1-04

常与阳春白雪一起用的词有下里巴人、曲高和寡

①阳春白雪,读音yáng chūn bái xuě。《阳春白雪》是春秋时期“乐圣”晋国的师旷所作。 《神奇秘谱》在解题中说:“《阳春》取万物知春,和风淡荡之意;《白雪》取凛然清洁,雪竹琳琅之音。”

阳春、白雪后传入楚国:在战国时代成为楚国的艺术性较高,难度较大的歌曲。后来泛指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

出处:战国·楚·宋玉《对楚王问》“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

《阳春白雪》又名《阳春古曲》,是春秋时期晋国的师旷所作。著名古琴曲。在战国时代成为楚国的高雅乐曲;亦指高深典雅、不够通俗易懂的文艺作品。常跟“下里巴人”对举。语出【汉】刘向《新序》卷二《杂事第二》:“辞客有歌於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陵采薇,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数十人而已也。 ”

李周翰注:“《阳春》、《白雪》,高曲名也。”后因用以泛指高雅的曲子。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结论二:“现在是‘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统一的问题,是提高和普及统一的问题。”

②下里巴人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是xià lǐ bā rén,原指战国时代楚国民间流行的一种歌曲,今用于比喻通俗的文学艺术。

出处:战国 楚 宋玉《对楚王问》:“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

③曲高和寡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是qǔ gāo hè guǎ,意思是曲调高深,能跟着唱的人很少。旧指知音难得。现比喻言论或作品不通俗,能了解的人很少。

出处:战国楚·宋玉《对楚王问》引商刻羽,杂以流徵,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人而已。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5-12-17
下里巴人~
第4个回答  2018-12-23
下里巴人,曲高和寡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