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孝廉节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忠:忠心、忠于,指对祖国忠心
孝:孝顺,指孝顺父母
廉:廉洁,指为官清廉
节:节气、气节,骨气,指为人处世要有气节

仁是孔子所推最高道德标准,儒家的伦理思想。后面的义礼智信,忠孝廉悌是其内容。仁本身就包孝、弟(悌)、忠、恕、礼、知、勇、恭、宽、信、敏、惠等做人道德标准。其中孝悌为其基础。仁是内核,礼是仁的表现。
仁:仁,是指人与人之间互相爱护,仁者爱人是也。(悲天悯人的生活态度,对待人和其他事物的方式。)
义:义,公正,合理,礼义廉耻四维之一。(遵循正义的生活道路。)
礼:礼,礼者体也,也就是说礼是为人处事的根本,做人的一个根本。(维持整个儒家社会的基本信条,是维系社会的规则形式,必须遵守,相当于程序法。)
智:智,即智慧。(能够在明辨是非基础上趋利避害的判断力。)
信:信,即诚信,信誉。(对承诺的遵行和高度尊重。)
忠:忠,即忠心,尽力做好本分之事。(对上位者奉献自己身心的行为。)
孝:孝,孝顺,针对长辈。(对父母有孝心尽孝道。)
悌:悌,尊敬兄长,兄弟和睦。(对兄弟姐妹的宽容爱护和尊敬。)
廉:为人清廉。
忍:忍,即忍耐。(对逆境和不顺的忍让和等待。)

[kǒng zǐ]
孔子(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8年4月11日) ,子姓, 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国栗邑,今属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出生地鲁国陬邑,今属山东省曲阜市。 中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曾受业于老子,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相传他有弟子三千,其中七十二贤人。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
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孔子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被尊为儒教始祖(非儒学),随着孔子影响力的扩大,孔子祭祀也一度成为和上帝、和国家的祖宗神同等级别的“大祀”。这种殊荣除老子外万古唯有孔子而已。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