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唐第一诗的诗人是谁?作品是哪首?谁来回答?

如题所述

  被称为“全唐第一诗”的诗人是: 张若虚,代表作是:《春江花月夜》。

  原诗:
  春江花月夜
  唐代 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 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 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 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 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 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 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 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 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 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 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 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 愿逐月 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 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 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 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 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 落月摇情满江树。

  译文:
  春天的江潮水势浩荡,与大海连成一片,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好像与潮水一起涌出来。
  月光照耀着春江,随着波浪闪耀千万里,所有地方的春江都有明亮的月光。
  江水曲曲折折地绕着花草丛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着开遍鲜花的树林好像细密的雪珠在闪烁。
  月色如霜,所以霜飞无从觉察。洲上的白沙和月色融合在一起,看不分明。
  江水、天空成一色,没有一点微小灰尘,明亮的天空中只有一轮孤月高悬空中。
  江边上什么人最初看见月亮,江上的月亮哪一年最初照耀着人?
  人生一代代地无穷无尽,只有江上的月亮一年年地总是相像。
  不知江上的月亮等待着什么人,只见长江不断地一直运输着流水。
  游子像一片白云缓缓地离去,只剩下思妇站在离别的青枫浦不胜忧愁。
  哪家的游子今晚坐着小船在漂流?什么地方有人在明月照耀的楼上相思?
  可怜楼上不停移动的月光,应该照耀着离人的梳妆台。
  月光照进思妇的门帘,卷不走,照在她的捣衣砧上,拂不掉。
  这时互相望着月亮可是互相听不到声音,我希望随着月光流去照耀着您。
  鸿雁不停地飞翔,而不能飞出无边的月光;月照江面,鱼龙在水中跳跃,激起阵阵波纹。
  (此二句写月光之清澈无边,也暗含鱼雁不能传信之意。)
  昨天夜里梦见花落闲潭,可惜的是春天过了一半自己还不能回家。
  江水带着春光将要流尽,江水边的月亮又要西落。
  斜月慢慢下沉,藏在海雾里,碣石与潇湘的离人距离无限遥远。
  不知有几人能趁着月光回家,唯有那西落的月亮摇荡着离情,洒满了江边的树林。

  评价:
  《春江花月夜》是中国唐代诗人张若虚所著,描绘春天夜晚江畔的景色,词句优美,被称为是“孤篇盖全唐”的杰作,闻一多称之为:“这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作者简介:
  张若虚(约660年-约720年),唐代诗人。扬州(今属江苏)人,生年卒月不详。官兖州兵曹。与贺知章、张旭、包融齐名,号“吴中四士”。诗以《春江花月夜》著名。今仅存诗两首。该诗描写细腻,音节和谐,颇受六朝诗风影响,流露出人生无常之感。后世包括词、曲在内的多种文学形式都可能受到该诗在音韵、场景描写等方面创意影响,从而也奠定了张若虚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张若虚的诗仅存二首于《全唐诗》中。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08-27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注解】:
1、黄鹤楼:故址在湖北武昌县,民国初年被火焚毁,传说古代有一位名叫费文的仙人,在此乘鹤登仙。也有人作昔人已乘白云去。
2、悠悠:久远的意思。
3、历历:清晰、分明的样子。
4、鹦鹉洲:在湖北省武昌县西南,根据后汉书记载,汉黄祖担任江夏太守时,在此
大宴宾客,有人献上鹦鹉,故称鹦鹉洲。

【韵译】:
传说中的仙人早乘黄鹤飞去,
这地方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
飞去的黄鹤再也不能复返了,
唯有悠悠白云徒然千载依旧。
汉阳晴川阁的碧树历历在目,
鹦鹉洲的芳草长得密密稠稠,
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我家乡?
面对烟波渺渺大江令人发愁!

【评析】:
这首诗是吊古怀乡之佳作。诗人登临古迹黄鹤楼,泛览眼前景物,即景而生情,
诗兴大作,脱口而出,一泻千里。既自然宏丽,又饶有风骨。诗虽不协律,但音节浏
亮而不拗口。真是信手而就,一气呵成,成为历代所推崇的珍品。传说李白登此楼,
目睹此诗,大为折服。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严沧浪也说唐人
七言律诗,当以此为第一。足见诗贵自然,纵使格律诗也无不如此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6-08-27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第3个回答  2016-08-27
李白,,,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