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四大家为什么不是文人画吗?

宋代的文人画家有苏轼,赵孟坚,李公麟,米氏父子,文同等,为什么北宋的李成和郭熙,南宋四大家不是呢?

在评价文人画的时代性上,林氏的观点则有些近似荒唐。他说:“宋元时的文人思想感情偏重于个人情志的抒发,以沉郁、超脱为基调。明末至清,个人感情偏于激愤、反抗。”文人山水画是在宋代形成体制的,众法皆备。虽说各家风格不同,但作品所表现的是一种高山仰止、雄浑壮阔、穷尽自然之象,融天人一道的时代风貌,绝非“沉郁、超脱”,亦非“偏重个人情志的抒发”。元朝山水画整体的时代风格是空灵、充实,它是中国古代山水画最终完成美学理想的最高形式。明末清初也非“偏于激愤、反抗”,如上文所说的,“怪涎”是绘画艺术发展的必然现象,与“激愤、反抗”没有必然的内在关系。林氏这段话明显有两个错误:一是以偏概全,一是概念失准。以偏概全,表现在以政治的观点想当然地评价时代和作者的绘画,又以个别作者的人生或绘画风格作为时代的代表。明末清初的绘画不可能都是“个人感情偏于激愤、反抗”,因为明、清是水墨画的天下,院画画家大多也是师承文人画家中的董巨、范宽、李成、米芾、黄公望,假如都是“激愤、反抗”,明朝院画家们岂不要被杀绝?董其昌就是晚明时期的画家,这位身居礼部尚书职位的书画大师、诗人和禅学家,一生富贵,其绘画作品中何来的“激愤、反抗”?清朝(无院画机制)绘画是四王的天下,四王是承袭董巨一脉的,而四僧(渐江、囗残、八大、石涛)的绘画只是沧海一粟,可以或略不计。概念失准,是将宋元两个不同时代的画风混为一谈。说元朝文人画“沉郁、超脱”还没蒙混一下,因为蒙古人入主中源;说宋朝的绘画“沉郁、超脱”则近似无稽之谈,北宋是中国古代史上难得的清平盛世,文人画家无需“沉郁、超脱”;南宋虽丧失半壁江山,许多志士投笔从戎,然以南宋四大家(刘、李、马、夏)为代表的院画(也是以水墨法为主)却在粉饰太平,没有“沉郁、超脱”的迹象。也许因为有这个因素,董其昌断然将南宋四大家的绘画排斥在文人画大门之外。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