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理学记忆的原理和过程出发,阐述如何提高记忆力

如题所述

人类记忆是大脑对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一般来说可以在结构上分为三种,即瞬时记忆,又称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其中短时记忆所保持的是某些经过筛选的信息。口译记忆包括识记,保持,回忆或再认三个过程。其中,识记过程在口译工作中与译员的听辨、理解相对应;保持过程与译员对原语信息的贮存相对应;而回忆或再认则与译语输出的准备工作相对应。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来说,记忆并不是对于储存信息的机械恢复,如果是的话,计算机岂不是可以比人类做得好得多。 1.根据认知心理学原理,利用信息视觉化、逻辑化提高短时记忆能力研究表明,短时记忆保持时间为±1分钟,容量为7±2。7表示7个不相关的数字或语音等信息。显而易见,人的短时记忆的容量是十分有限的。由于信息量7±2的局限性,训练的重点就落在了“ 7”上,即怎样更加有效地开发利用“7”?怎样扩大“7”的负载量,使之承载更多的信息?这项任务就是把组块的信息量最大化,即把短时记忆的基本单元最大化。与此同时,把凌乱的信息进行有序调整,形成提纲,在解码输出的工作阶段,以点带面,输出原语的信息内容。译员可以充分利用自身丰富的语言知识、文化背景知识,利用想象力归纳技巧,把所获得的信息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思维导图。我们知道,人们对于意义清晰、条理清楚、时间或空间有关联的信息更容易记忆长久,而不是那些点点滴滴的字、词、句子。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历:记住一个7位数的电话号码并不是十分困难,但是对一个8位数的或者1O位数的号码记忆起来就会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实践证明,把不相关的信息进行有条理、有规律地组织,上述任务就会容易很多。不妨打个比方:抽屉里放了许多女孩子喜欢的小饰品、发夹、耳环、手镯、项链等等。对于一个不善做家务、做事没条理的女孩子来说,打开抽屉,里面乱七八糟堆满了这些饰品,想要找一个出来确实需要花点时间。如果我们帮她在抽屉里用上一个蜂巢状的小盒子,情况就大不一样了:各种饰品分类地摆放在里面,挑选起来省时又省力。因此,短时记忆的信息的输入,如果被放进了蜂巢状的小盒子,即被组块、编码,译员就可以从容不迫地面对口译工作,即使再大的信息量也不怕。这也是记忆训练中,信息视觉化、逻辑化生动的例子。信息经过分析、加工处理,容易在记忆中留下深刻的印象。通过视觉化及逻辑分析的技巧,译员可以分清楚逻辑层次,哪些是主干信息,哪些是辅助信息,再把主干信息进行串联,或是因果关系的,或是并列类比关系的,或是推理论证关系的。例如,口译教程上有篇文章是关于人的睡觉的姿势与人的性格的关系的。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听到这篇文章的时候,学生们都把内容视觉化成了一个个睡着的人,把信息生动起来息的视觉化帮助他们缩小了信息所占用的记忆空间,把对零散的文字的记忆变成为对一个整体图像的记忆。2.通过激活长时记忆来提高短时记忆认知心理学认为,长时记忆是指学习材料经过复习或精细复述后在头脑中长久保持信息的记忆。它的特点是容量大,长期保持。相对于短时记忆,人的长时记忆能力,空间和容量是无限的。我们的长时记忆包括平时积累的词汇,语法,专业知识,双语言国家的文化背景等等。口译过程中,短时记忆记录听取到的信息,进行贮存处理,最后输出。其实在这个过程中,译员也不时地从长时记忆中提取相关的词汇、语言知识、背景知识。那么,成功地完成口译工作不仅需要过人的短时记忆能力,同样不可缺少日积月累的长时记忆的储备及时激活长时记忆这个巨大的信息库,使之成为主动记忆,参与当前的加活动,使之处于工作记忆中,接受更精细的加上,才是对知识最有效的利用。口译过程中,译员需要不时从长日记忆中提取相关的语言和专题知识对信息进行辅助理解、编码,长时记忆中信息的贮存量及其状态活跃与否关系到提取过程的速度,关系到辅助短时记忆进行理解、加工的速度。可见,长时记忆是口译理解的基础。没有长时记忆这个坚定有力的后援团的支持,恐怕短时记忆的能力再强的译员也不能胜任口译工作。我们都有过相似的经历,那就是,要记住你早已经熟悉的东比要记住全新的东西容易得多。因此,增加知识积累,才是改善记忆的根本途径。长时记忆的改善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其目标是增加长时记忆中储存的信息量,并优化信息的储存状态。3.通过笔记辅助长时记忆.延长短时记忆认知心理学强调记忆训练中的策略,诸如复述策略、注意策略、联想策略、分类策略、想象策略、自我提问策略等等。在训练过程中,复述策略可以通过笔记技巧的训练得以实施。根据心理学的原理,复杂的合成性质的、冗长复杂的语法结构信息有时会超出人脑的短时记忆句法负荷,使人脑语言中枢很难综合处理听辨到的词汇信息。译员需要借助于笔记形式对原语的内容信息进行整理,迅速地保留原语信息、要点和关键词语,尤其对人脑不易保持住的数字、专业名词等做出笔记。译员的大脑的负荷量总是有限的,尤其是在公众场合,情绪紧张,干扰来自很多方面,精力不易集中,如果单纯依靠记忆是无法将信息完整、准确地记住并翻译出来的。因此,口译笔记是译员记忆的延伸和补充,也是对原语思维线路的清晰整理。记录得当的、个性化的笔记,可以帮助译员减轻工作时的记忆压力,保汪口译工作的速度及质量。口译笔记应简明,尽量用最少的符号、文字、字母,尽量迅速地记录完整的意义,来弥补记忆的局限性,使手记与脑记形成互补,相互协调,使笔记成为记忆的指路标。认知心理学为我们提供了口译教学中记忆训练的理论基础,揭示了记忆的本质和特征。通过对信息的视觉化、逻辑化的处理,可以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提高记忆能力。教师同时配合以大量的、适当的训练材料,以及科学的教学方法,将会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8-06-10
1复述策略 2精细加工 3组织策略
复述策略 强调利用记忆规律合理复习,并亲自参与实际情景中强化记忆
精细加工 强调过渡学习以及要求学习者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
组织策略 为了更好的记忆在学习时通过列提纲,画概念图等组织策略要帮助了解新知识的结构,
首先根据艾宾浩斯曲线知识会遗忘,因此在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在学习新材料之前应该闭上眼镜重现刚刚学过的知识,以克服干扰,同时情景信息有利于帮助我们提取信息,所以应该积极投入到情景学习中(复述)。
接下来奥苏伯尔认为有意义的学习是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实质的非人为的联系,之所以进行精细加工是为了能将新旧知识联系在一起,比如现在要你记住韩国、蒙古、乌克兰和印度,你可将这四个国家与我们熟悉的东西南北联系在一起;记忆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和组织策略可以记成副公主(复,工,组)
最后,布鲁纳提出结构教学观认为教师要将学习材料的整体结构告诉学生,而我们的大脑也是以类似于抽象的逻辑图进行记忆的。所以学习组织策略是不错的记忆法。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3-03-29
记忆从信息加工的角度简单而言就是,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是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要想提高记忆力,必须从这三步开始,首先要易于编码,这涉及到记忆材料的刺激特点、数量和排列方式;其次,从编码的角度来讲,就是你的记忆方式、技巧问题和你自身的态度、动机等相关,最后,在提取过程中,由于时间等因素的影响,记忆效果呈艾宾浩斯曲线下降,所以提高记忆力就必须掌握记忆消退的规律,不断强化,在这一步,也要注意引起记忆的关联刺激。相反或相似都很容易被记忆起来。希望对你有用,觉得好就采纳了吧,这么多字也不容易。
第3个回答  2013-03-30
记忆的原理:视或听或触到等感觉器官于外界作用下 主动或被动 产生印象信息 反馈于大脑 经过大脑处理 于神经中枢的专门负责记忆的区域 留下信息 就产生了信息如何提高 最简单的就是反复的接触 加深印象 有规律的接触 等
第4个回答  2013-04-01
心理学上讲,人一般对自己相对来说感兴趣的东西记忆会更加深刻。所以如果想利用心理学来提高记忆力,就可以通过联想、转化等方法,将正在进行记忆的事物转化为熟悉的事物,通过联想和对比,将事物的具象化,可视化,提高记忆效率。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