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的词中,都有“词牌名”这种东西,这些词牌名有什么含义吗?

如《菩萨蛮》,《卜算子》,《清平乐》之类的,它们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⑴本来是乐曲的名称。例如《菩萨蛮》,据说是由于唐代大中初年③,女蛮国进贡,她们梳着高髻,戴着金冠,满身璎珞(璎珞是身上佩挂的珠宝),象菩萨。当时教坊因此谱成《菩萨蛮曲》。据说唐宜宗爱唱《菩萨蛮》词,可见是当时风行一时的曲子。《西江月》、《风入松》、《蝶恋花》等,都是属于这一类的。这些都是来自民间的曲调。

⑵摘取一首词中的几个字作为词牌。例如《忆秦娥》,因为依照这个格式写出的最初一首词开头两句是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 ,所以词牌就叫《忆秦娥》④,又叫《秦楼月》。《忆江南》本名《望江南》,又名《谢秋娘》但因白居易有一首咏“江南好”的词,最后一句是“能不忆江南”,所以词牌又叫《忆江南》。《如梦令》原名《忆仙姿》,改名《如梦令》,这是因为后唐庄宗所写的《忆仙姿》中有“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等句。《念奴娇》又叫《大江东去》,这是由于苏轼有一首《念奴娇》,第一句是“大江东去”。又叫《酹江月》,因为苏轼这首词最后三个字是“酹江月”。

⑶本来就是词的题目。《踏歌词》咏的是舞蹈,《舞马词》咏的是舞马,《唉乃曲》咏的是泛舟,《渔歌子》咏的是打鱼,《浪淘沙》咏的是浪淘沙,《抛球乐》咏的是抛绣球,《更漏子》咏的是夜。这种情况是最普遍的。凡是词牌下面注明“本意”的,就是说,词牌同时也是词题,不另有题目了。

但是,绝大多数的词都不是用“本意”的,因此,词牌之外还有词题。一般是在词牌下面用较小的字注出词题。在这种情况下,词题和词牌不发生任何关系。一首《浪淘沙》可以完全不讲到浪,也不讲到沙;一首《忆江南》也可以完全不讲到江南。这样,词牌只不过是词谱的何罢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05-11
在1楼的基础上说下,以前的词牌就是乐谱,不同的词牌有不同的调,乐工听了词牌,就知道这首词该怎么弹怎么唱,差不多等于现在的曲谱。

现在因为没人知道古词该怎么唱,所以词牌在现在只起到规范字数的作用了。当然也有的词牌有限韵,平仄的要求。
第2个回答  2008-05-11
嗯,怎么说呢,虽然我也是一个宋词爱好者,但这毕竟不是三言两语能够说清楚的。
这样好了,给你一些网址,你自己去用心揣摩,应该能有所收获。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7854656.html?si=1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1677400.html?si=2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