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翻译

用现代文翻译下面1片文章:(注:无聊的人瞎回答的鄙视)
(一)何不食肉糜
帝尝在华林园,闻虾蟆声,谓左右曰:“此鸣者为官乎?私乎?”或对日:“在官地为官,在私地为私。”及天下慌乱,百姓饿死,帝曰:“何不食肉糜?”其蒙蔽皆此类也。

第1个回答  2008-05-11
内阁江名鸭绿,塞号卢龙。桃花春涨,榆叶秋丛。
内阁灵钟胜地,祥毓女宗。高门冠冕,无族鼎钟。
内阁羊城建节,麟阁敉功。诞生令淑,秀外惠中。
内阁华标彩蕣,茂映赪桐。曰嫔君子,夭矫犹龙。
内阁纶扉闻礼,学海耽躬。同心黾勉,有婉其容。
内阁柔性仰事,怡声外恭。移卣奉御,执匜敬共。
内阁苹蘩精白,刀尺女红。鸳机支石,蚕月提笼。
内阁孝思不匮,俭德可风。闺房知己,琴瑟嘉通。
内阁产同瑜珥,兆类罴熊。乃膺沉痼,弥月告凶。
内阁翠屏昼冷,画翟晨空。凤萧声杳,鸾镜尘封。
内阁哀旄路转,挽曲涂穷。荒原漠漠,雨峡蒙蒙。
内阁千秋黄壤,百世青松。

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教习庶吉士昆山徐乾学撰文,
经筵讲官起居注翰林院左都御史泽州陈廷敬篆盖,
日讲官起居注翰林院侍读学士钱塘高士奇书丹。

呜呼!始容若之丧而余哭之恸也。今其弃余也数月矣,余每一念至,未尝不悲来填膺也。呜呼!岂直师友之情乎哉。余阅世将老矣,从吾游者亦众矣,如容若之天姿之纯粹、识见之高明、学问之淹通、才力之强敏,殆未有过之者也。天不假之年,余固抱丧予之痛,而闻其丧者,识与不识皆哀而出涕也,又何以得此于人哉!太傅公失其爱子,至今每退朝,望子舍必哭,哭已,皇皇焉如冀其复者,亦岂寻常父子之情也。至尊每为太傅劝节哀,太傅愈益悲不自胜。余间过相慰则执余手而泣曰:惟君知我子,惠邀君言以掩诸幽,使我子虽死犹生也。余奚忍以不文为辞。顾余之知容若,自壬子秋榜后始,迄今十三四年耳。后容若入侍中,禁廷严密,其言论梗概,有非外臣所得而知者。太傅属痛悼未能殚述,则是余之所得而言者,其于容若之生平又不过什之二三而已。呜呼!是重可悲也。容若,姓纳兰氏,初名成德,后避东宫嫌名,改曰性德。年十七补诸生,贡入太学。余弟立斋为祭酒,深器重之,谓余曰:司马公贤子非常人也。明年,举顺天乡试,余忝主司,宴于京兆府,偕诸举人青袍拜堂下,举止闲雅。越三日,谒余邸舍,谈经史源委及文体正变,老师宿儒有所不及。明年会试中式将廷对,患寒疾,太傅曰:吾子年少,其少俟之。于是益肆力经济之学,熟读通鉴及古人文辞,三年而学大成。岁丙辰应殿试,条对凯切,书法遒逸,读卷执事各官咸叹异焉。名在二甲赐进士出身。闭门埽轨,萧然若寒素,客或诣者辄避匿。拥书数千卷,弹琴咏诗自娱悦而已。未几,太傅入秉钧,容若选授三等侍卫,出入扈从,服劳惟谨,上眷注异于他侍卫。久之,晋二等,寻晋一等。上之幸海子、沙河、西山、汤泉,及畿辅、五台、口外、盛京、乌刺,及登东岱、幸阙里、省江南,未尝不从。先后赐金牌、彩缎、上尊御馔、袍帽、鞍马、弧矢、字帖、佩刀、香扇之属甚夥。是岁万寿节,上亲书唐贾至《早朝》七言律赐之。月余,令赋《乾清门应制诗》,译御制《松赋》,皆称旨,于是外庭佥言,上知其有文武才,非久且迁擢矣。呜呼,孰意其七日不汗死耶!容若既得疾,上使中官侍卫及御医日数辈络绎至第诊治。于是上将出关避暑,命以疾增减报,日再三,疾亟,亲处方药赐之,未及进而殁,上为之震悼,中使赐奠,恤典有加焉。容若尝奉使觇梭龙诸羌,其殁后旬日,适诸羌输款,上于行在遣官使拊其几筵哭而告之,以其尝有劳于是役也。于此亦足以知上所以属任之者非一日矣。呜呼,容若之当官任职,其事可得而纪者,止于是矣。余滋以其孝友忠顺之性,殷勤固结,书所不能尽之言,言所不能传之意,虽若可仿佛其一二而终莫能而悉也为可惜也。容若性至孝,太傅尝偶恙,日侍左右,衣不解带,颜色黝黑,及愈乃复初。太傅及夫人加餐辄色喜,以告所亲。友爱幼弟,弟或出,必遣亲近傔仆护之,反必往视,以为常。其在上前,进反曲折有常度。性耐劳苦,严寒执热,直庐顿次,不敢乞休沐自逸,类非绮襦纨袴者所能堪也。自幼聪敏,读书一再过即不忘。善为诗,在童子已句出惊人,久之益工,得开元、大历间丰格。尤喜为词,自唐、五代以来诸名家词皆有选本,以洪武韵改并联属名《词韵正略》。所著《侧帽集》后更名《饮水集》者,皆词也。好观北宋之作,不喜南渡诸家,而清新秀隽,自然超逸,海内名为词者皆归之,他论著尚多。其书法摹褚河南,临本禊帖,间出入于黄庭内景经。当入对殿廷,数千言立就,点画落纸无一笔非古人者。荐绅以不得上第入词馆为容若叹息,及被恩命引而置之珥貂之行,而后知上之所以造就之者,别有在也。容若数岁即善骑射,自在环卫益便习,发无不中,其扈跸时,雕弓书卷,错杂左右,日则校猎,夜必读书,书声与他人鼾声相和。间以意制器,多巧倕所不能。于书画评鉴最精。其料事屡中,不肯轻与人谋,谋必竭其肺腑。尝读赵松雪自写照诗有感,即绘小像仿其衣冠,坐客或期许过当,弗应也。余谓之曰:尔何酷类王逸少!容若心独喜。所论古时人物,尝言王茂弘阑阇阑阇,心术难问;娄师德唾面自乾,大无廉耻,其识见多此类。间尝与之言往圣昔贤修身立行及于民物之大端,前代兴亡理乱所在,未尝不慨然以思。读书至古今家国之故,忧危明盛,持盈守谦、格人先正之遗戒,有动于中未尝不形于色也。呜呼,岂非大雅之所谓亦世克生者耶;而竟止于斯也。夫岂徒吾党之不幸哉!君之先世有叶赫之地,自明初内附中国,讳星根达尔汉,君始祖也,六传至讳杨吉努,君高祖考也。有子三人,第三子讳金台什,君曾祖考也。女弟为太祖高皇帝后,生太宗文皇帝。太祖高皇帝举大事而叶赫为明外捍,数遣使谕,不听,因加兵克叶赫,金台什死焉。卒以旧恩存其世祀。其次子即今太傅公之考,讳倪迓韩,君祖考也。君太傅之长子,母觉罗氏,一品夫人。渊源令绪,本崇积厚,发闻滋大,若不可圉。配卢氏,两广总督兵部尚书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兴祖之女,赠淑人,先君卒;继室官氏,光禄大夫少保一等公朴尔普女,封淑人;男子子二人,福哥、永寿,女子子一人,皆幼。君生于顺治十一年十二月,卒于康熙二十四年五月已丑,年三十有一。君所交游,皆一时儁异,于世所称落落难合者,若无锡严绳孙、顾贞观、秦松龄、秀水朱彝尊,慈溪姜宸英,尤所契厚,吴江吴兆骞久徙绝塞,君闻其才,力赎而还之。坎坷失职之士走京师,生馆死殡,于赀财无所计惜,以故君之丧,哭之者皆出涕,为挽辞者数十百人,有生平未识面者。其于余绸缪笃挚,数年之中,殆日以余之休戚为休戚也,故余之痛尤深,既为诗以哭之,应太傅之命而又为之铭。铭曰:天实生才,蕴崇胚胎,将象贤而奕世也,而靳与之年,谓之何哉!使功绪不显于旗常、德泽不究于黎庶,岂其有物焉为之灾。惟其所树立,亦足以不死矣,亦又奚哀!
第2个回答  2008-05-08
皇清纳腊室卢氏墓志铭

赐进士出身候补内阁中书舍人平湖叶舒崇撰

夫人卢氏,奉天人,其先永平人也。毓瑞医闾,形胜桃花之岛,溯源营室,家声孤竹之城。父兴祖,总督两广、兵部右侍郎、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树节五羊、申威百粤,珠江波静,冠赐高蝉,铜柱勋崇,门施行马。传唯礼义,城南韦杜之家;训有诗书,江右潘杨之族。夫人生而婉娈,性本端庄,贞气天情,恭容礼典。明珰佩月,即如淑女之章;晓镜临春,自有夫人之法。幼承母训,娴彼七襄;长读父书,佐其四德。高门妙拣,首闻敬仲之占;快婿难求,独坦右军之腹。年十八,归余同年生成德,姓纳腊氏,字容若。乌衣门巷,百两迎归;龙藻文章,三星并咏。夫人职首供甘,义均主鬯,二南苹藻,无愧公宫;三日羹汤,便谙姑性。人称克孝,郑袤之壶攸彰;敬必如宾,冀缺之型不坠。宜尔家室,箴盥惟仪,浣我衣裳,纮綖是务。洵无訾于中馈,自不忝于大家。无何玉号麒麟,生由天上;因之调分凰凤,响绝人间。霜露忽侵,年龄不永。非无仙酒,谁传延寿之杯;欲觅神香,竟乏返魂之术。呜呼哀哉!康熙十六年五月三十日卒,春秋二十有一。生一子海亮。容若身居华阀,达类前修,青眼难期,红尘置合;夫人境非挽鹿,自契同心,遇辟游鱼,岂殊比目。抗情尘表,则视有浮云;抚操闺中,则志存流水。于其没也,悼亡之吟不少,知己之恨尤深。今以十七年七月二十八日葬于玉河皂荚屯之祖茔。木有相思,似类杜原之兆;石曾作镜,何年华表之归。睹云气而俳徊,怅神光之离合。呜呼哀哉!铭曰:

内阁江名鸭绿,塞号卢龙。桃花春涨,榆叶秋丛。
内阁灵钟胜地,祥毓女宗。高门冠冕,无族鼎钟。
内阁羊城建节,麟阁敉功。诞生令淑,秀外惠中。
内阁华标彩蕣,茂映赪桐。曰嫔君子,夭矫犹龙。
内阁纶扉闻礼,学海耽躬。同心黾勉,有婉其容。
内阁柔性仰事,怡声外恭。移卣奉御,执匜敬共。
内阁苹蘩精白,刀尺女红。鸳机支石,蚕月提笼。
内阁孝思不匮,俭德可风。闺房知己,琴瑟嘉通。
内阁产同瑜珥,兆类罴熊。乃膺沉痼,弥月告凶。
内阁翠屏昼冷,画翟晨空。凤萧声杳,鸾镜尘封。
内阁哀旄路转,挽曲涂穷。荒原漠漠,雨峡蒙蒙。
内阁千秋黄壤,百世青松。皇清通议大夫一等侍卫佐领纳兰君墓志铭

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教习庶吉士昆山徐乾学撰文,
经筵讲官起居注翰林院左都御史泽州陈廷敬篆盖,
日讲官起居注翰林院侍读学士钱塘高士奇书丹。

呜呼!始容若之丧而余哭之恸也。今其弃余也数月矣,余每一念至,未尝不悲来填膺也。呜呼!岂直师友之情乎哉。余阅世将老矣,从吾游者亦众矣,如容若之天姿之纯粹、识见之高明、学问之淹通、才力之强敏,殆未有过之者也。天不假之年,余固抱丧予之痛,而闻其丧者,识与不识皆哀而出涕也,又何以得此于人哉!太傅公失其爱子,至今每退朝,望子舍必哭,哭已,皇皇焉如冀其复者,亦岂寻常父子之情也。至尊每为太傅劝节哀,太傅愈益悲不自胜。余间过相慰则执余手而泣曰:惟君知我子,惠邀君言以掩诸幽,使我子虽死犹生也。余奚忍以不文为辞。顾余之知容若,自壬子秋榜后始,迄今十三四年耳。后容若入侍中,禁廷严密,其言论梗概,有非外臣所得而知者。太傅属痛悼未能殚述,则是余之所得而言者,其于容若之生平又不过什之二三而已。呜呼!是重可悲也。容若,姓纳兰氏,初名成德,后避东宫嫌名,改曰性德。年十七补诸生,贡入太学。余弟立斋为祭酒,深器重之,谓余曰:司马公贤子非常人也。明年,举顺天乡试,余忝主司,宴于京兆府,偕诸举人青袍拜堂下,举止闲雅。越三日,谒余邸舍,谈经史源委及文体正变,老师宿儒有所不及。明年会试中式将廷对,患寒疾,太傅曰:吾子年少,其少俟之。于是益肆力经济之学,熟读通鉴及古人文辞,三年而学大成。岁丙辰应殿试,条对凯切,书法遒逸,读卷执事各官咸叹异焉。名在二甲赐进士出身。闭门埽轨,萧然若寒素,客或诣者辄避匿。拥书数千卷,弹琴咏诗自娱悦而已。未几,太傅入秉钧,容若选授三等侍卫,出入扈从,服劳惟谨,上眷注异于他侍卫。久之,晋二等,寻晋一等。上之幸海子、沙河、西山、汤泉,及畿辅、五台、口外、盛京、乌刺,及登东岱、幸阙里、省江南,未尝不从。先后赐金牌、彩缎、上尊御馔、袍帽、鞍马、弧矢、字帖、佩刀、香扇之属甚夥。是岁万寿节,上亲书唐贾至《早朝》七言律赐之。月余,令赋《乾清门应制诗》,译御制《松赋》,皆称旨,于是外庭佥言,上知其有文武才,非久且迁擢矣。呜呼,孰意其七日不汗死耶!容若既得疾,上使中官侍卫及御医日数辈络绎至第诊治。于是上将出关避暑,命以疾增减报,日再三,疾亟,亲处方药赐之,未及进而殁,上为之震悼,中使赐奠,恤典有加焉。容若尝奉使觇梭龙诸羌,其殁后旬日,适诸羌输款,上于行在遣官使拊其几筵哭而告之,以其尝有劳于是役也。于此亦足以知上所以属任之者非一日矣。呜呼,容若之当官任职,其事可得而纪者,止于是矣。余滋以其孝友忠顺之性,殷勤固结,书所不能尽之言,言所不能传之意,虽若可仿佛其一二而终莫能而悉也为可惜也。容若性至孝,太傅尝偶恙,日侍左右,衣不解带,颜色黝黑,及愈乃复初。太傅及夫人加餐辄色喜,以告所亲。友爱幼弟,弟或出,必遣亲近傔仆护之,反必往视,以为常。其在上前,进反曲折有常度。性耐劳苦,严寒执热,直庐顿次,不敢乞休沐自逸,类非绮襦纨袴者所能堪也。自幼聪敏,读书一再过即不忘。善为诗,在童子已句出惊人,久之益工,得开元、大历间丰格。尤喜为词,自唐、五代以来诸名家词皆有选本,以洪武韵改并联属名《词韵正略》。所著《侧帽集》后更名《饮水集》者,皆词也。好观北宋之作,不喜南渡诸家,而清新秀隽,自然超逸,海内名为词者皆归之,他论著尚多。其书法摹褚河南,临本禊帖,间出入于黄庭内景经。当入对殿廷,数千言立就,点画落纸无一笔非古人者。荐绅以不得上第入词馆为容若叹息,及被恩命引而置之珥貂之行,而后知上之所以造就之者,别有在也。容若数岁即善骑射,自在环卫益便习,发无不中,其扈跸时,雕弓书卷,错杂左右,日则校猎,夜必读书,书声与他人鼾声相和。间以意制器,多巧倕所不能。于书画评鉴最精。其料事屡中,不肯轻与人谋,谋必竭其肺腑。尝读赵松雪自写照诗有感,即绘小像仿其衣冠,坐客或期许过当,弗应也。余谓之曰:尔何酷类王逸少!容若心独喜。所论古时人物,尝言王茂弘阑阇阑阇,心术难问;娄师德唾面自乾,大无廉耻,其识见多此类。间尝与之言往圣昔贤修身立行及于民物之大端,前代兴亡理乱所在,未尝不慨然以思。读书至古今家国之故,忧危明盛,持盈守谦、格人先正之遗戒,有动于中未尝不形于色也。呜呼,岂非大雅之所谓亦世克生者耶;而竟止于斯也。夫岂徒吾党之不幸哉!君之先世有叶赫之地,自明初内附中国,讳星根达尔汉,君始祖也,六传至讳杨吉努,君高祖考也。有子三人,第三子讳金台什,君曾祖考也。女弟为太祖高皇帝后,生太宗文皇帝。太祖高皇帝举大事而叶赫为明外捍,数遣使谕,不听,因加兵克叶赫,金台什死焉。卒以旧恩存其世祀。其次子即今太傅公之考,讳倪迓韩,君祖考也。君太傅之长子,母觉罗氏,一品夫人。渊源令绪,本崇积厚,发闻滋大,若不可圉。配卢氏,两广总督兵部尚书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兴祖之女,赠淑人,先君卒;继室官氏,光禄大夫少保一等公朴尔普女,封淑人;男子子二人,福哥、永寿,女子子一人,皆幼。君生于顺治十一年十二月,卒于康熙二十四年五月已丑,年三十有一。君所交游,皆一时儁异,于世所称落落难合者,若无锡严绳孙、顾贞观、秦松龄、秀水朱彝尊,慈溪姜宸英,尤所契厚,吴江吴兆骞久徙绝塞,君闻其才,力赎而还之。坎坷失职之士走京师,生馆死殡,于赀财无所计惜,以故君之丧,哭之者皆出涕,为挽辞者数十百人,有生平未识面者。其于余绸缪笃挚,数年之中,殆日以余之休戚为休戚也,故余之痛尤深,既为诗以哭之,应太傅之命而又为之铭。铭曰:天实生才,蕴崇胚胎,将象贤而奕世也,而靳与之年,谓之何哉!使功绪不显于旗常、德泽不究于黎庶,岂其有物焉为之灾。惟其所树立,亦足以不死矣,亦又奚哀!
第3个回答  2008-05-04
皇清纳腊室卢氏墓志铭

赐进士出身候补内阁中书舍人平湖叶舒崇撰

夫人卢氏,奉天人,其先永平人也。毓瑞医闾,形胜桃花之岛,溯源营室,家声孤竹之城。父兴祖,总督两广、兵部右侍郎、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树节五羊、申威百粤,珠江波静,冠赐高蝉,铜柱勋崇,门施行马。传唯礼义,城南韦杜之家;训有诗书,江右潘杨之族。夫人生而婉娈,性本端庄,贞气天情,恭容礼典。明珰佩月,即如淑女之章;晓镜临春,自有夫人之法。幼承母训,娴彼七襄;长读父书,佐其四德。高门妙拣,首闻敬仲之占;快婿难求,独坦右军之腹。年十八,归余同年生成德,姓纳腊氏,字容若。乌衣门巷,百两迎归;龙藻文章,三星并咏。夫人职首供甘,义均主鬯,二南苹藻,无愧公宫;三日羹汤,便谙姑性。人称克孝,郑袤之壶攸彰;敬必如宾,冀缺之型不坠。宜尔家室,箴盥惟仪,浣我衣裳,纮綖是务。洵无訾于中馈,自不忝于大家。无何玉号麒麟,生由天上;因之调分凰凤,响绝人间。霜露忽侵,年龄不永。非无仙酒,谁传延寿之杯;欲觅神香,竟乏返魂之术。呜呼哀哉!康熙十六年五月三十日卒,春秋二十有一。生一子海亮。容若身居华阀,达类前修,青眼难期,红尘置合;夫人境非挽鹿,自契同心,遇辟游鱼,岂殊比目。抗情尘表,则视有浮云;抚操闺中,则志存流水。于其没也,悼亡之吟不少,知己之恨尤深。今以十七年七月二十八日葬于玉河皂荚屯之祖茔。木有相思,似类杜原之兆;石曾作镜,何年华表之归。睹云气而俳徊,怅神光之离合。呜呼哀哉!铭曰:

内阁江名鸭绿,塞号卢龙。桃花春涨,榆叶秋丛。
内阁灵钟胜地,祥毓女宗。高门冠冕,无族鼎钟。
内阁羊城建节,麟阁敉功。诞生令淑,秀外惠中。
内阁华标彩蕣,茂映赪桐。曰嫔君子,夭矫犹龙。
内阁纶扉闻礼,学海耽躬。同心黾勉,有婉其容。
内阁柔性仰事,怡声外恭。移卣奉御,执匜敬共。
内阁苹蘩精白,刀尺女红。鸳机支石,蚕月提笼。
内阁孝思不匮,俭德可风。闺房知己,琴瑟嘉通。
内阁产同瑜珥,兆类罴熊。乃膺沉痼,弥月告凶。
内阁翠屏昼冷,画翟晨空。凤萧声杳,鸾镜尘封。
内阁哀旄路转,挽曲涂穷。荒原漠漠,雨峡蒙蒙。
内阁千秋黄壤,百世青松。

纳兰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明珠长子,顺治十一年十二月十二日( 1655年1月19日)出生于满州正黄旗。原名成德,因避皇太子胤礽(小名保成)之讳,改名性德。因生于腊月,小时称冬郎。纳兰性德自幼天资聪颖,读书过目不忘,数岁时即习骑射,17岁入太学读书,为国子监祭酒徐文元赏识,推荐给其兄内阁学士,礼部侍郎徐乾学。纳兰性德18岁参加顺天府乡试,考中举人,19岁 准备参加会试,但因病没能参加殿试。尔后数年中他更发奋研读,并拜徐乾学为 师。在名师的指导下,他在两年中,主持编纂了一部1792卷编的儒学汇编—《通志堂经解》,受到皇上的赏识,也为今后发展打下了基础。他又把搜读经史过程 中的见闻和学友传述记录整理成文,用三四年时间,编成四卷集《渌水亭杂识》, 其中包含历史、地理、天文、历算、佛学、音乐、文学、考证等方面知识。表现 出他相当广博的学识基础和各方面的意趣爱好。

纳兰性德22岁时,再次参加进士考试,以优异成绩考中二甲第七名。康熙皇帝授他三等侍卫的官职,以后升为二等,再升为一等。作为皇帝身边的御前侍卫,以英俊威武的武官身份参与风流斯文的诗文之事。随皇帝南巡北狩,游历四方,奉命参与重要的战略侦察,随皇上唱和诗词,译制著述,因称圣意,多次受到恩赏,是人们羡慕的文武兼备的年少英才,帝王器重的随身近臣,前途无量的达官 显贵。

但作为诗文艺术的奇才,他在内心深处厌倦官场庸俗和侍従生活,无心功名 利禄。虽“身在高门广厦,常有山泽鱼鸟之思”。他诗文均很出色,尤以词作杰 出,著称于世。24岁时,他把自己的词作编选成集,名为《侧帽集》,后更名为 《饮水词》,再后有人将两部词集增遗补缺,共 342首,编辑一处,名为《纳兰 词》。传世的《纳兰词》在当时社会上就享有盛誉,为文人、学士等高度评价, 成为那个时代词坛的杰出代表。 在当时社会上就享有盛誉,为文人、学士等高度评价,成为那个时代词坛的杰出代表。
纳兰纳兰性德十七岁时娶妻卢氏。少年夫妻无限恩爱,新婚美满生活激发他的诗 词创作。卢氏于婚后三年去世。沉重的精神打击使他在以后的悼亡诗词中一再流 露出哀惋凄楚的不尽相思之情和怅然若失的怀念心绪。纳兰性德后又续娶关氏,并有侧室颜氏。
卢氏父亲卢兴祖官至两广总督,是两省的最高军政长官,是的道的封疆大吏。
由此说来,卢氏也是与纳兰家门当户对的大家闺秀。有关卢氏的记述道“夫人生
而婉,性本端庄,贞气天情,恭客礼典。明珰佩月,即如淑女之章,晓镜临春,
自有夫人之法……幼承母训,娴彼七襄,长读父书,佐其四德”。従中可以知道
卢氏是一个美丽端庄、有教养、有文化、三従四德的标准淑女。纳兰性德与卢氏
少年夫妻,恩爱美满,柔情万般。従这个时期的诗词中,任何人都能感受到神怡
心醉的燕尔之悦。“戏将莲菂抛池里,种出莲花是并头。”活现出两人于庭院中
以嬉戏表达对爱情的美好憧憬。“偏是玉人怜雪藕,为他心里一丝丝。”形象地
勾画出情人的心心相印和爱之绵绵。“为怕花残却怕开”表达的是不敢轻意触动
美好,生怕失却的担心。“兽锦还余昨夜温”那种对红绡帐中卧鸳鸯的回味、重
温。“自把红窗开一扇,放他明月枕边看。”艺术地描述了在无限温馨中,对心
爱的异性的倾心研读与细细欣赏。真是才子遇佳人,天地浪漫,风月无边。每当
纳兰性德随皇帝出巡,或奉旨出差在外,多情的他又平添了更多的离仇别恨。“
千重烟水路茫茫,不许征人不望乡。次是月明无睡夜,尽将前事细思量。”“碎
虫寒叶共秋声,诉出龙沙万里情。遥想碧窗红烛畔,玉纤时为数归程。”关山重
重,路途迢迢,心系娇妻,千里寄怀。
纳兰他们的这种“大观园”中的贵族少爷,小姐的爱情,是要有相当的物质、文化基础的。与当时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劳动人民的情感是有相当距离的。离开寄生生活,如此这般爱情就要换种式样了。由于他们生活在极其优裕的环境中,没有更多的繁琐俗务干扰,可以在比较纯粹的境地去体验那种更接近本质意义的爱。那种在世俗人眼里几近完美的家庭环境,物质基础,郎才女貌,构成所谓天设地造的最佳婚配组合。有道是浪漫的年龄,新婚燕尔,真正的生活尚末开始,各种矛盾均末形成、展开。更兼诗人的特质与诗词的魅力:升华情感,煊染生活,能带着理想,牵魂引魄,游梦天方。就是酒不醉人,人也要自醉。诗人升华了爱情,爱情成就了诗人。比翼之鸟,振翅双飞。一路欢歌,一路欢歌……

纳兰就在这如梦的美好境界里,无情的上苍把霹雳掷向人间。结婚三载的卢氏,
因为难产,竟在十九岁如花初绽的年龄,撒手人寰。此前一切都太美好、太完满、
太浪漫,这个噩耗太突然、太残酷、太无情,因此对纳兰性德的打击也太大了!
谁能相信这一切是真的呢?纳兰性德在双林寺给亡妻守灵时,仍难确信这生死诀
别,“挑灯坐,坐久忆年时。薄雾笼花娇欲泣,夜深微月下杨枝。催道太眠迟。
憔悴去,此恨有谁知,天上人间俱伥望,经声佛火两凄迷,未梦已先疑。”香消
玉陨,“风雨消磨生死别”。情天恨海,“情在不能醒”。万念俱灰的诗人,此
时只能在梦中与娇妻相会。“客夜怎生过?梦相伴,倚窗吟和。薄嗔佯笑道,若
不是恁凄凉,肯来么?来去苦匆匆,谁拟待,晓钟敲破。乍偎人,一闪灯花堕,
却对着琉璃火。”(《寻芳草,萧寺记梦》)欲哭已无泪,尽使柔肠寸断。曾是
“双栖蝶”,又作“夜来双燕宿”,海誓山盟“不信鸳鸯头不白”。生者对死者
无尽的相思情,竟使得従不作诗的妻子在四年后的梦里约会中道出“衔恨愿为天
上月,年年犹得向郎圆”。真是他在《沁圆春》中写到的“……便人间天上,尘
缘未断,春花秋月,触绪还伤。……两处鸳鸯各自凉……”。看来,在冥冥之中,
他们已约定:人间的遗憾在不久的将来,于天上去圆满永远。
第4个回答  2008-05-04
皇清纳腊室卢氏墓志铭

赐进士出身候补内阁中书舍人平湖叶舒崇撰

夫人卢氏,奉天人,其先永平人也。毓瑞医闾,形胜桃花之岛,溯源营室,家声孤竹之城。父兴祖,总督两广、兵部右侍郎、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树节五羊、申威百粤,珠江波静,冠赐高蝉,铜柱勋崇,门施行马。传唯礼义,城南韦杜之家;训有诗书,江右潘杨之族。夫人生而婉娈,性本端庄,贞气天情,恭容礼典。明珰佩月,即如淑女之章;晓镜临春,自有夫人之法。幼承母训,娴彼七襄;长读父书,佐其四德。高门妙拣,首闻敬仲之占;快婿难求,独坦右军之腹。年十八,归余同年生成德,姓纳腊氏,字容若。乌衣门巷,百两迎归;龙藻文章,三星并咏。夫人职首供甘,义均主鬯,二南苹藻,无愧公宫;三日羹汤,便谙姑性。人称克孝,郑袤之壶攸彰;敬必如宾,冀缺之型不坠。宜尔家室,箴盥惟仪,浣我衣裳,纮綖是务。洵无訾于中馈,自不忝于大家。无何玉号麒麟,生由天上;因之调分凰凤,响绝人间。霜露忽侵,年龄不永。非无仙酒,谁传延寿之杯;欲觅神香,竟乏返魂之术。呜呼哀哉!康熙十六年五月三十日卒,春秋二十有一。生一子海亮。容若身居华阀,达类前修,青眼难期,红尘置合;夫人境非挽鹿,自契同心,遇辟游鱼,岂殊比目。抗情尘表,则视有浮云;抚操闺中,则志存流水。于其没也,悼亡之吟不少,知己之恨尤深。今以十七年七月二十八日葬于玉河皂荚屯之祖茔。木有相思,似类杜原之兆;石曾作镜,何年华表之归。睹云气而俳徊,怅神光之离合。呜呼哀哉!铭曰:

内阁江名鸭绿,塞号卢龙。桃花春涨,榆叶秋丛。
内阁灵钟胜地,祥毓女宗。高门冠冕,无族鼎钟。
内阁羊城建节,麟阁敉功。诞生令淑,秀外惠中。
内阁华标彩蕣,茂映赪桐。曰嫔君子,夭矫犹龙。
内阁纶扉闻礼,学海耽躬。同心黾勉,有婉其容。
内阁柔性仰事,怡声外恭。移卣奉御,执匜敬共。
内阁苹蘩精白,刀尺女红。鸳机支石,蚕月提笼。
内阁孝思不匮,俭德可风。闺房知己,琴瑟嘉通。
内阁产同瑜珥,兆类罴熊。乃膺沉痼,弥月告凶。
内阁翠屏昼冷,画翟晨空。凤萧声杳,鸾镜尘封。
内阁哀旄路转,挽曲涂穷。荒原漠漠,雨峡蒙蒙。
内阁千秋黄壤,百世青松。
第5个回答  2008-03-25
不一定很准确,大意如下:
楚庄王发兵讨伐宋国,宋国向晋国告急求救,晋景公打算发兵救宋,大臣伯宗劝止说:"现在楚国得天之利,国势强盛,我们不应直接与他们对抗,(应另谋他策.)"于是在全国征求有胆识有能力的壮士,最后找到一位叫解扬,字子虎的霍地的人,派他到宋国出使安抚宋国,劝他们不要投降楚国而是坚持反抗(从而以牺牲宋国的代价来削弱楚国的国力)。解扬出使途中经过郑国,那时郑国刚刚与楚国结盟,郑国就把解扬抓住献给楚国。楚庄王给了解扬很多的赏赐,让他反过来做,劝宋国赶快投降,在庄王再三的邀请劝说下,解扬答应了。于是楚国将解扬送上很高的楼车上,让他对着被围困的郑国都城大喊劝降的话。解扬登上楼车后就背叛了与楚王的约定而执行了晋王的命令,对着城内大喊道:“晋国将举全国之兵来救宋,宋国目前的形势虽然危急,但不要担心,晋国的救兵马上就到了。”楚王大怒,要把解扬给煮了。解扬说:“君王能够制定命令指挥臣下是因为义,臣下接受并完成任务是因为信,我接受国君的命令出使,为了完成任务虽死也决不会有二心。”楚国说:你前面也答应了我,现在却背叛了对我的诺言,哪里有什么信?解扬说:我把自己的性命交给大王(作为我失信于大王的报答),这也是为了完成君王的使命,我没有什么可后悔的。解扬又回头对楚国的大臣们说:“你们这些做人家臣子的,千万别忘了象我这样忠于君王的人是要被杀死的呀!”(丫的这句话才真是毒)。楚国的那些王公大臣们听了这句都呆不住了,纷纷劝楚王放了他,最后楚王也没办法,只得把解扬放回国去了。解扬立此大功,被晋景公封了个上卿的爵位。因为解扬是霍地的人,名字又叫子虎,所以后世的人称赞他为霍虎。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