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诗押韵的规律

如题所述

您好。
律诗押韵规则:
一,律诗只押平声韵。

律诗押韵与词曲不同,词曲有的押平声韵,有的押仄声韵,有的可以平仄韵转换。戏曲有的用韵稀疏,有的用韵稠密,密韵中有的句句押韵。句句押韵的有的是隔句押平声韵,隔句押仄声韵,极有规律,唱起来抑扬顿挫,和谐美妙。古代的律诗却不同,以押平声韵为多,押仄声韵的极少,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因为仄声字发音短促低沉,平声字发音响亮悠长,而二者相比,平声韵更优美动听。现在,律诗就只押平声韵了。我们说的律诗都是指押平声韵的。在押平声韵中,即可以都押阴平韵,也可以都押阳平韵,还可以阴平、阳平交错押韵。同调押韵具有和谐美,交错押韵具有变化美。

二,对句押韵,首句可押韵也可不押韵。

律诗要求隔句押韵,即对句押韵。律诗包括绝句、八句的律诗、十句及十句以上的长律(排律)。律诗每联的第一句叫出句(奇数句),第二句叫对句(偶数句)。

对句必须押韵,每首诗的第一句可以押韵,也可以不押韵,但第一句以平声结尾的必须押韵,其余的出句都是仄声结尾,是不押韵的,即使结尾的字与对句押韵的字是同韵字,也不是押韵的。具体说来,绝句,第二句、第四句必须押韵,第一句可以押韵,也可以不押韵;八句律诗第二、四、六、八句必须押韵,第一句可以押韵,也可以不押韵;长律也是这样,除第一句可以押韵,也可以不押韵外,其余各对句必须押韵。

押韵,就是押韵句的句末用同韵字或近韵字。

押韵是为了整首律诗诵读时音韵回环动听。押韵,即押韵字韵母相同的,如毛主席的《七律?长征》中的难(nán)、闲(xián)、丸(wán)、寒(hán)、颜(yán),这五个字都押“an”韵,且声调都是第二声,和谐动听。

押韵字韵母相近的,如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诗中的荣、生、城、情是韵脚,韵母分别是ong、eng、eng、ing,这四个押韵字用了三个韵母,虽不同,但相近,所以也是押韵的。如李商隐的《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腊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中的韵脚风、东、通、红、蓬,其韵母一次是eng、ong、ong、ong、eng,韵母不同,是近韵字。可见,近韵字押韵,自古而然。所以,我们今天作律诗,也可以用近韵字押韵。
三,不得重韵。

一首律诗中,一般说来是不得有重字的,这已经包含了不得重韵的意思。但还必须特别强调一下,律诗押韵,在一首律诗中不得重韵,即在一首律诗中押韵的字不得重复。这是一条规则,也是一条常识,是万万不能违背的。古代的律诗没有一首是重韵的。我们稍不注意,就有可能犯这样的错误。大家都见过两首犯重韵的现代“七律”。一首是《失足》:“人生孰料几穷通,失足只缘一念中。学艺岂知身趔趄,取经那顾老龙钟。金鸡独立难行步,困鸟思飞徒望中。杂念消除蒲垫坐,期修正果过隆冬”(《阜新诗词》2003年第1期第4页“佳作选萃”),诗中第二句、第六句的韵脚字都是“中”字,重韵。如果把第六句的“中”改成“空”,就避免了重韵的毛病。另一首是《赞玉雕--长生殿》:“玛瑙玲珑作帝宫,长生殿在眼前呈。崇楼高耸瑶台丽,半月空悬玉宇明。绿柳垂丝含雅意,丹阶连袂诉衷情。皇妃爱恋海山誓,道士蓬莱知隐情”(《阜新诗词》2006年第3期第27页),此诗印成的文字与原文对照有些变化,且第八句的韵脚字“情”与第六句的韵脚字“情”重韵。这两首诗都违背了律诗不得重韵的规则。初学作律诗的诗友们一定要注意这一点,不要因重韵而致失误,造成败笔。

押平声韵、对句押韵、不得重韵,这三点十二字,即为律诗押韵规则,务须严格遵守。

希望能够帮到您,谢谢,望采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17
格律诗要求的内容相比韵律要多,而古诗讲格律,诗歌只讲韵律,但现代古诗词已经打破了格律和韵律的束缚。韵律则指声韵和节律,韵律美的古诗词是文学的重要特质,押韵的诗词吟诵起来更有韵味。



押韵

押韵,又作压韵,是指在诗文的创作中,要求某些句子末尾字的韵母相同或相近。使得朗诵或咏唱时,产生铿锵和谐感。用了同一韵母的字,称之为韵脚。

古诗押韵八戒

押韵还有些较细的要求,就是古人所讲的“押韵八戒”:一戒落韵、二戒凑韵、三戒重韵、四戒倒韵、五戒哑韵、六戒僻韵、七戒挤韵、八戒复韵。

1、落韵

落韵也叫出韵。就是一首诗某个韵脚上用了其他韵部的字,与诗中原来韵部的字放在一起押韵,这是不允许的。比如,前一句用“寒山”,后一句突然成了“麻花”。一首诗押律诗的首句用临韵不算落韵,因为首句本来就是可押可不押的,所以允许从宽。这种情况叫“孤雁出群”。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