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华罗庚的诗句

如题所述

▲60年代初期,华罗庚为青少年写了一本通俗数学著作:《从孙子的“神奇妙算”谈起》,他用他的一首诗作为序:
神奇妙算古名词,
师承前人沿用之,
神奇化易是坦道,
易化神奇不足提。
妙算还从拙中来。
愚公智叟两分开,
积久方显愚公智,
发白才知智叟呆。
埋头苦干是第一,
熟练生出百巧来,
勤能补拙是良训,
一分辛劳一分才。
▲1946年苏联科学院出版了华罗庚的《堆垒素数论》英文版(原中文稿给当时的中央研究院丢失了,此书中文本是后来从英文转译回来的)。当时数论大师维诺格拉多夫院士(Vinogradov)是数学研究所所长,还邀请他去苏联访问。
华罗庚去苏联的飞机在伊拉克的雪山顶上受困,山上寒冷,夜晚有饥饿的野狼嚎叫。华罗庚请求当时在德黑兰的中国使馆帮忙,可是使馆的官员却因他要到苏联去,而态度冷淡,不予援助。华罗庚气愤之下,写了底下的这首诗:
我欲高飞云满天,
我欲远走冰塞川,
拔剑四顾茫然起,
锋芒直指霄汉间。
几天之后,他得到德黑兰的苏联大使馆的帮助,改乘一架运输机,到斯大林格勒,以后在苏联访问三个月。
▲闻一多对《楚辞》很有研究,40岁开始因抗战失利而留下长须,他发誓要在抗战胜利之后才把他的一把美丽的胡须剃掉,“他住在乡下史家营的时候,一家八口(连老女庸)光包饭就得要全部月薪的两倍。时常有一顿没一顿的,时常是一大锅清水白菜加白饭。敌机绝馈以后,搬进城,兼了“昆华中学”的国文教员,每月有一担米,一点钱,加上刻图章,勉强可以维持。”(见吴晗:《哭亡友闻一多先生》。)
华闻两家清苦的生活,因追求真理结下的深厚情谊,这是许多战后长大的人不容易了解的,华罗庚的大女儿华顺还认闻一多为义父。华罗庚有一首诗写他们这时的生活:
排布分屋共容膝,
岂止两家共坎坷,
布东考古布西算,
专业不同心同仇。
▲闻一多从1944年夏天开始,要刻图章来增加收入。他对华罗庚说:“我的父亲是个秀才,家学渊源,我24岁时到美国芝加哥美术学院及纽约的艺术学院学画,因此也学会了雕刻。可是,我做梦也没想到,有朝一日,我竟然会为了吃饭而被迫挂出了公开治印的招牌。”
华罗庚对这时的生活,有诗存照:
寄旅昆明日,
金瓯半缺时,
狐虎满街走,
鹰鸟扑地飞。
▲闻一多被暗杀时年仅46岁,华罗庚悲愤的写道:
乌云低垂泊清波,
红烛光芒射斗牛,
宁沪道上闻噩耗,
魔掌竟敢杀一多。
▲30多年之后,华罗庚写纪念闻一多的文章里写:“作为一多先生的晚辈和朋友,我始终感到汗颜愧疚。在最黑暗的时刻,我没有像他一样挺身而出,用生命换取光明!但是,我又感到宽慰,可以用我的余生完成一多先生和无数前辈的未竟事业。”在该文中,他写了这样的诗:
闻君慷慨拍案起,
愧我庸懦远避魔,
后觉只能补前咎,
为报先烈献白头。
白头献给现代化,
民不康阜誓不休,
为党随处可埋骨,
那管江海与荒丘。
▲在1962年6月16日的《中国青年报》上,华罗庚写了一篇题为《取法务上,仅得乎中》的文章,勉励青少年应该早努力,学好本领。他以苏东坡的爸爸苏老泉27岁发愤读书,成为一位大文学家的故事,勉励青年刻苦学习,不要怕晚嫌迟。他写了这样的诗:
发愤早为好,
苟晚休嫌迟,
最忌不努力,
一生都无知。
▲1958年,华罗庚被任命为北京西郊的科技大学副校长以及应用数学系系主任。当时政府要科学家从研究所出来到实际生产中找课题,及应用他们的理论到实际生产上去。华罗庚以前搞的是数论,多复变函数论、矩阵几何、抽象代数,怎么将这些东西和实际联系呢?他最初翻看天文、物理书籍,对其中一些数学问题进行研究。后来他觉得这样仍旧是理论联系理论,和实际没有太大关系。后来他去访问工厂和农村,发现管理工作非常落后。因此他产生是否能把数学方法用在管理上的想法。他就阅读许多国外的资料和书籍,最后决定以统筹和优选学作为应用数学家的发展科学。并且他亲自到北京郊区农村,研究用什么方法选打麦场最好,方便调度粮食的问题。他这时写了这样的诗:
向在城市里,
今来大地边。
东风勤拂拭,
绿满万顷田。
规划处处用,
数学入田间。
移植谁之力,
靠党非靠天。
▲1964年4月左右,他收到西南铁路建设指挥部总指挥韩光的信,邀请他到大西南去参加成昆铁路的建设,他已快55岁了,可是他毅然答应,想走到下层去看看。他写了这样的诗:
时乎亦何速,忽忽五十五,
快马不加鞭,倏马化尘土。
五洲风雷激,四海云水怒,
敌人正磨刀,兄弟受煎苦。
主席光辉照,群众干劲鼓。
五五正当年,急行迈大步。
对党驯若羊,对敌猛于虎,
甘作螺丝钉,敢当降魔杵。
休辞行彳亍,背篓攀云路,
鲁阳已挥戈,酣战日正午!
▲当年在科学院,“四人帮”一个女爪牙有一次约华罗庚谈话。这个女爪牙时常缠着华罗庚,华到西安,她也到西安,华回北京,她也到北京。她一会儿说华不讲路线,以目乱纲;一会儿说,华的小分队不要党的领导,可是华却有铮骨不愿屈服。这次女爪牙又有毛病捉了,她对华说:“有些方法,外国有人说它对,中国就有人说对,而你为什么能看出它的毛病呢?”
华知道面对这个浅薄女士讲科学是讲不通的,就念了一首唐诗,并问她:以下这首唐诗共二十个字有没有错?
月黑雁飞高,
单于夜遁逃。
欲挥轻骑逐,
大雪满弓刀。
这女爪牙说;“这是唐诗,我念过,看不出错来!”
“是啊,这首诗是没有人说过它错。但是,塞外的北方下大雪时,还会有大雁飞吗?现在我不是看出它的错吗?那样复杂的数学问题怎么就会没有错?错了,我们为什么不能指出来呢?为什么不准有我们自己的解释呢?来,让我把这首诗改为:
北方大雪时,
群雁早南归。
月黑天高处,
怎得见雁飞?
▲华罗庚有一首诗讲他从事推广“双法”的感受:
我对生产本无知,
幸得工农百万师,
吾爱我师师爱我,
协力同心报明时。
▲1972年冬天,华罗庚被大庆油田聘请担任科学技术顾问,心中高兴写了下面的诗:
同是一粒豆,两种前途在。
阴湿覆盖下,养成豆芽菜。
娇嫩盘中珍,聊供朵颐快。
如或落大地,再润日光晒。
开花结豆荚,留传代复代。
春播一斛种,秋收千百袋。
▲可是这样的思想不是那些喜欢阶级斗争、唯恐天下不乱的“四人帮”分子所喜欢,华罗庚的小组去到那里推广“双法”就有科学院“造反派”的头头派人追随,时常提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来为难华罗庚,如:“老华,你为什么一定要搞优选法?别人用了很久的东西你为啥不搞?”“老华,你的提法有问题。什么学理论,抓路线,促大干,搞优选……优选法怎么能和路线相提并论呢?这是以目乱纲呀!”
“休道她,势大欺人多显赫……”
写了《病中斗》一诗:
我身若蒲柳,难经九秋风。
打击不算大,狼狈如转蓬。
几为仇者快,几为亲者痛。
幸赖群众力,始能顶妖凶。
▲他对江青之流的倒行逆施是深恨痛绝的,曾写了这样的词:
休道她,
势大欺人多显赫,
下场头,
纸船明烛照天烧,
不怕风狂雨骤浪滔滔,
显今日,
还俺留病榻上,
论斗志,
早已直上九重霄!
▲他因心肌梗塞留在医院休养六星期,离院时写了意气风发的诗:
呼伦贝尔骏马,珠穆朗玛雄鹰,
驰骋草原志千里,翱翔太空意凌云,
一心为人民。
壮士临阵决死,那管些许伤痕,
向千军老魔作战,为百代新风斗争,
慷慨掷此身。
▲1976年“四人帮”倒台,华罗庚和许多遭受文革劫难的人们一样的高兴,振笔写道:
春风吹绿了大地,
原野上万马奔驰,
与其伏枥而空怀千里,
何如奋勉而追骐骥。
▲有人觉得华罗庚不好好地搞自己专长的数论,而去作一些“简单的数学的推广工作”,未免是大才小用,流于浮浅,而且是浪费生命。华罗庚有一首诗,可以作为对这种看法的最好回答:
杜甫有诗古柏竹,他为大树鸣不平,
我今为之转一语,此树幸得到门庭,
苗长易遭牛羊践,材成难免斧锯侵,
怎得参天二千尺,端赖丞相遗爱深,
树大难用似不妥,大可分小诸器成,
小材充大倾楼宇,大则误国小误身,
为人休怪做小事,小善原是大善根,
自负树大不小就,浮薄轻夸负此身。
▲1979年6月13日华罗庚正式成为共产党员,当时他在英国作学术访问。知道这消息之后,他写了给邓颖超的《破阵子·奉答邓大姐》的词:
五十年来心愿,
三万里外佳音,
沧海不捐一滴水,
洪炉陶冶砂成金,
四化作尖兵。
老同志,深愧作,
新党员,幸勉称,
横刀那顾头颅白,
跃马紧傍青壮人,
不负党员名。
▲另外在《外一首》他写道:
老实、苦干、拼命干,
党员本色。
空话、大话、奉迎话,
科学罪人。
实践明真理,
历史证忠贞。
聚砂成塔塔不固,
长城那能一夕成,
所赖在坚韧。
▲华罗庚自觉来日无多,在一次的全国科学大会上说:“我要让自己的双肩都发挥作用。一肩挑起送货上门的担子,把科学知识送到工农群众中去;一肩当作人梯,让年轻人踏着我的肩膀,攀登世界科学的高峰!”
他在以后的时间写了《数学方法与国民经济》一书,以下面的词当作序言:
只管心力竭尽,哪顾为争高低,
人民利益为前提,个人成败羞计。
学龄已过六十,何心重辟新蹊。
贾藏,乘桴,翼天齐,奢望岂成所宜。
沙场暴骨得所,马革裹尸难期,
滴水入洋浩无际,六合满布兄弟。
祖国中兴宏伟,死生甘愿同依,
明知力拙才不济,扶轮推毂不已。
▲1980年8月3日,他来美国参加第四届国际数学教育会议,然后在其他地方访问半年多。在旅美期间,他写一首诗给他以前在西南联大时的同乡及朋友沈煌,在诗中表示了他“活到老,学到老”以及愿意将自己所知普译天下的精神。
30年前归祖国,
而今又来访美人,
十年浩劫待恢复,
为学借鉴别燕京。
愿化飞絮被天下,
岂甘垂貂温吾身,
一息尚存仍需学,
寸知片识献人民。
▲回来中国之后,他又不顾自己已是达到古稀之龄的人。到各地去传经,结果1982年秋他在淮南煤矿又患了心肌梗塞,被送回北京医院医治。他实在是一个不能闲的人,在他74岁时,他写了《述怀》一诗:
即使能活一百年,
36524日而已。
而今已过四分之三,
怎能胡乱轻抛,
何况还有
老病无能为计。
若细算,有效工作日,
在2000天以内矣。
搬弄是非者是催命鬼,
谈空话者非真知己,
少说闲话,
少生闲气,
争地位,患得失,
更无道理。
学术权威似浮云,
百万富翁若敝屣,
为人民服务,
鞠躬尽瘁而已。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08
1、华罗庚教授是一位数学大师,他热爱中国古文化,留下不少诗文作品。

《从孙子的“神奇妙算”谈起》序诗

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华罗庚为青少年写了一本通俗著作《从孙子的“神奇妙算”谈起》,他用的是一首诗作为序:

神奇妙算古名词,师承前人沿用之。
神奇化易是坦道,易化神奇不足提。
妙算还从拙中来,愚公智叟两分开。
积久方显愚公智,发白才知智叟呆。
埋头苦干是第一,熟练生出百巧来。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才。

其中“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才”,成了勉励青年学子的名句。

劝勉诗

1962年6月16日在《中国青年报》上,华罗庚写了一篇题为《取法乎上,仅得乎中》的文章,勉励青少年应该早努力,学好本领。勉励青年刻苦学习,不要嫌迟,他写了这样的诗:

发奋早为好,苟晚休嫌迟。
最忌不努力,一生都无知。
三强韩、赵、魏,九章勾股弦

1953年华罗庚随中国科学院出国考察。团长为钱三强,团员有大气物理学家赵九章教授等十余人,途中闲暇,为增加旅行乐趣,华罗庚便出一上联求对:

三强韩赵魏

片刻人皆摇头,无以对出。他只好自对下联:

九章勾股弦

联中的“三强”,一指钱三强,二指战国时韩赵魏三大强国;“九章”,既指赵九章,又指我国古代数学名著《九章算术》。该书首次记载了我国数学家发现勾股定理。全联数字相对,平仄相应,古今相连,堪称一副佳联。

对“数形结合”的论述

华罗庚对数学中的“数”与“形”的关系,用词的形式作了如下形象的论述:

数与形,本是依倚,焉能分作两边外,数缺形时少知觉,形少数时难入微,形数结合百般好,割裂分家万事休,切莫忘,几何代数统一体,永远联系,切莫分家。

数学家的妙对

1981年4月,华罗庚到合肥中国科技大学讲学,同去的有张广厚、王元等著名数学家。4月合肥,正是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季节。华先生一行住在风景如画的 “稻香楼”里朝南的一个小院子,科大还专门派了一位医生倪女士照顾华先生。华先生在科大生活很愉快,每天傍晚由同住的数学家陪他散步、聊天,也说说笑话。一天,华先生在住处,突然诗兴大发,他看看倪医生笑着对大家说:“我出一个对子,你们对一下。”

妙人儿倪家少女

这个对子很难,其中“妙”字拆成了“少女”,“倪”字拆成了“人儿”,又与倪医生相对出。大家想了许久,实在想不出下联,最后还是由华先生说出了下联:

搞弓长张府高才

其中“搞”字拆成“高才”,“张”字拆成“弓长”,却正好又对着在座的数学家张广厚。大家惊叹不已,赞赏对联之妙。

铭胸志

华先生因心肌梗塞留在医院休养6星期,离院时写了首意气风发的诗:

呼伦贝尔骏马,珠穆朗玛雄鹰,
驰骋草原志千里,翱翔太空意凌云,
一心为人民。
壮士临阵决死,哪管些许伤痕,
向千军老魔作战,为百代新风斗争,
慷慨掷此生。

十六字令·读《攻关》

难?
英雄岂惧书千万。
苦践能过关。
难?
不畏艰辛向上翻。
从头越,
群山脚下看。
难?
科学高峰竞登攀。
集众智,
更上出云端。
难?
更怕刻苦与顽强。
年继年,
战果数不完。
难?
科学顶峰是峰峦。
登攀上,
远望喜开颜。
2、华罗庚毕生都驰骋在“数学王国”里,他最后是在日本的数学讲坛上走完生命之路的。在平时,他讲话总是口不离“数”,即使写诗,也是以数字入诗。1984年8月25日,已74岁高龄的华罗庚在病榻上写了一首以数字入诗的《述怀》,别有情趣:

即使能活一百年,36524日而已。

而今已过四分之三,怎能胡乱轻抛。

何况还有,老病无能为计。

若细算,有效工作日,在2000天以内矣!

搬弄是非者是催命鬼,谈空话者非真知己。

少说闲话,休生闲气。

争地位,患得失,更无道理。

学术权威似浮云,百万富翁若敝屣。

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而已。

1979年6月13日,正在英国访问的华罗庚接到国内的佳音:他申请入党的请求被组织上批准了。他多年的愿望终于实现了。1980年元旦,邓颖超以“老同志,新党员”给华罗庚以勉励。华罗庚以一首《破阵子——奉答邓大姐》:“五十年来心愿,三万里外佳音。沧海不捐一滴水,洪炉陶冶沙成金,四化作尖兵。老同志,深愧怍;新党员,幸勉称。横刀哪顾头颅白,跃马紧傍青壮人,不负党员名。”
第2个回答  2007-06-06
人家帮我,永志不忘;我帮人家,莫记心上。 —— 华罗庚
◇时间是由分秒积成的,善于利用零星时间的人,才会做出更大的成绩来。(华罗庚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20
人家帮我,永志不忘;我帮人家,莫记心上。 —— 华罗庚
◇时间是由分秒积成的,善于利用零星时间的人,才会做出更大的成绩来。(华罗庚)

把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退”成最简单最原始的问题,把这最简单最原始的问题想通了,想透了,然后再……来一个飞跃上升。“这是一个十分精辟的思维方法,用这种方法解决问题,第一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使之遇”新“不惧;第二可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解决问题的习惯。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4个回答  2007-06-06
我记得上小学的时候写在笔记本上的一句励志的话是华罗庚说的: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