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位高手知道怎样用精神分析下来分析《麦田里的守望者》,很急,在线等,谢谢!

如题所述

  本文把霍尔顿作为美国一代青少年的写照,从透视霍尔顿的性格特征入手,深入探究分析了霍尔顿的精神世界。一、霍尔顿的性格特征透视1.敏感愤世。霍尔顿正步入青春期,处于未成年的生理、心理激变阶段。面对着人生的重大选择,他的角色、地位正进行着令人不安的演变和波动。他厌恶成人世界的庸俗和虚伪,对一切都看不顺眼,对这个世界难以认同,难以容忍。这种敏感实际上是对污浊的社会现实和对一切想要吞灭他的力量的敏感,他本能地选择了一种夸张愤怒、玩世不恭的态度来对待现实。2.“表里不一”。霍尔顿在本质上是个善良的少年,苦恼地生活在内心的真善美和他面对的假恶丑之间的抗争之中。透过他“颓废”的外表,我们可以看出他纯洁美好的一面,他是一个“表里不一”的矛盾统一体。他的错综复杂的心理矛盾既有其社会原因,又有其个人原因。3.幻想冲动。霍尔顿具有不稳定的心理特征。他内心痛苦,焦躁不安,意志力弱,精力不集中,常常过于冲动,想入非非。这说明青春期的霍尔顿处在一个思想还未充分成熟的人生发展阶段,生活于他的愿望之中,一旦不能迫使现实符合他的观念,就会陷入焦虑、恐惧、绝望之中。二、霍尔顿的精神世界解析。1.成人世界中的痛苦。霍尔顿作为一个敏感善良的中产阶级青少年出现在小说中,但在身边的成人世界里――从家庭到学校到社会――却只看到了虚伪、卑鄙和冷漠,他憎恶成人世界,由此产生的理想幻灭感和恐惧失望感几乎贯穿整个小说。2.纯真世界的守望者。在霍尔顿看来,童年是人生最美好的时光。他在妹妹菲比等天真纯洁的孩子那儿体验到了情爱和温暖,感受到了在成人世界感受不到的美好的东西。但霍尔顿痛苦地发现,儿童世界正不断遭受着来自成人世界的侵害。为此他自愿担当“麦田里的守望者”,成为儿童的保护神。3.致命的孤独。作者在不同的时间和场合,用象征等写作手法刻画了霍尔顿这一孤独的人物形象。他的孤独有其社会原因,即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失职;也有他个人性格方面的因素,即他对事物的敏感性以及他对虚伪的痛恨。这种孤独并非他一个人的孤独,而是那个时代和社会的孤独。三、霍尔顿的反抗与逃避。1.教育制度的叛逆者。霍尔顿对虚伪化权威化的教育制度极为反感,发出了愤怒的声讨。他的四次被开除,不是因为他学业上的无能,而是他用荒废学业来向他所痛恨的教育制度发出的一种无声的抗议。2.西方文化的反抗者。他认为电影和宗教是现代西方文明虚伪性的集中代表,因此痛恨电影,指责基督精神早已被商业化环境所破坏。3.实利主义的抗议者。虽然在这个社会里人与人之间缺少温暖,但人们对物质却不乏热情。霍尔顿鄙视这个受金钱统治的社会,诅咒人们为追名逐利而进行的尔虞我诈。因此拒绝社会为他安排的“成功”之路。4.现实世界的逃避者。在虚伪、冷酷的现实中,霍尔顿感到生存对于他似乎是一个沉重的负担,决心在人生这场比赛中认输投降。他从藩西逃到纽约,又幻想逃到西部过与世隔绝的田园生活,甚至想逃入永恒的死亡。霍尔顿的“逃避”,也许是他唯一所能做到的反抗。尽管对真情的渴望使他最终同严峻的现实妥协了,但他将永远是这个社会的局外人。本文最后结语部分对全篇文章进行了概括和总结,通过对霍尔顿精神世界的探究,得出结论:《麦田里的守望者》之所以成为经久不衰的经典作品,并且为塞林格赢得了如此殊荣,不仅因为它塑造了一位深受青少年喜爱的人物形象,更重要的在于它反映了美国社会所存在的各种问题,反映了战后美国青少年对社会的不满,描述了他们在成人世界中感到的迷惘,揭示了他们渴望真爱、却又无处寻觅的苦闷。文中对社会的批评代表了许多美国人的愿望。
  以前对这部作品的精神分析批评均采用弗洛伊德或拉康的理论进行,弗洛伊德和拉康的精神分析理论更多的注重个人内部的心理结构发展,不强调外部环境对人格发展的重要影响。本文利用客体关系学派的精神分析学家唐纳德·伍兹·温尼科特的精神分析理论对《麦田里的守望者》进行了全新的精神分析解读。温尼科特认为,人格的发展依赖于足够好的母亲为孩子提供一个促进性环境,使孩子的自体能够得到充分的发展,最终达到自我世界与非我世界的平衡。否则,自体发展出现障碍,就会出现各种精神问题。文章先通过分析主人公霍尔顿·考尔菲德的早期家庭生活,指出了霍尔顿精神问题的根源就在于他弟弟艾里的突然去世使他失去了一个足够好的照顾者,而离开家到寄宿学校上学又剥夺了他的促进性环境,使他的人格发展出现了障碍,他的自我世界,即小说中的童真世界与非我世界,即小说中的成人世界无法达到平衡。再通过分析霍尔顿在纽约的流浪生活中与陌生人和他的朋友的接触,指出了他在纽约的流浪生活实质上是他一直在寻求一个足够好的照顾者使其自体继续发展来摆脱他的精神困境。最后霍尔顿回到菲比的身边,终于得到了菲比的足够好的照顾而得到了救赎。因此,这部小说实质上就是霍尔顿出现精神问题后,不断地寻求治疗的过程,而最终他学会了调整自己,接受周围成人世界的好与不好的各个方面,融入了成人世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6-14
《麦田里的守望者》是美国著名作家杰罗姆·戴维·塞林格最杰出的作品之一,评论界历来不乏对其的批评。以前对这部作品的精神分析批评均采用弗洛伊德或拉康的理论进行,弗洛伊德和拉康的精神分析理论更多的注重个人内部的心理结构发展,不强调外部环境对人格发展的重要影响。众所周知,外部环境对人格的发展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外部环境与人格发展的关系正是客体关系学派,尤其是该学派理论家温尼科特所特别重视的。因此,他的理论为解释《麦田里的守望者》带来了新的视角。本文利用客体关系学派的精神分析学家唐纳德·伍兹·温尼科特的精神分析理论对《麦田里的守望者》进行了全新的精神分析解读。温尼科特认为,人格的发展依赖于足够好的母亲为孩子提供一个促进性环境,使孩子的自体能够得到充分的发展,最终达到自我世界与非我世界的平衡。否则,自体发展出现障碍,就会出现各种精神问题。文章先通过分析主人公霍尔顿·考尔菲德的早期家庭生活,指出了霍尔顿精神问题的根源就在于他弟弟艾里的突然去世使他失去了一个足够好的照顾者,而离开家到寄宿学校上学又剥夺了他的促进性环境,使他的人格发展出现了障碍,他的自我世界,即小说中的童真世界与非我世界,即小说中的成人世界无法达到平衡。再通过分析霍尔顿在纽约的流浪生活中与陌生人和他的朋友的接触,指出了他在纽约的流浪生活实质上是他一直在寻求一个足够好的照顾者使其自体继续发展来摆脱他的精神困境。最后霍尔顿回到菲比的身边,终于得到了菲比的足够好的照顾而得到了救赎。因此,这部小说实质上就是霍尔顿出现精神问题后,不断地寻求治疗的过程,而最终他学会了调整自己,接受周围成人世界的好与不好的各个方面,融入了成人世界
第2个回答  2011-06-15
真想听一下霍尔顿会怎么说精神分析。他不是说大卫科波菲尔都是一堆见鬼的废话吗。哈哈。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