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生命自性本来清净,为什么要起第一念无明?

楞严经第四卷里,佛的弟子富楼那尊者问佛:既然我们生命的自性本来清净,为什么要起第一念无明呢?为什么要生出这个世界来呢?
我们都有佛性,好好的怎么就进入了这个六道轮回?现在又要去找佛性,那么找到佛性或成佛,或悟了后,怎么就又脱离六道轮回了,是靠什么不在进入六道?如果是依靠佛性,那我们本来不就有清净佛性吗?
请知道的说说,不要发大段佛经,我就是看不懂古文才来求教的,我知道楞严里有答案,可看不太懂,谢谢大家了,请古文好的度我一下,说实话我初中都没上完。

众生皆有佛性,是说众生本来就具有见识自我本性的最简单、纯洁的觉察心,是指本来的心性,由于有这样的心性能力,才说具有觉悟和反省的能力。比方说吧,我们知道有的事使我们高兴,有的事让我们不高兴,这个区别高兴还是不高兴的东西,就是我们自己的觉察能力,自己的本心,也就是对事物的分辨知觉。

最初的本觉具有最简单纯朴的种子,未经任何外物干扰和诱惑,而经过时间过程中各种外界生活的影响,自己思维上的妄念逐渐掩盖了对事物直接的理解,反而是以各种“执取”来分别,因此才产生了我们的各种烦恼。而佛法所言的正觉,则是让我们知道,我们所高兴或者不高兴的这些感觉,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哪些是有意义的,哪些是无意义的,而后使我们自己能够认识自己的行为,做人、做事都更加有目的有方向。
心性被干扰,是心性被蒙蔽,产生妄念的结果,而心性本身没有什么变化,只是我们认识心的那个思维过程被外界影响,是我们自己运用心的思维和行动时的错误执著见取。因此说众生是未觉悟的佛,佛是觉悟后的众生。因为被蒙蔽、迷惑,因为自我的妄想境界,所以才有轮回,如果没有这些妄念境界,就是脱离轮回。成佛不是依赖有没有佛性,而是依靠能不能认识自我的觉察性,有没有自我的觉悟反省能力。佛性、或者是自性的清净心,这些只是未成熟的种子,没有相关的缘起关系去护持、去培养,就不可能成熟产生结果。

佛性的觉察来源于自我的控制和把握,时时提醒自己保持以正确的思维正确的认识来分析和处置外界一切事务,保持内心意识的稳定和平和安祥。从主动意义说,是内心的寻查看护;从被动意义说,是对正见正思维的遵守和奉行。如果从正见出发,就不存在依从欲望、随顺欲望而去行事的可能。而是清楚地去认识周围的事物,知道什么不应该做,什么事情应该做,应该怎么做。知道哪些事情是有意义的,知道哪些是无意义的,所以不是随自己的欲望念想而任意去做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8-01
我试着回答一下。
关于这个问题,《楞严经》中有一个比喻,一个叫演若达多的人,以为自己的头丢了,于是满大街去找头,但是他的头实际上没有丢,所以自然不存在找头的问题。
佛法是不二法门,大光明藏中没有善恶,是非,好坏的对立,一切万法皆是圆融的。但之所以会有种种不同,是因为众生的分别心。所以,我们能问出这样的问题,就是因为我们的分别心,分别出“佛”和“众生”这两个对立的概念,但是其实众生就是佛!(注意:不是众生仅仅具有佛性,而是众生本来就是佛)。一念迷悟而已!
换句话说,这个问题不能问,因为问题的前提就是错误的,因此也没有答案,就像演若达多的头并没有丢,怎么去找头呢?
正因为如此,《楞严经》中才说,“圆满菩提,归无所得”,大光明藏中一切智慧德能,天然本具,不从外有。真的成佛了,还是过同样的生活,但是心境已然不同。 虽仍在娑婆世界,但是当下就在极乐净土。
第2个回答  2011-06-07
我也没找到,本人学微道浅,但我个人认为:
不是从高处往低走,是先开始有众生修炼得无上正等正觉,佛陀果位后重新观照其他众生为什么是众生而发现的“结果”,即本来众生就是这样,他们可以成佛的。是发现本来不是佛而能成佛的路,不是倒过来,成佛既然除尽无明,那还能再生无明?能再生就不是除尽吧!见无量寿经,既然无量寿就是除尽,除尽不生才会无量寿,才会不退转!
第3个回答  2023-01-02
一念无明:类似于圆满之外是什么?佛之外是什么?(分裂之始)在时间领域好像发生了,从实相说这一念从未发生,而大千世界就从这无明一念来,所以这世界非真,把一念无明当真了的就是众生,所以佛回答觉明为咎。
第4个回答  2011-06-07
at4331的回答比较圆满。
如果看《楞严经》第四卷时因为文字的障碍而不太明白,可以好好参悟释迦牟尼佛说的那个演若达多迷头认影的那个比喻,同时,也可反复聆听印广法师“楞严经168字”的视频。http://www.tudou.com/home/item_u70746547s0p1.html
南无阿弥陀佛!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