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意识和潜意识为什么是相克而不是相和

如题所述

不是相克的,而是相和! 弗洛伊德,他曾经提出了,“三我”理论。 人格的结构 人格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的统合模式。它具有独特性、稳定性、统合性、功能性。 人格是一个复杂的结构系统,它包括许多成分,其中主要有气质、性格、认知风格、自我调控等方面。自我调控是人格中的内控系统,具有自我认知、自我体验、自我控制三个子系统。 弗洛伊德的人格“三我”结构 弗洛伊德将人格结构划分为三个层次:本我、自我、超我。 1、本我:位于人格结构的最低层,是由先天的本能、欲望所组成的能量系统,包括各种生理需要。本我是无意识,非理性的。遵循快乐原则。 2、自我:位于人格结构的中间层,从本我中分化出来的,其作用是调节本我和超我的矛盾。遵循现实原则。 3、超我:位于人格结构的最高层。是道德化的自我。它的作用是:抑制本我的冲动;对自我进行监控;追求完善的境界。遵循道德原则。 (百度) 在我的理解中,人其实一直都不孤独,因为我们还有本我,他一直在和我(超我) 同在,我现在在给你说话,你应该超我在看,但是你的本我也在看,也许你意识不到罢了,他就是我们所说的“无意识”,他代表欲望和你的需要,其实都是为了你能生活得更加美好,然而生活不是完全如意的,你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比如当你失恋,失业等时,你会感到很沮丧,那时,你的本我(欲望,需要)很悲伤,你的超我也很悲伤,你也许就感觉不到欲望(你的本我的人性)你会觉得活着有什么意思呢?还不如死了算了,这时,我请求你的超我一定要站出来主持大局,不要一起悲伤啊,因为超我你代表的是适应社会,你的智能化也许超过了本我,你需要对他说(也就是对你自己说)“本我,不要悲伤了,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不是还有我(超我)吗?” 我对催眠的理解是,和本我的对话,当你在催眠时,你的本我便得到你身体的控制权,他本来是控制你的各方面“无意识”的机能,如你的呼吸,心跳,当他表现出来时,催眠师,便通过和他的对话,解决本我的问题,如创伤性经历(你的超我意识不到,它是你本我的欲望没得到满足)所以我们后来的心理疾病,就是和它有关的(其实人的一切心理疾病就是本我和超我的不和谐引起的,他(本我)也是人啊!他一直在你的身体中,你们一起控制你的身体,但我们只是有时感觉不到。 )催眠师和本我的对话,有助于他的健康,那么你在被催眠,表现出来的如腹部顶千斤,说硬币烫手,也不奇怪了,因为本我就是控制你的身体机能的,他比超我拥有更大的权利。当催眠师触及到你的利益问题时(如你家的信用卡密码是多少),你的本我便马上把身体控制权交给超我,他也知道厉害关系,你马上便会醒来,所以不会出现电视里的那样什么催眠师控制你什么的,你的本我是站在你这边的,毕竟你们同在(本我,超我)。 当你遇到危险时,你的本我便“出来了“,也就是你的心跳加速,立毛肌立起等状态出现,其实就是为了你可以更好的应对危险,难到你超我还可以控制?超我只有通过想象危险的事,引起本我的反应吧! 为什么你在等人的时候,感觉好慢好慢,为什么你在恋爱时,感觉好快好快,那就和时间心理学有关了,就是你的欲望(本我)感觉的时间状态和你的超我是不同的,你的本我的时间状态是慢性的(主观感受)! 在我们生活中,我们应该处理好,超我和本我的关系,超我是理智,本我是欲望,应该给本我更多的时间,不然,他会生气的,别忘了,他也有人性,就像为什么美国人要强迫(也不需要强迫)他们的孩子玩(玩,就是让你的本我更好的,健康的发展)一样,为了更好的生存,然而由于我们有些人不懂得很好的放松(其实我可以理解,毕竟压力大啊),让本我很不爽,所以心理疾病就很正常了。 本我代表欲望和桀骜不训(创新),超我代表现实生存和规则,我们应该适当玩,让本我和超我和谐,让我们的本我全面发展,而不是超我一个人发展,释放。那么我们的创新才会很好的发展,这也是为什么贪玩的学生的创新力比那些学习很好的学生好的原因,这也是为什么美国学生的普遍创新力比我们好一样,也许是社会的生存压力吧,但我不对应试教育不是很赞成,因为那会让我们的本我和超我发展严重不平衡,那样太扼杀创新了,太容易造成心理疾病了,就是本我得不到发展,德,智,体,美,新 全面发展才对。 也许只有发展生产力可以更好的解决这个问题,我国的人均资源占有太少了吧!呵呵。 以上的本我,超我论,可以解决很多很多问题,希望大家能明白。我要告诉大家的是 其实你一直都不寂寞,不是因为有寂寞陪着你,而是有本我陪着你!他一直和你同在,所以更好的爱护他吧,他也会更好的爱护你(超我)。 心理暗示就是对本我的对话,表意识和潜意识的对话,你告诉他什么是一定的,也就是为什么自信很重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08-11
谁跟你说是相克的了?。。 好吧 我的潜意识是我无能 我的表意识就一定是我是有能力的吗? 潜意识我跟他关系不好 我的表意识会感觉我跟他关系很好主动接近?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