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抗金的故事

如题所述

有点繁戎望采纳。谢谢;岳飞20岁入伍,投奔真定(今河北正定)安抚使,但不久因父丧回乡,两年后,再投河东路平定军。1126年,金军攻汴京,朝廷风雨飘摇,钦宗弟赵构以“天下兵马大元帅”名义招募义勇民兵,岳飞投其帐下,因率百骑斩杀金军几千有功,被升为秉义郎。

不久,赵构改派岳飞至老将宗泽麾下,赴澶州援救汴京,自己却视望不前,待金军1127年4月攻入汴京将徽、钦二宗及后妃、大臣等三千人和无数财宝掳走北归后遂于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即位,是为宋高宗。高宗任命宗泽为开封知府兼东京留守,听信宠臣黄潜善等劝说,反“战”而主和。岳飞上书怒斥议和力主回击,反被以“越职”罪免去职务。

三个月后,岳飞投奔河北路招抚使张所,颇受赏识,曾在王彦统辖下抗金,渡河收复新乡。因与王彦不和,转战汴京,再次投奔宗泽,在黄河以南连续战胜金军。次年,曾24次上书高宗请求还都的老将宗泽忧愤成疾,临终三呼“渡河!”而亡,岳飞随接替东京留守的杜充南下,退往建康(今江苏南京市)。1129年冬,金军由兀术(即宗弼,金太祖阿骨打第4子)统率大举南侵,渡江攻入建康。高宗辗转逃往海上,仅率臣八九人,乘楼船飘泊于温州、台州一带。

岳飞奉命收复建康,先率部在城南牛头山埋伏,深夜派百名黑衣战士混入敌营,使金军于梦中,互相残杀,又伺机捕捉敌人哨兵,获知敌北撤路线,火速赶往静安镇,横刀跃马冲入敌军,往来翻飞击毙敌军无数,乘胜进驻建康后,升任通(今江苏南通)、泰(今江苏泰州)镇抚使。岳飞由此崭露头角。

1130年,金扶植汉奸刘豫割据河南、淮北建立伪齐政权,使其牵制南宋以缓和宋对金的直接威胁。放回降臣原宋御史中丞秦桧,让他劝诱高宗称臣行南北分治。同时由兀术率主力征服川、陕,以断南宋兵粮之援。

南宋相应在江淮之间有防,派岳飞防守江州(今江西九江)至江陵(今湖北江陵)一线,岳飞先平定叛军、游寇及农民起义,收编精兵,以后三次主动出击大获全胜。

第一次在1134年,岳飞率军从江州出征,收复伪齐占领的襄阳等六州之地。在随州(今湖北随县)岳飞的16岁长子岳云,手握各重80斤的铁锤力夺头功。在襄阳,岳飞慧眼识破敌人以骑兵布防江岸,以步兵摆阵阔野的破绽,令部将以手持长枪的步兵攻敌骑兵,使其阵脚大乱,互相争挤夺路,落入江中。又以骑兵将敌步兵杀得丢盔卸甲,击溃伪齐主力。仅三个月即顺利收复六州,保住了长江中游,打通了通往川陕之路,扭转了南宋的被动局面,增强了军民抗敌的勇气和信心。32岁的岳飞被破例提升为清远节度使,又进封武昌郡开国侯,享受刘光世、韩世忠、张俊同等的宋朝最高殊荣。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6-27

岳飞的悲惨结局或者说岳飞的最终身死,秦桧扮演的角色,不过就是一把刀而已,他最大的作用就是被他的主子给不断地磨,磨到最锋利的时候,为他的主子除去一些他想要除去的但是又不方便自己亲自出面的人。

岳飞剧照

那么秦桧的主子那就显而易见了,除了宋朝最高统治者赵构以外又还能有谁?毕竟赵构既然能得江山,那他也不是一个蠢人,如果仅凭秦桧的几句挑拨,就能使他自毁长城?显然不是,赵构与岳飞之间的间隙隔阂其实由来已久了,就算没有秦桧,以赵构的心胸其实岳飞也难得善终,为什么这么说呢?

首先赵构得位不正,在北宋面临生死存亡的时候,其实是让赵构作为天下兵马大元帅,负责勤王保驾的,但是赵构却拖拖拉拉,不断地吸收勤王部队,东走走西逛逛的拖延时间,最后北宋灭亡,他得以在南方称帝,所以他忌惮北伐,所以在北伐与否,让岳飞统军的一系列事情上,是有过很多冲突的,而岳飞又是一个直肠子,政治敏感度不高,以一个武人的心态发表自己的看法,曾数次给皇帝脸色看,辞官不做等,自然无形中在赵构的心中埋下了一根刺。

另外,岳飞的忠诚度的问题,岳飞是忠臣,这毋庸置疑,但是岳飞的忠是忠于北宋的那两位皇帝,还是忠于宋朝百姓,还是忠于赵构的这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所以这也是赵构对岳飞最后放弃的一个原因。

最后,压死岳飞的最后一根稻草,就是岳飞太能打了,岳家军太强大了,岳飞的掌握的军权太大了,以及岳飞最后十二道金牌的抗命,我们知道岳飞是为了保护百姓能够安全撤离,才耽误了几天,但是要知道,宋朝最忌讳的就是武将,更何况是一个掌握大量军队,又是民心所在的一个武将,所以说最后秦桧对赵构说要除去岳飞,赵构说了句,岳飞是忠臣,但是秦桧只回了一句,当年太祖皇帝也是后周的忠臣,直接把赵构心里想的,但没说出来的话说出来了,也就导致岳飞最终的身死。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