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徐志摩人生经历这一个角度说为什么他的诗有灵性?

如题所述

徐志摩之所以能够成为诗坛的一个“巨峰”,是“一个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一定影响的诗人,”(4)作为“新月派”的代表人物,他的人生和诗作都具有特殊的认识作用和美学价值,“最足供我的研究”。(5)徐志摩生活的背景正是中国文化急剧变革和社会矛盾异常尖锐的时期,五四运动、狂飙突进,国共和作,北伐战争、国内战争,共和光明,战争阴霾,无一不是诗人成长道路上的背景,在这种社会大舞台上演绎的人生多少带有一代人的共性。代表着当时知识分子隐秘共通的灵魂。他在《猛虎集》自序中说:
“你们不用提醒我这是什么日子,不用告诉我这遍地的灾荒,与现有的以及隐伏的更大的变乱,不用向我说今天就有千万人在大水里和身子浸者,或是有千千万万人在极度的饥饿中叫救命,更不用指点我说我的思想是落伍或是我的韵脚是根据不合时宜的意识形态的......”(6)当然也不乏诗人独有的的特质。除了新旧文化间、阶级矛盾间和党争之斗中的各种主调下,还有其个人遭际中的特定个性,留学美英,先学经济、后学哲学,终志文学,西方的自由主义、浪漫主义使其人其诗都带有西方牛油面包的气息,带有浓郁的异国情调,主张个性解放、追求爱的自由,抒写心性成为徐诗的主体价值。特别是他对爱情的认识和体验,也是绝大的冒险,所以胡适、郁达夫等人追念徐志摩的文字也有同类的描写,“他这个人原是一团火,一阵风、一首诗。”(7)这从徐志摩的爱情书信中可以感知到“不舍昼夜的一道生命水”。(8)“我没有别的办法,我就有爱;没有别的天才,就是爱;没有别的能耐,只爱。我将于茫茫人海中访我唯一灵魂之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烈士殉国,教士殉道,情人徇情,说到底是一个意思,同一种率真,同一种壮烈。”“爱就是让人成为人,你懂得爱了,你成人的机缘到了”(9)这爱的誓言,不由得感到徐志摩内心充溢着“爱、美与自由”的元素,燃烧着炽热而率性的火焰,再与其婚姻之路和逐爱之历相映,可以说徐志摩是一个有着西方浪漫才情自由气息,融合东方仙风道骨的的神异潇洒的风流文人。正如胡适先生说:“他的追求使我们惭愧,因为我们的信心太小了,从不敢梦想他的梦想——偌大的世界之中,只有他有着信心,冒了绝大的危险,费了无数的麻烦,牺牲了一切平凡的安逸,牺牲了家庭的亲谊和人间的名誉,去追求去试验一个‘梦想之神圣境界’
……”(10)由此不难看出,“现代诗仙”的说法并非由诗的成就而论,其多半为其人生经历和个人气质。也可以说,超凡脱俗的生活信念和坎坷变革的生命历程辅成了诗仙的盛誉。那么作为“现代诗仙”的文学风格具体表现是什么呢?

1、强烈的个人色彩和浪漫的元素。徐志摩的诗文带有很强的个人色彩,往往是个人色彩的汹涌:“有一个时期我的诗情真有些象山洪爆发,不分方向的乱冲,那就是我最早写诗那半年,生命受了伟大力量的震撼,什么半成熟的未成熟的意念都在指颐间散作缤纷的花雨《志摩的诗》初期的汹涌性虽已消减,但大部分还是情感无关拦的泛滥——我的笔本来是最不受羁勒的一匹野马,看到了一多的谨严的作品,我方才憬悟到我自己的野性;但我素性的落拓始终不容我追随一多他们在诗的理论方面下过任何细密的功夫。翡冷翠的一夜》
可以说是我的生活上的又一个较大的波折的留痕……”(11)从徐志摩自序诗文中可以明显的感知到,他的第一本诗集是“情感无关拦的泛滥”,第二本诗集是
“生活上的又一个较大的波折的留痕”;他的第三本诗集是“性灵还在那里挣扎”,是“重压下透露出的一些声响”(12)其中的诗歌都是个人自抒的生活“留痕”和情感的泛滥,是脉含浪漫气息和个人色彩的,《我不知道风向哪个方向吹》、《再别康桥》等代表作即是如此。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