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度使是什么官

节度使是什么官

  节度使,是一种地方长官,因授职之时,朝廷赐以旌节而得名。始于唐,终于元。于唐形成并壮大;至五代十国其权力达到巅峰,节度使甚至可以废立皇帝;到宋时被架空;到元时消亡。

  唐初:节度使的前身。
  唐初时,沿隋朝制,地方上军权与政权分开,重要地区置总管统兵,旋改称都督,惟朔方仍称总管,边州别置经略使,有屯田州置营田使。
  唐睿宗:节度使初成。
  唐睿宗景云二年,节度使开始成为正式的官职。《新唐书·百官志四》载:“节度使掌总军旅,颛诛杀。初授,具帑持兵仗诣兵部辞见,观察使亦如之。辞日,赐双旌双节。行则建节、树六纛,中官祖送,次一驿则上闻。入境,州县筑节楼,迎以鼓角,衙仗居前,旌幢居中,大将鸣珂,金钲鼓角居后,州县赍印迎于道左”。但这时的节度使,仅为军事统帅无署理地方政务之权,且事毕还朝。
  唐玄宗:节度使大量设置
  唐玄宗开元年间,设立了碛西、北庭、河西、陇右、朔方、河东、范阳、平卢、剑南、岭南十个节度使,此时的节度使多由胡人担任,往往封郡王。朝廷任命节度使,要授予其双旌双节,“得以军事专杀,行则建节,府树六纛”。
  唐中后:节度使发展,权力范围发生变化
  唐高宗、武后时期,为了加强防御力量和改变临时征调的困难,这类屯戍军设置愈多,并逐渐制度化,形成有固定驻地和较大兵力的军、镇、守捉,各自置使。行军大总管也逐渐演变成统率诸军、镇、守捉的大军区军事长官,于是长驻专任的节度使应时出现。也正是这个时期,由于唐之均田制被破坏,流民逃户严重,这也严重破坏了唐初的兵制----府兵制而逐步转换到募兵制。
  唐中后:节度始渐成定制。
  至玄宗开元、天宝间,北方逐渐形成平卢、范阳等8个节度使区,加上剑南、岭南共为10镇,始成为固定军区。节度使受命时赐双旌双节,得以军事专杀,行则建节,府树六纛,威仪极盛。节度使集军、民、财三政于一身,又常以一人兼统两至三镇,多者达四镇,威权之重,超过魏晋时期的持节都督,时称节镇。于是外重内轻,成安史之乱之罪魁。
  唐晚期:节度使泛滥,并不可抑制。
  安史之乱后,国中遍置节度使,多为安史之乱的叛将和平叛战事中崛起的军阀。各统一道或数州,军事民政,命官、徵税,皆得独立,父死子继,自以世袭,号为留后而不待朝命。朝廷无力讨伐,往往姑息了事,承认其地位,世称藩镇,迄于唐亡。

  五代十国:节度使权力的巅峰
  节度使的权势达到了极点,皇帝的拥立与罢黜都取决于节度使,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的开国君主均为节度使。

  宋:节度使权力被架空,成了荣誉象征
  宋太祖杯酒释兵权,收功臣将领之兵权于中X央;又遣文臣知军州事,限制了节度使节制郡县的权力;且以转运使接管了节度使的财政权利;并将地方上强壮的士兵编入禁军,节度使成了空头名目。于是,节度使慢慢的变成荣誉职务,常用于宰相卸任之后或武将加官,如称“某某军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所谓“使相”。(参考:《文献通考。卷五十九。职官考十三》)

  元朝:节度使之职被取消。

  以上均参考自:http://baike.baidu.com/view/39198.htm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15
第2个回答  2010-11-28
唐代开始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因受职之时,朝廷赐以旌节,故称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10-11-28
第4个回答  2010-11-28
地方军政长官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