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 罗兰之歌 是 一部爱国主义诗篇 ?

为什么说 罗兰之歌 是 一部爱国主义诗篇 ?

《罗兰之歌》是一部爱国主义诗篇是因为其是帝王系作品,讴歌帝王将相的史诗。

《罗兰之歌》是法国英雄叙事史诗,中世纪武功歌的代表作品。全诗共分为291节,长4002行 ,以当时民间语言罗曼语写成。英雄史诗是法国最古老的文学。英雄史诗主要分为帝王系、纪尧姆·德·奥郎日系和敦·德·梅央斯系。《罗兰之歌》是帝王系的主要作品。

以帝王将相故事为内容,在欧洲称为纪功歌,跟《奥德赛》、《伊利亚特》一样,起初都是吟游诗人在深宅大院、通衢大道吟唱的歌谣,后来才编写成书。

扩展资料:

《罗兰之歌》在吟游诗人口中吟唱了一百多年。在十一世纪出现了最初的抄本。现存主要的有法兰西、英格兰、意大利、尼德兰、日耳曼、威尔士、斯堪的纳维亚等文字写成的八种版本。历代评论家一致认为牛津收藏的一种抄本,其价值超过其他各版的总和。

牛津抄本用盎格鲁-诺曼语写成,共4002行,包括学者根据其他抄本校订后补上的四行。每行句子十个音节,每一节内句数不等,同一节内每句句尾用半谐音一韵到底。根据安德莱·布尔日的研究,成书年代约在1087年到1095年之间。

各个抄本原来都没有名称,在十九世纪后先后付梓,毫无例外都用《罗兰之歌》这个书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12-24
  《罗兰之歌》的基础是民间创作,全诗共4002行,用罗曼语写成。史诗叙述的故事发生在查理大帝时代。查理大帝出兵西班牙,征讨摩尔人即阿拉伯人,历时7年,只剩下萨拉哥撒还没有被征服。萨拉哥撒王马尔西勒遣使求和。查理决定派人前去谈判,但大家知道马尔西勒阴险狡诈,去谈判是冒险之事。查理大帝接受其侄儿罗兰的建议,决定让罗兰的继父、查理的妹夫加奈隆前往。加奈隆由此对罗兰怀恨在心,决意报复。在谈判时他和敌人勾结,定下毒计:在查理归国途中袭击他的后队。加奈隆回报查理大帝,说萨拉哥撒的臣服是实情,于是查理决定班师回国,并接受加奈隆的建议由罗兰率领后队。当罗兰的军队行至荆棘谷,突然遭到10万摩尔兵的伏击。罗兰率军英勇迎战,但因众寡悬殊,终于全军覆灭,罗兰英勇战死。罗兰的好友奥里维曾三次劝他吹起号角,呼唤查理回兵来救,都被罗兰拒绝。直到最后才吹起号角,但为时已晚。查理大帝赶到,看到的只是遍野横陈的法兰克人的尸体。查理率军追击,大败敌人。回国以后,将卖国贼加奈隆处死。

  《罗兰之歌》是一部爱国主义诗篇。史诗热情歌颂了查理大帝、罗兰等爱国主义英雄,同时谴责了加奈隆为一己私利而出卖国家利益的叛变行为。史诗对专横的封建主的谴责,反映了当时广大群众的要求。史诗中查理大帝英明勇武,他的威武和名声甚至敌人也表示敬畏。这样一个贤明、强大,能保卫祖国,又能制服封建主叛乱的国王,正是当时人民所要求的,人民把国家统一的希望寄托在他身上。当时国王铲除专横暴乱的封建主,是符合历史进步要求的。

  史诗中最动人的英雄形象是罗兰。他热爱自己的国家,把保卫法兰西看作自己的天职。他说:“不要由于我而使法兰西丧失威名,我宁可死掉,耻辱决不能容忍。”他忠于查理大帝,实际上就是对祖国的忠诚,这是中世纪中期爱国主义思想的时代特征。因为当时的王权是历史进步因素,是统一国家的象征罗兰最后英勇牺牲,表现出史诗所颂扬的勇敢刚毅的英雄品格。罗兰的爱国精神中,包含着护教的成分,这是历史的局限。

  民谣又称“谣曲”,是一种故事性的诗歌。它是从民间口头文学发展而来的,15世纪在英国出现了民谣繁荣时期,曾有一千多首被记录下来。“谣曲”的题材比较宽泛,有的咏唱历史事件和神话传说,有的传唱文学作品和现实生活中的故事,大多表现的是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其中,最有影响的是一组歌唱侠盗罗宾汉的谣曲——“罗宾汉谣曲”。作品塑造了不满封建主要破,聚众起义,成为绿林好汉的英雄罗宾汉和他的伙伴们的形象,表现了他们劫富济贫、仗义疏财的侠义行为,赞美了他们的反抗斗争。这组谣曲曾在民间广为流传,罗宾汉的名字在英国家喻户晓。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0-12-24
因为是胡说。
相似回答